上海城隍庙导游词讲解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1
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05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现在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城隍庙,九里三;各种买卖在里面;上至绫罗和绸缎,下至牛笼和马鞭……这是每个老西安人对城隍庙的印象,然而,对于城隍庙的全部历史,它所历经的风雨沧桑,却没有几人完整知晓。城隍信仰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流行广布,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2
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该园由明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 1559年(明嘉靖 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初占地 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 30余亩。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明代最具权威的叠山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建造,用数千吨浙江武康的黄石堆砌而成。
玉华堂前的“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古人品评石之高下,有“皱、漏、透、瘦”四个标准,玉玲珑则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论之,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外。豫园中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豫园中的名树古木也为数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三十余棵。园中最古老的树是万花楼前的银杏树,高寿已四百余年。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参观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的诗句。
典雅、别致的九曲桥,与湖心亭相依相伴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人们行走在桥上弯来拐去、斗折蛇行、移步换景。而曲桥为什么以“九”为数呢?按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九是阳数最高的数,具有吉利之意,故取名“九曲桥”,实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民间更是流传着“儿童走九曲,幸运久久久;学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侣走九曲,天长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谣。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3
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上海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05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庙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城隍庙原为金山庙(霍光行祠),供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明永乐年间(1403-1424),知县张守约改建为城隍庙,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神,庙王祀奉秦裕伯并祀霍光,俗称“前殿为霍,后殿为秦”。嘉靖十四年(1535)改建山门,知县冯杉题“保障海隅”四字镌刻山门石碑坊上。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有扩建。民国时期,该庙屡遭火灾。民国15年重建大殿。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4
1949年解放后,城隍庙几次对各殿修缮清理,撤除一些杂乱神像,恢复正规道观面貌。1966年城隍庙所有殿宇被改为他用。1995年春正式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汉大将军博陆侯)。清代时香火极其鼎盛,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庙,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到城隍庙可以购买许多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一些日用小商品。
上海市政府从1991年起,开始把城隍庙市场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豫园商城。商城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1911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
在老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
湖心亭,建于1984年,现是上海一家著名的茶楼,坐在楼上,一边品茶,一边凭窗欣赏外面的景色,别有一番情趣。在城隍庙,您还能买到许多上海地方的特色商品和食品,如有止咳、化痰、润喉、开胃功效的梨膏糖,具有60年制作历史的五香豆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如今一期改建工程已完工,商场的营业面积由原来的1.8万平方米扩大为7.5万平方米,在今天的豫园商城里,一群仿明清建筑风格的江南古建筑展现在游人面前,每幢建筑都是飞檐翘角、 雕梁画栋,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新建楼群建筑外型沿袭江南明清园林的风格,而仿古建筑外形的内部却是现代化的商场,其“外古内洋”的特色,能够与原有的景观和谐统一,相映成辉,成为上海的一座集购物、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购物中心。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5
有说城隍作为神,是由《礼记》中所渭“天子大蜡八”而来。天子要祭八种神,其中有“坊”与“水庸”,大略是对城堑、护城沟渠之祭,这是对城市守护神的祭札。明代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五谈到了城隍之祀:城隍之在祀典,古无之。后世以高城深池,捍外卫内,必有神主之,始有祠事。惑于理者,衣冠而肖之,加以爵号,前代因袭,其来久矣。后世的城隍正是被赋予了城市守护神的面目与功能,御灾难,安生聚,垂丰穰,庇百姓。城隍庙亦就因此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祭典场所。地方官府朔望进香,祈晴祷雨,并常藉以宣讲乡约。士庶禳病祈福,牲醴香楮,祷献报赛。这也就难怪城隍庙庙宇崇闳,香火繁盛。
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华亭即立城隍庙。上海在置县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庙,以作为华亭县城隍行殿,后人称老城隍。明朝开国后,于洪武二年(1369),诏封天下州县城隍府神为显佑伯。
相传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为宋代尤图阁学士秦观八世孙。元时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扬州,转徙上海。当时占据苏州的张士城派人前往招用,为其拒绝。吴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几次淮备起用秦裕伯,秦均称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隐卧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虑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谕:“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手谕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应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为治书待御史。洪武三年,设科取士,与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病卒,葬于上海长寿里。为“释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为国人请命也”,因而,海浜之民怀着感激与敬重,奉祀其为城隍神。
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钓将原位于县西北的霍光行祠改建成城隍庙。据至元《嘉禾志》引《吴越备史》载,相传吴王孙皓病重时,有神附体一小黄门,对孙皓言道:“华亭谷东南有盐塘,风潮为害,非人为所能防。臣本汉霍光也,愿统部属镇之。”遂立庙祀汉博陆侯霍光,是为上海祀奉霍光之始。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讲解相关文章:
★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