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导游词400字
这是一个真实记录着当地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场所,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宁夏导游词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宁夏导游词400字(精选篇1)
三关口明长城位于银川市西40余公里的贺兰山南部。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有关隘。
据史书记载,明嘉靖十年(1531年)宁夏佥事齐之耗“万金”,修筑了三关口明长城南起大坝堡,北连三关口,长达80公里的长城,后被风沙填平。嘉靖十九年(1540年)宁夏巡抚杨守礼重新奏筑修葺了旧有边墙,增筑了三关口以北长城。头道关关墙南北与长城连接,此地山势开阔,是“缓口可容百马”之处。北侧城墙沿山脊向北延伸,墙体以石块垒砌,城墙每段拐弯处,各有墩台一座,墙、墩台已残损,仅留部分基址。头道关向东南延伸的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墙体高约7米,基宽6.5米,顶宽3.5米,墙顶两侧筑有女墙。
当年修筑三关口明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头道关向西6公里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公里,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筑关时曾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
昔日三关口一带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
宁夏导游词400字(精选篇2)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宁夏导游词400字(精选篇3)
滚钟口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西距银川市区约四十公里。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
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在西夏时,就是西夏古名胜地”。当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散落的砖、瓦、器物残片遗物,还俯拾即是。明清时,这里也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修建了贺兰庙、老君堂、大悲阁、斗母宫、小洞天、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观音庙等14处庙庵台阁,这些建筑依山临险,随势自然,错落有致。山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贺兰庙,庙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院,三座殿宇连成一体。主殿泥塑彩像,两侧绘有滚钟口全景图和贺兰庙全景图,殿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据史料载:明清时期,每年六月,城镇村堡的善男信女多进香山寺,轮骑络绎不绝,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览涤暑。景区南侧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门的马克伦丁·本·欧斯曼长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纪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传统节日,远近穆斯林纷纷前来念经朝拜,以示纪念。
小滚钟口经过历代修葺建设,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春夏之际,小滚钟口内满谷高杉,一片葱绿。来到景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葱茏的古槐和勃勃生机的长青松柏。进入景区,漫步于山道上,只见满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杨绿阴遮盖沟坡,郁郁葱葱。沟间坡地的山果树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红山果和红酸枣。山涧里一缕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绿树、红花争相辉映,绚丽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人们称它为笔架山”。山下有人采佳石为砚,因而又称曰砚石笔架山”。若拾级而上,登临山颠望海亭”,可凭高四览,向西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势若奔浪;极目东望,又见千里平畴,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天地相间处,云烟浩渺浑然融为一体。在这里还可观赏到日出笔架”、月光别钟铃”、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观。如逢朝晖夕映时,又可观赏到贺兰佛光”之景,堪与峨眉宝光”争妍。六月暑日,在景区西边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蓝天晴空,白雪盖顶,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首的贺兰晴雪”。
在景区北部一条宽窄变异、蜿蜒曲折的深沟内,多有寺庙遗址,故称大寺沟”。沟内树木苍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狮吼”、卧虎”、顽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涧”等奇石,神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顺沟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沟间,上刻西爽亭”三个大字,这里山势开阔,泉水叮咚,绿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静的休息之地。
水洞沟
宁夏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
方塔
方塔位于银川市西北方向的贺兰山麓,拜寺口风景区内,处山泉清澈、风景优美的环境中。
介绍:方塔为11层檐实心塔,高约30米。边长6.2米。每层略有收分,层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绘,似为力士,双手托日月。
交通:可从镇北堡包车前往,行程约半小时。
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兴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汉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宁、元丰、元佑年间(1068-1094)造塔,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8.5米。形态结构,因袭唐代砖塔,砖身每层四面辟壶门,门内通道上施叠涩藻井,内室用券门。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枋等均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
后因年久失修,底层围廊全毁,各层腰檐、平座、栏杆、楼板均残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庄挺拔,造型优美,巍然屹立,玲珑多姿,已成为古城松江的象征。
宁夏导游词400字(精选篇4)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这个山口三面环山,向东开放,像一个大钟。景区中心有一座小山,像挂在钟上的钟锤,叫“钟灵山”,“摇摇铃”因此得名。
滚钟口有连绵起伏的山丘,陡峭的岩石,翠绿的树木,雄伟的美景。在西夏,是“西夏古风景区;。当时,李元昊在峡谷的北部建造了一座大型颐和园。目前,20多个建筑工地上有零散的砖、瓦和文物,水平参差不齐。明清时期,也有大规模的建筑,包括寺庙和城堡,以及14座寺庙,寺庙和梯田,如贺兰寺,老君堂,大背寺,斗木宫,田晓东寺,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寺和观音寺。这些建筑是天然的,拼凑而成的。在山顶的三座山峰上,还有三座美丽、小巧、独特的白色喇嘛风格的塔。贺兰寺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位于半山野,分为上、中、下三层,三殿相连为一。正殿泥塑绘有滚钟口全景和两侧贺兰寺全景。大厅宏伟壮观,有雕刻的横梁和彩绘的建筑。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每年六月,都会有不少来自城中村城堡的好男女进入香山寺,他们骑行络绎不绝,取名“潮汕”,并且还参观了避暑山庄。“景区南侧的山旁;清真寺”,阿拉伯也门有马克·丁伦&米德多;Ben & middot奥斯兹曼长老“拱北”墓,16世纪末游历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余年。每一个回族的传统节日,远近的穆斯林都会来念经、礼拜来纪念。?
小滚钟口经过历代修缮修建,成为著名景点。小滚钟口全是高杉绿。来到景区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的古槐树和苍劲的常青松柏。进入景区,沿着山路漫步,只见山沟坡上绿荫掩映,山沟溪谷遍布相思、柏树、杨树。沟间斜坡上的山果树上,长满了晶莹的红色果实和红枣。一缕清泉涓涓流过山涧。山里的绿树红花五颜六色。?
向南望山,有三座山峰陡峭,形状像笔筒。人们称之为“笔架山”。山下有人选伽师为砚,故又称“偃师笔架山;。如果你爬楼梯,爬山顶“望海亭”看高三可以向西看,但可以看到峰峦起伏;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千里平坦的领土,像平静的海洋,天地交替,云和云融为一体。也可以看“日出笔筒”“不要敲响月光”“张世披着白云。比如自然景观。如果它在晚上从赵辉反射回来,你可以再看一遍。贺兰佛光”风景,堪比“峨眉宝光”阎正。6月的夏日,在景区西沟尽头的青羊山山顶上,蓝天碧雪,是古宁夏八景之首“贺兰青雪”。
景区北部一条狭窄蜿蜒的深沟里有许多寺庙遗址,故称“Dasigou ”。沟里的树是绿色的,泉水清澈,还有许多奇怪的岩石。“对着狮子咆哮”“《卧虎藏龙》。“倔强的猴子”“神仙指路”“绿羊跳跃”奇石,如表情各异,令人叹为观止。沿着沟渠向西,沟渠之间矗立着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西双亭”三个字,山是开的,泉是丁咚的,草是绿的。是最舒适安静的休息场所。
宁夏导游词400字(精选篇5)
建在中卫城北与城墙相连的高台上的雄伟古建筑——高高的寺庙引人注目。这座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高庙被称为“新寺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秋(公元1720__年),因地震倒塌而重建,后于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继续修建,改名“玉皇阁”。民国初年加后,改名“高淼”建筑面积2510平方米,是一座造型完整、气宇轩昂的古建筑群。
这座高庙朝南。前院是进入山门的保安寺,大雄宝殿前立在耀眼的单檐顶上;两侧厢房、藏宫、三笑宫和三个辅厅各有特色。在保安寺后面是高庙的主楼。沿着24级青砖铺成的台阶,高庙的砖雕牌坊矗立在我们面前。拱门上立的对联很有趣。上一环是:儒释道三教的程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接下来的环节是:天地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都在这里;横批是:最高法桥。穿过南门,到达中间的大楼。
中间建筑灵动别致,三角三檐,四面顶分三层。道路两侧有东西天池和砖天池,通过飞桥与南天门相连。中楼上层的白色金星雕像庄严而威严;中间层的观音像安静慈善;画在底层的20个巴苏展示了他们的.风格。最后分为上下三层,五岳玉帝和圣母院。下正面是五岳寺,东有三宫,西有祠堂;中间层中间有一尊玉帝像,后楼是大成殿,供奉孔子;前面上部是瑶池宫,东西两侧是三交宫。三宝殿底部东西两侧的武文楼是一种风景:文楼仿照文昌,骑四不像妖怪;吴娄塑关公,骑红兔追风马。武文大厦底层的龙宫是四海龙王的典范,神态各异,功力超群,令人赞叹。砖拱道下的地府,充斥着红发绿脸、犬牙交错、面目狰狞或神态从容……整幅画想象力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触细腻,表现了民间艺术家的非凡技巧。
很可惜,高庙里一千七百多尊彩塑和大量彩画,在动荡的年代毁于一旦。现在虽然补充了很多彩塑,但是远远落后!
高庙的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一层一层,逐渐增加;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平衡对称。仅在
在20__多平米的高台上,有九脊倚山、四角聚尖、十字形倚山、将军盔等各种类型风格的房屋近百座。整个建筑群是宁夏古建筑的杰作,建筑厚重,楼阁回廊相连,飞檐啄壁,曲折紧凑,变化多端。
宁夏导游词400字(精选篇6)
女士们先生们: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条雄伟陡峭的山脉,布满了飞奔的马匹,在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从东北向西南飞奔,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这个词来自蒙古语,意思是马。贺兰山,又名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群山南北绵延250多公里,东西宽20 —宽40公里,宽60公里,从广阔的沙漠中崛起,北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南与威宁北山接壤,西与腾格里沙漠接壤,东与银川平原接壤,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整个贺兰山有大小山峰46座,大山口38座。贺兰山的平均海拔超过20__米。贺兰山500里外,天高如天”,是赞美奥宝结的最高峰,海拔3556米,远高于中国著名的五岳。敖包结是蒙古族在贺兰山山顶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疙瘩“奥宝”,是他们崇拜上帝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象征。贺兰山主峰以它命名。
贺兰山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现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塞北江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不仅是我国流域外来水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体的阻挡不仅减弱了西北高山气流的东进,还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也抑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进。东西方气候差异相当大。贺兰山也是中国草原和沙漠的分界线,东部是半农半牧区,西部是纯牧区。
贺兰山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刀光剑影。地处我国农耕与游牧民族的过渡地带,民族迁徙十分频繁。是历史上游牧民族通往中原的重要屏障,被称为“北方的保障,沙漠的咽喉”。无数谷口是平时的主要贸易路线,战时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右在一首诗中写道:战云弥漫,在贺兰岭下,羽亭相见,天天闻。”With & other阵列就像一朵云。“余谢娇池”图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景。岳飞《满江红“造长车突破贺兰山”这句名言也激励了很多热血男儿上战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动植物丰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约有670种植物,其中许多是贺兰山特有的,如岩黄连、飞燕草、紫丁香、狭叶棘豆和紫丁香。此外,云杉、油松、杏、桃等果树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有野生动物170多种,其中蓝雉、马鹿、麝、盘羊、猞猁、黑斑羚、灰鹤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只分布在宁夏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鸟类。山脚有丰富的煤、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有丰富的贺兰石,是制作气势工艺品的宝贵原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美丽。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如小宫中口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文物价值较高的西夏古塔——百思口双塔等等。游客可以欣赏到这座古老山脉的自然、历史和人文之美,回味无穷。
接下来,请跟我从苏雨口北边进山参观“游牧美术馆”贺兰山岩画。
宁夏导游词400字(精选篇7)
三关口明长城位于银川市西40余公里的贺兰山南部。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有关隘。
据史书记载,明嘉靖十年(1531年)宁夏佥事齐之耗“万金”,修筑了三关口明长城南起大坝堡,北连三关口,长达80公里的长城,后被风沙填平。嘉靖十九年(1540年)宁夏巡抚杨守礼重新奏筑修葺了旧有边墙,增筑了三关口以北长城。头道关关墙南北与长城连接,此地山势开阔,是“缓口可容百马”之处。北侧城墙沿山脊向北延伸,墙体以石块垒砌,城墙每段拐弯处,各有墩台一座,墙、墩台已残损,仅留部分基址。头道关向东南延伸的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墙体高约7米,基宽6.5米,顶宽3.5米,墙顶两侧筑有女墙。
当年修筑三关口明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公里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头道关向西6公里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公里,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筑关时曾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
昔日三关口一带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