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辽宁导游词>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

航就分享

如果让你来写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你知道怎么下笔吗?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1

象牙山位于开原市东南29公里处的松山堡境内,距铁岭43公里。属省级森林公园。景取面积32平方公里。主峰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险,洞幽,泉深,林密,野旷等特点,为历史上开原八景之一。

说到开原,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开原是隶属于铁岭市的一个县级市,东西长89公里,南北宽86公里。全市区域面积2856平方公里,人口57万,下辖8个镇,15个乡。开原矿产,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铜,煤,大理石等。大理石的储量10亿立方米。其中野生资源有人参,蕨菜,榛子等,榛子曾在清代被列为贡品,素有“御榛”之称。开原供水资源丰富,有省,市,县三级水库7座(清河,南城子,柴河,关门山,马家寨,老关堡,老山子),境内还包括辽河,沙河等7条河。开原市农业特别发达,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山楂产量居全国之首。开原的大蒜在全国享有盛誉。

开原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其中有崇寿寺塔,普觉寺,清真寺,古城遗址等人文景观。还有清河水库风景区,象牙山风景区,黄旗寨隔洞等自然景观。开原也是多民族聚居区,蒙,满,鲜,回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61%。文化传统与文化积淀颇深,极具开发价值。 象牙山景区风景优美,山上有藏经洞,卧佛,仙棚,古烽火台等景观,已载入《开原县志》。

这里还有优美传说:传说上古年间,八仙与南极仙翁经常到此山云游。林间树下品茶,对棋,察看民情。见山下连年干旱,百姓饥寒,便将装满水的茶壶留下,润万物,渡苍生。从此,清泉不断,河水长流,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从而人们经常到山下壶泉,降香,供俸,拜泉饮水。以求消灾解难,强身建体,益寿延年。这也是开原为什么水资源丰富的原因。顺便提一下,赵本山反映农村题材的新作《马大帅》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脚下,可见象牙山的景致不一般。 我们所要游览的路线包括“藏君洞,天平岭,万象塔,聚仙棚,寿星过“等,其中以天平岭,夹心石最为奇趣,之所以称之为奇,是因为爬天平岭要有些技巧,必需掌握重心,适时借助石阶旁的树木,岩壁等方可登上峰顶。所称做趣,趣在夹仙石,只能容下一人,侧身而过,胖些的恐怕要费些力气了。并且这样的景点还不止一个,到时候大家可以亲身体会一下夹一夹的乐趣。

我们前面看到的就是“清诗屏”,也是景区的主要入口,松山堡乡历代秀才显官很多,大家看到的就是历史文人的代表。我们顺路往里走,看一看墙内有关象牙山典故,传说的碑文。现在我们拾阶而上前面就是“藏君洞”。为什么叫藏君洞,这里有个典故;传说唐代大将薛礼薛仁贵东征高句丽时曾屯兵于此,正要扎寨,忽降大雨,于是就躲进此洞,故名“藏君洞”。洞口狭小须毛腰进入。大家出洞后是不是有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感觉。大家抬头看上面我们就称之为“天平岭”。天平岭是考验我们自身平衡能力的,爬岭时大家注意安全,要适时借助岩壁,树木等才可以爬上去,让我们亲身体会一下吧!看如何平衡自身的重心。

让我们回望一下山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过了“天平岭”,我们就到了太极洞。大家可以看见石洞上方有个太极图,说到太极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太极与八卦是古人解释因果,推演数理的依据,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大家知道的《周易》也是根据其演化而来。传说太极属混沌状态,一阴一阳,一实一虚且互相交汇。古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爻,六爻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演万物。”洞虽不大,可是仙人推演数理之地。 绕过太极洞,可见金蟾福地,传说八仙与仙翁留下仙壶以后,金蟾路过此地品清泉之后觉心旷神怡,于是就不想回去了,因为此地有奇山异水,于是他就在此修行,渐渐的在此处留下身影,后来人们称之为“金蟾福地”。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2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其长子“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官邻和私宅。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建筑群,从1914年开始兴建,到1933年截止,形成了由中院、东院、西院和院外四个部分组成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张学良故居陈列馆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1985年3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其(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把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建筑群列为全国优秀建筑群之一。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院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6年。中院是传统的中国式建筑——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汉字“目”字型,青砖成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中院正门前有青石板铺垫门阶,门阶两旁立有上下马石。正门两侧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狮子抱小狮子。正门房共七间,中间为门洞,中三间为回缩门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绘雀替和楼空雕花。朱漆大门扇上绘有秦琼、敬德两个门神,门洞内悬着一块横匾,上书“治国护民”四个大字。

经过门洞我们进入帅府的人进院。一进院门洞两侧各三间,东在门为警卫室、传达室;西三间为电工室、电话室。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帅府的内帐房,掌管帅府内的财务开支。西厢房是呈启处,设文武呈启官,专门接待禀报、引进前来帅府公平或拜访的文武官员。

与二进院相间隔的是一座7米高墙,中间开有大门,门口透雕里花顶饰门楼,称为垂花仪门。两门柱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步鼓门枕石。门内有一座两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对开,两侧可以沿回廊绕行人内。此处仪门是张作霖当年迎接贵宾举行仪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来,木屏中开,张作霖出迎,客人可以从中开的重门直入二进院。帅府人员和普通客人都从木屏两侧绕行沿回廊进入。今天,前来参观的客人全都是贵宾,所以仪门大开,欢迎各位贵宾进入二进院参观。

二进院呈长方形,周围有起台回廊四合。二进院是张作霖办公和会客的地方。正房7间,中间一间为过厅。门前,修一雕花门楼,门楼正上方悬一横匾,上书“望重长城”,。这是当时的乡绅送给张作霖的,颂扬张作霖威望象长城一样厚重。正房东三门依次是张作霖的卧室、办公室。西三间是会客室和书房。

东西厢房各5间,东厢房中间为厅,南屋为秘书长室,北屋为内收发。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室。

正房东三间原是张作霖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现在里面展出的是张作霖及六位夫人的蜡像。坐在中间的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张作霖1875年出生,1928年死于皇姑屯事件,享年54岁。张作霖左边戴项链的那位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夫人,,她是张学良的生母,赵夫人与张作霖同岁,21岁与张作霖结婚。生有长女首芳、长子学良、次于学铭。在1912年4且去世,享年38岁。

一生没有到帅府居住过。坐在炕上的另一位是继配卢夫人。1900年秋天与张作霖结婚,为张作霖生有2个女儿。赵夫人去世之后,张学良姐弟三人由她养大,所以张学良一直都非常尊敬卢夫人。1974年去世。张作霖右边靠近的是三夫戴夫人。右边另一位是四夫人许夫人。许夫人为张作霖生有2男2女,张学思就是许夫人所生,张学思是张家唯—一个共产党员,曾任海军参谋长。许夫人一生教子有方,1928年去世。外屋南侧是五夫人寿夫人。满族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精明能干,张家的一切内务都由她一个人打理。为张作霖生有4个儿子,母以于贵,是张作霖最喜爱的夫人。1966年在中国台湾去世。北面的是六夫人马月清。这位夫人比张作霖小五岁,张作霖去世的时候,年仅23岁。为张作霖生了最小的一个女儿张怀敏。1975年在中国台湾去世。

参观过蜡像展,我们参观帅府的三进院。三进院与二进院相似,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属大都住在此院。正房7间,中间供奉张家祖宗灵位。东屋为张作霖二夫人卢氏居住(张作霖原配夫人赵氏于1912年去世,尚未进帅府)。西屋原为三夫人戴氏居住,去世后,1917年张作霖娶五夫人寿夫人,曾居住此屋。东厢房为四夫人许氏居住,张学思同志生于此屋。

西厢房是张学良与于凤至居住的地方。进入西厢房,迎面有一横幅,上书“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4月为张学良写下的墨宝,孙中山非常赏识张学良的才干,希望他能以天下为己任。横幅的下面是一座大钟,上面的时间是午夜两点钟二这正是“9.18事变”中沈阳失陷的时间。北屋是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卧室,二人结婚时,新房就设在此屋,在此屋两个人生有三男一女。现在屋内有木床一个,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梳妆台一个,是寿夫人使用过的,在小青楼发现并搬于此;汉白玉根雕茶几一个,这是此屋原物。南屋是张学良的书房。

1922年以后,大青楼建成,张作霖搬入大青楼一楼办公。家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楼内,三进四合院改成巡阅使署办公处。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3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__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东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水灾。古代称它是“门海”,来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扑灭火灾,所以又被称作是“吉祥缸”。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点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会议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极的称帝大典及清天聪十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时,都在这里临朝听政。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凤凰楼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后宫了。正中是清宁宫,清宁宫原叫“正宫”,是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正中隔一间璧,把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皇太极就在南室“端座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西四间为皇帝祭神、行礼的神堂。清宁宫庭院的东南角有一根朱红色木杆,木杆顶端有锡斗,这木杆叫索伦杆,满族人称它为神杆。锡斗内放米谷碎肉来喂乌鸦。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的美感和庄严秀丽的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4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虎山长城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虎山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长城的东端起点--虎山,虎山位于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象江畔,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区,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作为国门,长城选址虎山,确有军事意义,丹东历次被外敌入侵,虎山首当其冲,总被视为军事要塞,最先遭到攻击,任何一个懂得军事的人都知道,占据制高点,就等于控制了战斗的主动权。在虎山建长城顺理成章,睿智的中国先人,身受卫国之命,责任、义务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们不选择虎山为屏障。明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虎山面积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峰火台。站在峰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州城、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虎山环境优美,是早年安东八大名景之一,这里有长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个景点,是丹东城郊绝好的旅游胜地。

虎山长城被发现后,政府开始对它展开保护和修复。1992年曾投资380万元人民币,修复了600多米虎山长城,初现了长城最东端的面貌。20_年又总投资2230万元人民币,完成了1000多米的长城主体修复。

现在规划中的虎山绿水萦绕,山上长城起伏,环山湖游艇穿梭直通鸭绿江,绿树山花与湖水相映,风景如面。这里将建设民俗村、边贸市场、长城博物馆、美食街等。经国家批准正在修复的虎山长城已俊工730多延长米。不久沿江游览路将直通虎山景区,从市区到虎山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到达。未来的虎山将是集游览、娱乐、度假、科研于一体的深受游客睛睐的旅游区。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5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营口望儿山风景区游览观光。我是导游员__,能够为大家做导游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祝愿大家能够在望儿山风景区游览尽兴,愉快地度过这一段美好时光。

望儿山风景旅游区,位于营口市熊岳城境内,景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四季明显,气候宜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闻名的苹果栽培和尽人皆知的熊岳温泉是这里引人入胜的两大旅游名牌。此外,海滨浴场和亚洲植物标本园亦有其独特的魅力。

望儿山风景旅游区正是熊岳旅游花环中的最醒目的一朵奇花异卉。望儿山形成于燕山褶皱及全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时期距今约有3000多万年之久。

望儿山海拔106米,相对高度82米。望儿山是辽南名山,也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命名的名山。望儿山不但外貌气势雄伟,令人赞叹不已,而且还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母爱圣地。有关山名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望儿山下是一片大海。靠山的海边上,有一个小渔村。这里居住着一位慈善的母亲和她年幼的儿子。她的丈夫死于海难。她只能依靠纺线织布赚些钱,省吃俭甩地供儿子读书。母慈儿孝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几年过去了,儿子学业有成,母亲喜出望外,一天送儿子进京赶考。海滩上儿子含泪别母,母亲洒泪送子。不曾想:儿子此去遇难海中,海滩送子竟成永诀。年迈的母亲盼儿心切,日复一日地登上这块山巅,期待着能见到儿子的身影,能见到儿子的归来。寒暑交更、冬去春来,直至眼枯泪干也没能如愿,这位年迈的慈母终于化为一尊石人。

现在请大家看山颠的望儿塔,它建于明末,是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而修建的。下面就其中主要的景点,向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慈母像"前,这是为了纪念天下所有慈母修建的。她是天下所有慈母的缩影;我们可以在这里和母亲一起合影留念,让慈母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步母石",传说这是当年那位慈母和她孩子留下的。从而引起我们对母恩的怀念。

山下这一池碧水叫母恩池;山上流下来的汨汨泉水是报母泉。这两处虽然是人工所为,却表达了母恩浩荡、报答母恩要似水流长的深刻寓意。这一高一低的两座水泥桥称为母子桥,当年是母子俩经常走过的破旧的独木桥,为了给后人留下永恒的纪念,今人重新设计修建。

现在我们攀登望儿山。请大家互相关照,注意安全。

这里是望儿山顶。山顶上清风习习,我们纵目远眺,山下阡陌纵横,果园飘香,熊岳古城历历在目。这就是刚才我讲过的望儿塔。那边有"拜母词"和"忆母像"。"忆母像"就是传说当年老母化作的石人。下面,给大家十分钟休息、留影时间,然后我们集合下山。我们再从原路下山。望儿山景观,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人文景观为线索,以母爱为主题,是一处令人感动的风景名胜区。在新开发建设的人文景观中,极其具有代表性。

下面,请大家先到"慈母馆"。"慈母馆"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古建筑,全中国第一座也是惟一的一座慈母纪念馆。馆内塑有一尊慈母像,内壁刻有_为纪念母亲而写的祭母文和古往今来伟大母亲的雕像及其生平事迹;外壁刻有古代24孝的动人故事。

当您步入这庄严肃穆的慈母馆昧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艰辛哺育,从中受到深刻教育。"母爱世界",是我国为表现母爱和爱母这一恒主题所建的面积最大、工艺最精、质量最好的雕塑群像。

它塑造了古今中外各民族、各行业母亲的伟大形象。当您身临这母爱世界中,漫步在这情感的海洋里,您能无动于衷吗?您一定会深有感触。"礼园"是为了更好地让游人瞻仰母亲的风采,在优雅的环境中纪念母亲、并为之增福添寿所建造的仿江南园林似的场所。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6

各位朋友,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佛家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108遍。晓钟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碑楼内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碑楼东为茶膳房、果房。面为涤器房、宰牲亭等,这都是祭祀时用来工作的建筑物。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7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隆恩门

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方城四角有角楼。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

昭陵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游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这是游中部的开始。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更引人注目。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既整饬又肃穆。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这两匹石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据说是以墓主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欣赏罢石马,即可至碑亭。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门。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方城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

隆恩殿

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故又显得异常华丽。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民国十六年五月

民国十六年五月(1920年),以陵寝为中心辟为“北陵公园”,如今占地面积332万平方米。其总体规划是以陵寝为中心,分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园内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此参观。北陵公园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现在北陵公园已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松群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8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游览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区中心,即沈河区沈阳路。初建时叫“盛京宫阙”,清迁都北京后又称“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并被尊为“国初圣迹”。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

清世祖福临也在这里继位称帝,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10次“东巡”盛京祭祖,都到此“恭瞻”,或驻跸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并有所改建。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也是清统一全国后在东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现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东路建筑为努尔哈赤时期所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路建筑,主要是皇太极时期所建,曾演绎过许多的历史故事;西路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储藏《四库全书》而闻名。

接下来,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自东向西游览。

一、沈阳故宫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东路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从建筑形式上看,它们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十一座“帐殿”依次排列在宽阔的广场中。这种建筑形式脱胎于女真戎马生涯中的帐殿,是游牧民族“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映。

从建筑布局上看,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10个亭子,从北向南,呈八字形展开,在视觉上使大政殿更为深远,这种空间的处理方式在中国宫殿中仅此一例。

这种把汗王听政的大殿与八旗王公大臣后朝议事的亭子建在一起的格局,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所决定的,反映了努尔哈赤晚年一汗独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历史风貌。

1、大政殿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下面约有1。5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青石围栏,栏上有各种精美的雕刻。其东南西北四面都有“踏跺”伸出,南面最大,并有“御路”联通平地。

殿身八面均由“斧头眼”式木隔扇们组成,不砌砖石,可以任意开启,周围出廊有朱漆圆柱18根,正门两柱子上盘绕着栩栩如生的金龙,昂首舞爪,双双朝向悬于梁上正中的一颗红光熠熠的火焰宝珠,造型极为丰富。

殿顶是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重檐上下各有8条五彩琉璃脊背,即体现了满足对鲜艳色彩的热爱,又象征着满足从森林草原上的崛起。

殿顶正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宝瓶为佛教法器,被视为神之圣物。火焰宝珠为如意珠,据说得此珠者可满足各种欲望。攒尖顶体现了“殿帐”风格,反映了清初政权刚刚建立时的观念意识。8条垂脊上各站着一个蒙古力士,面侧对“宝顶”,腿略弯曲,两臂前后分开,侧身牵引,象征“八方归一”。

大政殿内这8根彩绘云龙的红色巨柱顶天离地,支撑殿顶,中间是皇帝御用的九龙金漆宝座屏风。上方这块“泰交景运”的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两旁的橙联有6米长,写的是“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子孙是守,长怀绍庭永祚,卜世卜年。”这是一副为清王朝歌颂功德的楹联,意在警示其后代永葆大清江山国运绵长。

屋顶上是腾飞的金龙彩凤,正中最高处为圆形木雕金漆祥龙藻井,周围是梵文天花彩画装饰,靠里侧为万福、万禄、万寿、万喜8个篆书汉字图案,为这座殿堂增加了增添了吉祥、神圣的气氛。

大政殿作为17世纪初的建筑杰作,融汇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风格,是沈阳故宫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2、十王亭

十王亭,又称“八旗亭”,在广场两侧呈八字形排开,每边5个。从北至南,东边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边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左右翼王亭是当时左右两翼王爷办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旗主办公的地方,也是在大政殿举行朝会和典礼时各旗官员的集结之处。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之处是左右翼王是从事政的,而八旗旗主是从事军事的。

这种建筑形式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的军政体制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八旗制度是政治、军事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是当时国家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皇帝对国家的治理主要通过八旗来实现,遇有重要事情必须与八旗旗主商量决定,可见八旗在清入关前国家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沈阳故宫中路建筑

沈阳故宫中路建筑自成体系,共有三进院落。由南至北依次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这些建筑虽然保持了满足的建筑特色,但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是汉满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的融汇,并真实的记录了皇太极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1、第一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南有大清门,北有崇政殿,东有飞龙阁,东七间楼,西有翔凤阁,西七间楼。飞龙阁、翔凤阁都是二层,为五间硬山式建筑,里面陈列着乾隆东巡时带到沈阳故宫的乐器。

(1)大清门

大清门,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按规定,文武群臣候朝时,只能站在门内和门南,东西对面而立,而不允许“背阙”(背向北)或“面阙”(面向北)。当官员们升迁、调任或是获罪恩免时,都要到这里向门北的崇政殿叩谢天恩。

(2)崇政殿

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为“崇政殿”,是沈阳故宫中路最重要的建筑。它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6年),是清太宗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36年(天聪十年),皇太极在这里举行登基大典,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元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驻跸期间都在这里举行庆典。

崇政殿为五间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口,前后出廊,围以石雕栏杆。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殿顶的黄色琉璃瓦绿剪边,殿脊等处的五彩琉璃挂件。这些装饰把整个大殿装点的庄严、高贵、肃穆,十分悦目,非常壮观。

崇政殿建筑的另一个独具匠心之处,是前后12根外檐柱上端的抱头梁部位做成龙形,龙首从柱头探出,龙身则穿过廊间直通殿内,两两相对,姿态生动,仿佛群龙从大殿飞腾而出,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功能,设计的十分巧妙。

殿内顶棚为“彻上明造”,梁架全部是彩绘,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殿内正中的堂陛前,为金龙盘柱,姿态生动,与大政殿前的蟠龙首位相反,避免了装饰上的重复与雷同。

现在殿内的陈设是按照乾隆皇帝东巡时的面貌设置的,帖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太平有象,是象征太平吉祥的装饰品,角端鼎式香炉,是烧香用以调节空气的,鹤式烛台是点蜡烛照明用的。

殿外月台上东南角有日晷,它是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产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的。西南角有嘉量亭,它是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火灾,古代称它们是“门海”,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镇火灾,故又称“吉祥缸”。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没到冬天要给缸船上棉衣,并在缸底点燃炭火,以防冰冻。

2、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落,位于崇政殿后部,为凤凰楼的前庭,处于前朝后寝的中间,是一个过渡性的院落。院落的东面是师善斋、日华楼,西面是协中斋、霞绮楼,都为硬山式建筑,青步瓦顶,前有出廊。其中的师善斋和协中斋是皇帝东巡时的书房和寝所。

(1)凤凰楼

凤凰楼,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是一座三层歇山式建筑,原名叫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清入关后用以存放帝王画像、行乐图及清初皇帝玉玺。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乾隆八年(1743年)改成今名。

凤凰楼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御笔,意思是大清朝国力强盛的福气是从东方盛京而来,表达了清代皇帝对先祖创业之地的顶礼膜拜。下层的门洞是连接台上台下的通道,凤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当时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所以有“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并被列为盛京八大景之一。

3、第三进院落

第三进院落,南起凤凰楼,北至清宁宫,东西各有二宫,是一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这里是皇太极的后宫,为皇太极和后妃们的住所。

整个后宫建在高台之上,并高于前朝的宫殿。这种“宫高殿低”的特色反映了满族的传统和习惯。满族先人曾是一个以游猎为主的山地民族,常年生活在山林之中,逐渐形成了代代则高而居、把山寨首领的住宅建在地势最高处的生活习惯。因此,沈阳虽地处平原,但仍用人工堆砌高台,在高台上建寝宫。

另外,清入关前,后金政权一直处于烽火硝烟的战乱年代,满族作为一个弱小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威胁,使他们不论在心里上还是现实中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而后宫建在高处,随时可以登高远眺,起到防御作用。

(1)清宁宫

清宁宫,原名“正宫”,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是沈阳故宫最具满足住宅特色的建筑。

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庄文皇后博尔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就在南炕“无疾端坐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东侧第二间的北窗下设两口大锅,南宫门旁设一口锅,是祭祀时煮肉和烧炕用的。

西侧三间通连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称为“万字炕”,是帝后日常隐居及会见、宴请亲眷的厅堂。

西四间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作为宫内举行萨满教祭祀的“神堂”。萨满教是一种以信奉“万物有灵”为特点的原始宗教,也是过去满足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信仰习俗。

(2)索伦杆

索伦杆在清宁宫正门前的庭院南端,满族人称之为“神杆”。木杆下方上圆,底部镶有石座,顶端安有锡斗,全部用红漆涂染。它是满族人用来祭天的,祭天时在锡斗里放上五谷杂粮或猪杂碎,以敬乌鸦。这反映了满足萨满教的灵禽崇拜观念。

(3)东西配宫

清宁宫两侧的东西配宫,都是皇太极和妃子们的居住之所。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每宫5间,建筑风格与清宁宫相同,只是体谅和装饰等级略低。

四宫中以永福宫最为著名,崇德三年(1638年),清世祖福临就出生在永福宫。崇德八年(1643年),6岁的福临走出了永福宫开始了皇帝的生涯。第二年,清军入关,福临成为清王朝统治全国的第一个皇帝。

(4)烟囱

这个平地而起的烟囱,是沈阳故宫里唯一的一个烟囱。它不是附建于山墙之上,而是在离墙不远的地方建起,好像一座小塔。当年设计这个烟囱时,颇费一番心思,工匠们将宫内的地下挖空修成地沟,上面盖方砖,叫火地,又在室外修有烧火的灶门,所以宫内即取了暖,又不受烟熏,由此可以充分体会到满足建筑的精妙之处。

宫内把这种挖有地下火道的房子称之为暖阁,清宁宫的冬暖阁就是这种结构。因为皇宫只有这一个烟囱,所以皇太极下旨,盛京城内所有烟囱都不得高于它,这就叫大清朝一统天下,这里取的是“统”的谐音。

三、沈阳故宫西路建筑

沈阳故宫西路建筑,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时的需要而增设的一组建筑,套院相接,多而不乱,是文化气息较浓之处。

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乾隆四十八年,为西路建筑中的主体建筑,是仿照明代浙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修建的,专门收藏乾隆时期编纂的大型图书《四库全书》,也是全国存放《四库全书》的著名阁楼之一。

阁名是乾隆皇帝钦定的,因其位于“祖宗发祥之地”盛京,所以取“溯源求本”之意,命名为文溯阁。《四库全书》共7部,其中1部当年就存放在文溯阁,后因战备考虑将其移交到甘肃省图书馆保存。

文溯阁也是硬山式建筑,面阔6间,从外面看是重檐2层,从里面看则是3层,明显带有江南建筑的风格样式。与其他建筑不同,文溯阁顶盖用的是黑琉璃瓦绿剪边,这在沈阳故宫建中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着以水克火之意。此外,文溯阁的所有门窗都漆为绿色,外檐彩画也已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

阁内还悬有乾隆手书的对联“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控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

文溯阁东有方形碑亭1座,内立石碑一块。正面刻有乾隆帝撰写的《御制文溯阁碑记》,背面刻有乾隆撰写的《宋孝宗论》。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情况。

文溯阁后为仰熙斋,是皇帝读书之所。阁前宫门外有嘉荫堂,左右有出廊,南面有戏台,是乾隆、嘉庆时期皇帝东巡赏戏的场所。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导游介绍辽宁景点的导游词篇9

红海滩旅游区位于盘锦市的西南端,绵延于双台子河口防洪大堤百余里的沿海滩涂上。它以全球保存的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芦苇荡为背景,构成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区域。

那么红海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红海滩的确切出现时间无法考证,有学者称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红海滩。

有人说:“红海滩是活的,始终追赶着海浪的踪迹。滩涂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红海滩也就踩着它的足迹,一步步的走向大海。

盘锦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大小21条河,流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3,其中有三条大河在这里入海,西边是大凌河,隔海相望的是凌海市,东面是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接,中间就是双台子河。可以说每一条河都记载着盘锦的历史变迁,每一条河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红海滩码头坐落在辽河三角洲的入海口处。这条双台子河有人也叫它辽河,但此辽河到底是不是彼辽河呢?辽河古称“辽水、句辆河、杞柳河”,称天下名川之一。因多次泛滥,河道也屡次变迁。在1851年(清咸丰11年)辽河东冷家口(现盘山县坝墙子)决口,河水冲入了现在的双台子河。而那时的双台子河还不是河,而是由于大海涨潮落潮冲刷成的一条潮沟。决堤后,辽河水一半经双台子河入海,一半经原来故道入海。但由于双台子河没有堤坝,水患还是没有彻底根治。

为了防护双台子河的洪水,1896年,清政府花费3百万两白银,大规模兴建了双台河大堤,双台子河正式成为了辽河泻洪道。1958年,当地政府正式截流,双台子河独立承受了辽河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盘锦母亲河。

红海滩形成并非神话,而是辽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程产物。辽河从上游带来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入海处形成咸淡相溶的大量物质在这里沉积,形成了退海之地———滩涂。由于滩涂含有大量的沉积物质,所以适于碱蓬草生长。碱蓬草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到逐渐变红,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锦红,形成红海滩。

碱蓬草’,因为它呈翅膀状,学名叫‘翅碱蓬’。不过当地老百姓还是习惯地叫它红碱蓬,它是唯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海的涤荡与滩的积沉,是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9月是它红得最为浓烈的时候,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的生生死死,死

这片壮丽的红海滩拥有着一个古老凄美的爱情神话。相传,在这条大河入海的地方,有一条水路连接着辽东弯里的水晶宫。水晶宫里住着老龙王和他心爱的女儿红袖,龙王只有一个女儿,百般宠爱,从不让她出宫半步,生怕她有什么闪失。红袖在龙王的呵护下渐渐长大,出落的亭亭玉立,端庄秀美。故事就发生在红袖十六岁那年的夏天。

这一天,老龙王突然接到玉帝的圣旨要他上天议事,老龙王放心不下女儿,百般叮嘱了一番,才上天去了。红袖一个人在宫里有些寂寞,她忽然听见从河口的地方传来一阵阵悦耳的笛声,便偷偷出了龙宫,沿着水路一直来到河口。她偷偷浮出水面,看见一个年轻的后生坐在滩头吹着芦笛。

那年轻的后生叫芦生,是个孤儿,清晨出海打鱼,傍晚就在滩头折一枝芦苇,对着夕阳吹奏。红袖被芦生深深的吸引住了,年轻的心房迸发出第一朵爱的火花儿,于是每晚,她便都来到滩头,躲在苇荡中偷偷的看着自己的心上人。终于有一天,红袖大胆地化做一位红衣少女来到了芦生身边。两人一见钟情,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红袖又把龙宫里的珊瑚草种在了这片滩头上,傍晚两人就依偎在草地上一起看天上的月亮。

天上一日,凡间一年。等老龙王回宫时,才发现自己的女儿已经和一个打鱼郎在一起生活几年了。老龙王勃然大怒,他趁芦生出海打鱼时,掀起了滔天巨浪,将芦生的渔船打翻,害死了芦生,将可怜的红袖押回龙宫。红袖知道父亲害死了丈夫,于是她每晚都到滩头前,对着月光哭泣。慢慢地泪哭干了,眼睛里流出了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片滩头上原本翠绿的珊瑚草都被染红了。

如今,一片一片的红珊瑚已经长满了所有的滩涂,向每一位路过的人讲述着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老人们还说,即使是现在,在月亮半圆的晚上,你还可以在这里听到红袖那如泣如诉的声音。

红海滩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红色海滩宛如一幅红霞似火、巨型红色的地毯覆盖于渤海之滨,其间有弯弯的小溪、片片芦苇,或翠绿色或金黄色,呈现出一派鸥翔鹤鸣的湿地风光,真不愧为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

这里是我国东部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迁徙、停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黑嘴鸥、大天鹅和苍鹰等。据调查,在这里栖息着236种鸟类。

在众多的候鸟中,最为著名的是湿地之神——丹顶鹤。丹顶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吉祥和福寿的象征,又称‘丹顶鹤’。

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丹顶鹤原来是一个善良、漂亮的渔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都出海打渔维持生计。他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边等她的丈夫回来。有一天海上起了大风暴,从此鱼郎再没回来过。姑娘悲痛欲绝,但她任然期盼丈夫会回来。她每天向佛祖祈求,乞求佛祖保佑她心爱的渔郎平平安安。一边乞求一边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哭泣,头磕破了,血迹盖住了额头,嗓子也哭沙哑了。最后终于感动了佛祖,佛祖把她变成一只鸟,能在空中寻找她的丈夫。大家看她额头的红色,就是磕破头时流出来的血。并因此而得名"丹顶鹤",‘丹’就是‘红色’的意思。

红海滩地上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从大门开始一直全部是木制的,它是全国唯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起的木结构。“盘锦红海滩”这个牌扁,这是国家旅游局长 何光玮先生于1999年8月18日亲笔提写的。

这座桥叫做‘九曲廊桥’,自岸边逶迤延伸,直探进海中。这是全球唯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起的纯木质旅游景点,全长680米,由夯进滩里达3米的2998根木桩组成,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矗立在潮涨为海,潮落为滩之地。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桥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桥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赵洲河上赵洲桥,瘦西湖畔有小红桥,昆明湖上有玉带桥,就是在天上,我们的老祖宗也还修了一座鹊桥。桥承载着历史故事,也倾诉着爱情传说。我们脚下的九曲长桥,就承载着大家的这一段愉快的时光。

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名叫“九曲桥”,也就是说它有九道弯。之所以把它建成九曲桥,一是因为它全长千余米,又在海滩之上,这样拐弯抹脚的便于加固,以增加对海潮冲击的承受力,这就是运用几何中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大家一定知道,“九”在中国文化中的涵义是代表着帝王皇权,是最高的象征,古时候皇帝身边的很多事务都有“九”的称谓。如北京的九龙壁,称呼皇帝用的“九五至尊”。而今我们走在九曲桥上,也可以感受一下帝王的威风,走出吉祥如意。(知道它们是怎么夯进滩里去的吗?也许大家不能相信,这一根根木桩,都是全人工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大连古建公司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设备,没有借助任何外力。他们紧紧抓住每天潮涨潮落的短暂空隙,用纯人工的力量把这一根根木桩深深地夯进滩里。

    18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