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安阳古迹导游词2021
安阳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截至2013年底,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苗族、藏族、彝族等共42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共有6883人,约占安阳市总人口的1.33%。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写安阳古迹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写安阳古迹导游词1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所漂亮的庭院,就是1999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的南阳汉画馆新馆。南阳汉画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珍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为中国早期艺术博物馆之一。它以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艺术风采,早已被海内外学者所瞩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老馆原在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岗上,占地2700平方米。现在我们通过这座仿汉门阙,进入庭院,面前这座雄伟的仿汉建筑,坐西向东,南北宽118米,中间高21米,占地80亩,馆藏汉画像石刻近3000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目前开放的是一楼综合馆的基本陈列部分,其中国家一级品119件,是现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石刻艺术陈列馆。
好,我们现在就步入画卷中,一览千古情。大家看,大厅里这二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已经饱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汉代大型圆雕艺术天之意。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家知道,南阳盆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会处,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自古就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战略要地。早在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就已相当闻名,西汉时南阳冶铁、水利、农业生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盐铁论》称宛(南阳)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已成为全国显赫的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二十八宿(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又多出自南阳一带,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47人。这些皇亲贵戚、豪族世家、巨户富商,生时极尽其欲,死更厚葬,竞相营造冥宅大墓。这样,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南阳汉画像石刻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的内容也异常丰富。由于南阳汉画像石刻采用的是以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而可以说它是两汉社会的缩影,为我们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这些汉画像石刻,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宠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祥瑞厅。汉初统治阶段中流行黄老思想,祟信道教、巫术,拜神仙,服仙丹,求长生不老,因此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升仙思想的画幅,看这幅羽人神兽”图,画中刻绘有羽人”、飞廉”。羽人是为道学仙之人,身生几寸长的毛羽,能从地上自升到楼台之上,作飞天状。飞廉是一种神物,乘上它就可以升天,所以凡是表现神仙思想的地方,常常刻绘飞廉。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飞廉,头似龙而非龙,身似鹿而非鹿,身生两翼后拖蛇尾,两只飞廉,一前一后追逐奔跑,神态生动自然。大家看这幅神人骑虎射怪兽”图,能看出它的雕刻技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对,这叫阴线刻,在汉画像石中是不多见的。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多属于剔地并施有横竖纹衬地的浅浮雕,用粗劲的阴线表达画像的细部。画像构思大胆巧妙,线条运用刚柔得度,画像中的各种形象给人以古拙粗放,苍劲豪迈的感觉。早期的汉画像石,也有采用平地浅浮雕和阴线刻的雕刻方法,但这种画像石出土数量不多,因而也就越发显得珍贵。
南阳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史、美术史的重要材料,它数量多,内容丰富,属于墓门及桅楹的居多。汉代工匠在石刻中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车马的奔驰,宴乐的喧哗,授经时的肃穆,歌舞时的欢乐,都安排得疏密有致,特别是表现人物、动物的力与速度方面获得极大的成功。汉代人民的生产劳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画像石刻中有充分的体现,这是反映耕作场面的,这是在捕鱼,这是汉代的独轮车。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汉代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情景,这也是南阳汉画像石刻的主要表现对象。不尽的高楼重阁,对称竖立的汉阙;骈驾飞驰的战车;看,在长长的导骑射田猎.......这副鼓乐宴飨图还采用了上部直视,下部俯视的表现手法,酒杯用陷下去的窝状来体现,构思可谓奇特。看这些车骑出行图、田猎图、斗鸡图,无一不是他们生前骄奢生活的写照。作为供墓主人死后继续奴役的对象,画像中还刻绘有成群的奴婢侍从,杨柳细腰的高髻侍女,男奴操戈执盾,守卫在殿堂门阙之外,女婢端灯执奁,侍奉在贵族身边。此情此景。栩栩如生,使我们步入汉画馆,有一日梦回千年之感。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天象与神话厅。该厅是南阳汉画馆的重要主题内容。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不少以神话传说和天文图像为题材的画幅,这些画像石,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图像资料。西汉时期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人们对天象的观察较之前代更为细致准确,并且掌握了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对日食、月食、太阳黑子这些现象,人们已逐步认识了形成的原因。
这些在古代文献记录中已很详尽,汉画像石则是用图像的方法记录了天文现象,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汉代天文学资料。大家看这副日月同辉图,画像一端刻圆腹乌鸦,圆腹为太阳,另一瑞刻月轮,月中有蟾蜍,画像空白处刻饰星宿。乌鸦又叫金乌,金乌背负日轮又叫阳乌,《汉书·五行志》和《晋书·天文志》都有太阳黑子的记录,这幅图记录的其实是古人早已观察到的太阳黑子,至于月里有蟾蜍,”则是古人对月中暗影的形象说法。尤其值得提及的是这幅日月合壁图,古人用高超的手法,纪实与艺术的处理十分巧妙,象征月亮的蟾蜍遮住了表示太阳的金乌腹部中心,使人一望即知反映的是日食现象,说明汉代人们对日食产生的原因已有了正确的理解。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占各地古代石刻天文图像之首。这里反映的有准确的北斗星、钩陈星、雷公车,牛郎织女星及罕见的慧星图等,是我国汉代天文科学方面的珍贵遗产和实物见证。其中,后奔射日、嫦娥奔月、阳乌巡天、月中蟾蜍、羲和逐日、常羲捧月等远古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舞乐百戏和角抵厅。舞乐百戏在汉画像石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大家看,画中的歌舞演员借助美妙的乐声,舒展长袖,轻足点踏在复盘之上,尽情表演,这时我们似乎置身于数千观众之中,观看那高大舞台上演出的优美古代舞蹈《七盘舞》,我们看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金鼓管弦齐鸣,铿锵和谐有声的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之中了。这些舞蹈中有威风凛凛、激奋人心的健鼓舞(鼓舞人心成语的来历);长袖飘拂、姿态妙漫的折腰舞;婉转鼓侧、逶迤丹庭的踏柑舞;飘飘欲仙、巾荡若虹的长巾舞;蹑屐历盘的七盘舞等。杂技画像中有惊心动魄的冲狭、斗牛、角抵;有显示技巧的飞剑、跳丸、耍壶、蹴鞠、倒立顶碗、幻术吐火等。请看这副冲狭女子,头上髻鬟高束,身着束腰长袖紧身衣,引颈侧身,像一只矫健的飞燕,急速跃过插有利刃的狭圈,她的衣带随风飘摇扬拂,可见动作之疾。观此画,不由得令人平息呼吸,依然汗出,为演员惊险优美的艺术表演而捏了一把汗,最后又长出了一口气。这些名目繁多的舞乐百戏,从音乐、舞蹈、戏剧、体育诸方面真切地反映了我国两汉时期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请看这幅许阿霍”画像,左侧还有难得一见的汉隶文字记载,图文并茂,是南阳汉画馆的镇馆之宝。
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画像,在南阳汉画馆中也有不少。如晏子见齐景公”、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聂政自居”、门宴”雎受袍”乐相马”。
可以说,南阳汉画像石刻,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形成了汉代艺术史上独特的画像石刻艺术流朗,在中国美术史册上占胡重要的篇章。它主题突出,布局疏朗,艺术表现雄浑,内容言简意赅,概括性强。如历史故事画,既未采用连环画法,也未严格按照史料记载中的细枝末节去全盘绘画,仅根据故事的主题,抓住主要戏剧性冲突的代表人物或特点加以刻画,一个长篇历史故事,只用寥寥数笔,便使人一目了然,回味无穷。这种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度概括的艺术表现力,充分显示出汉代艺术家卓越艺术创作才能和高超的雕刻技巧。南阳汉画像石对人物、动物的刻画强调气势,夸张动态,注意以形出神,不拘细微修饰,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后世难以相比的深沉雄大、古朴豪放的气势美。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董作宾、张中孚、孙文清等国内文化教育界名流,共同掀起了搜集、整理、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的热潮,特别是鲁迅,不顾病魔缠身,对南阳汉画像石的搜集和喜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说,未来的光明前景将一定证明,我们是文学艺术遗产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建设者。鲁迅先生说得对。建国后,党和政府明显加强了对南阳汉画像石刻的搜集和保护,新建的南阳汉画馆,就像一座巨大的汉代历史文化艺术宝库,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土前来探访寻宝。
写安阳古迹导游词2
现在我们要瞻仰和朝拜的是一位汉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张衡。
张衡生在南阳,葬在南阳。张衡墓位于南阳市北25公里的石桥镇,墓高8米,周长79米,周围有砖砌通道和八角形围墙,墓周苍松翠柏,遍植园内,绿茵遮地,墓园肃穆静宜。花墙正面为一月门,门前两侧竖有墓碑两通,一为明嘉靖年间所立,一为清光绪年间所立。
墓前有郭沫若的撰文石刻: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桥镇)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终年62岁。张衡天资聪明,敏而好学,博学多能,才华横溢,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科学泰斗。”
东汉时期的都城在洛阳,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人荟萃,学校如林,学术空气浓厚,文化教育空前繁荣。张衡为了开阔眼界,实地考察,于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的阳春三月,来到了洛阳。这次他在洛阳居住了6年。其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游太学、访名师、求好友、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方面。
他精通了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又在好友崔瑗的帮助下,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数学、历法。他写了不少优美的辞赋,初步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在文学和科学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基础。
公元100年深秋,鲍德调任南阳郡守,经崔援推荐,23岁的张衡离开京师洛阳,随鲍德去南阳郡任主簿。
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鲍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张衡学识渊博,便公车南阳征张衡到洛阳当了尚书台郎中,三年后升为尚侍郎,次年改为太史令。
太史令的职务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祀典等。这为张衡对天文历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汉安帝阳嘉二年(133年),张衡被提升为侍中,作了皇帝的高级顾问。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张衡被排挤出京师洛阳,当了河间相。张衡第二次来洛阳,居住了26年之久。在这26年中,他的官职虽几经变动,但担任太史令的时间最长。他担任太史令时,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灵台是东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天文观测台,使用时间长达250年之年。张衡在这里反复实践,认真钻研,不但撰写了《灵宪》、《地震对策》、《浑天仪注》等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创制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等精巧的仪器,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在《灵宪》中详细地解释了月象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经过科学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见解。他在灵台观察时,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较亮的星有2500个,常明星有124个,叫出名字的320个。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计的在同一时间、地点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为2500~3000颗数据大体相同。当时在洛阳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他因此还绘制了《灵宪图》,这是中国最早的星相图。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转动并能准确地观察天象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他这一发明,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图箕迷信之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对中国天文学的研究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浑天仪制成后,张衡又著《浑天仪图注》,解释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张衡的浑天学说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比起当时流行的天圆地方学说要进步得多。
东汉时期,地震时有发生。张衡从青年到中年这个时期就有20多次大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波及42个郡国,百姓死伤无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促使了他对地震进行研究,决心创制一个测知地震的仪器。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54岁的张衡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地动仪用青铜制成,圆径8尺,状如酒樽;中有立柱,连着8个方向的机械;外面有8个龙头,口衔铜丸;下面有8个蟾蜍,口向上张。哪个方面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口就吐出铜丸;落在蟾蜍口内,发出清脆的声音,看守人就可知道发生地震的方向,并推测出震源的距离。公元133年、135年、137年,京师洛阳连续三次发生地震,地动仪”均有显示。可是到了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西面的机械发动,铜丸落入蛤蟆口中,而人们没有感到地震,有人则认为地震仪不灵了。但没过几天,释使报告说,那一天陇西郡发生了地震。地动仪可以测到千里之外的地震,这真奇迹!据英国李约瑟研究说,直到公元1880年,欧洲才制造出第一台地震仪,这已晚于张衡地动仪1700余年了。张衡发明地动仪在世界地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张衡被公认为是世界地震学的鼻祖。
张衡又是一位气象学家,他发明了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候风仪,又名相风铜鸟。铜鸟衔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顶端,风来则转向,便可知风向,这一发明,比欧洲的候风鸟早1000年,可谓世界之冠。
张衡是一位学识渊博、富于创新的科学家。他还发明了指南车。车上装着一个木头人,不管车子怎么转动,但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他又发明了记里鼓车。车上放着一个鼓,鼓的两端各坐一个手持棒槌的木人,车轮转动149周,便为一里,木人出手击鼓报告。这些都是用机械原理制成的,在1800多年前能成功的制作出这样的机械,实在是一个创举。
在数学方面,张衡有专著《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300年;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
张衡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性格刚强,行政有方,经常受到宦官和方士的攻击。汉顺帝永和三年(136年),他被排挤出了京师,调任河间相。永和三年(138年),他深感事实不平,犹如霾雾迷瘴,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回天无力,报效无门,遂上书皇上,告老还乡。顺帝不但没有准奏,反而升迁为尚书,协助处理政务,皇帝速诏张衡回京都洛阳任职。他在回洛阳的路上,百感交集,为了不使浑天仪涡没后世,抓紧时间赶写《浑天仪图注》,此书对浑天仪作了详尽的说明。他第三次去到洛阳后,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也是他生前最后的一部大作。由于他极端劳累,回京师任职不到一年就病故了。死后就埋葬在故土南阳石桥镇。他的好友崔青特地赶到洛阳,含泪挥笔在碑文中写到:道德漫流,文章浮动,数术穷天地、制作造化。”对张衡作了极高的评价。
张衡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他不仅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张衡以作赋见长,主要有《温泉赋》、《二京赋》、《南阳赋》、《思玄赋》、《骷髅赋》、《归田赋》、《冢赋》、《羽猎赋》等。其中《二京赋》从形式上模仿了班固的《两都赋》,但思想和艺术性都超过了前者。张衡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赋家,它的赋作对后世抒情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张衡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有四言诗《怨篇》,五言诗《同声歌》,七言《四愁诗》。其中《四愁诗》的价值最高,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了自己伤时伤世之情,对后来七言诗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此外,张衡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之一。
张衡不愧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座。公元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先后发行了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纪念邮票。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上把他同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齐名并提。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可见,张衡因其历史功绩和伟大创造,也深受世界人民的祟敬。张衡永远是南阳人民的骄傲。
写安阳古迹导游词3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南阳古城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
各位请看。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瞭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
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意思是说:"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他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位大医学家的塑像。这位是医和,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距今有2700多年,那时他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医和后面的为王叔和,他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距今lOOO多年。他精研医学,重视诊脉,著成《脉经》一书、同时,他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左边的这两个塑像,前面的是华伦,后面是李时珍。华佗和仲景是同时代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创使用麻沸散(酒内浸入麻醉类草药),进行腹腔手术。他还依照虎、熊、猿、鹿、鸟的形体动作,创"五禽戏",用以强健身体,治疗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费27年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近200万字,该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药物治疗经验,把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后来该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17~18世纪传人欧洲,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请大家继续随我参观"张仲景史画"部分,"张仲景史画"是一套反映张仲景生平事迹的绘画。这一套绘画共二十四幅,采用了汉代画像石刻的浅浮雕手法,显得古朴凝重。因张仲景是东汉人,所以设计者张一平先生采用了汉代造型艺术,更符合两汉的时代特色。大家可以按顺序欣赏。下面的这些书法,是历代名人对张仲景的评赞。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寿亭"和"百寿图",它们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这是"张仲景敬仰之碑"。
我们现在去瞻仰张仲景墓祠。这两座仿汉建筑叫"春台亭"和"秋风阁"。《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是由孔子撰写的,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医学春秋之称,故修建"春台亭"和"秋风阁"以纪念。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张仲景的坟墓,此墓始建于何时,已无确考。墓前的石碑,是清朝所立的。仲景墓是仿汉墓式样,墓的四角各有一个羊头,在中国古代"羊"和"祥"是同音、同义的两个字,象征着吉祥(如"美"和"善"都以羊为字头)。墓顶的莲花座,象征着仲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医德医风。
现在我们进入正殿。正殿塑着仲景老师手拿卷宗的塑像。这些匣额是历代名士赠送的。两侧房内陈列的是《张仲景史画》原稿。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树叫"凌霄花树",也就是"紫葳"。它八月份开花,花朵呈喇叭型,异常娇丽,此花可入药,有止血化淤,调节经络的作用。
这是西偏房,周恩来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些是在重修医圣祠时,整理出的文物。这是"下水管道",它说明在汉代,城市的通水设施已经很完备了。这是"铁斧",是熬制中药用的容器。这是"陶井圈",建在水并的上边,可以防止井水被弄脏。这是"药白",是捣药用的。
根据张仲景坐堂行医的故事,前几年,塑造了一组蜡像,群众陈列于行方斋中。
请看,这是张仲景的太守府,他在公堂上为黎民百姓诊治疾病。两侧的图案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方之神,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这便是智圆斋,里面陈列着中外古今各个时期的《伤寒杂病论》版本。其中最古的版本是宋朝的版本,但现在已经散入日本。本馆现存最古的版本是明朝时的版本。
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历代名医画像》。这是当时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同志为《名医画像》写的序言。《名医画像》按照历史年代为顺序,共收录了112位在医学事业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伟大医学家。它上起中国医学的创始人伏羲、神农、黄帝下至清末、民国的医学家,集历代名医画像之大成,填补了中国医学史研究方面的不足。
张仲景在医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他创立的学说历经1800年而不衰,并将继续造福于人类。张仲景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写安阳古迹导游词4
各位朋友,早上好!现在,我就带大家去游览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词。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他幼年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当时的大名士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参加了刘备的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均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期,经历代的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亩,殿房150多间,检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院内丛竹视讽,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脍炙人口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武侯祠的人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大家看这第二道坊为三顾坊”,清道光年间所立,两面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和真神人”,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纳贤而立。士为知己者死”,正是由于刘备这诚恳的三顾,才使得诸葛亮离开了隐居十年的卧龙岗,辅佐刘备,戎马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才能三分天下,成就帝业,诸葛亮因而功高盖世,万古流芳。刘备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是实实在在,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这个优点可真的值得我们当今的一些领导学习呀!真神人”三个字,出自苏轼《武候庙记》颂扬诸葛亮的一段话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大家看石坊北边的卧龙潭,那些边有三棵古楸树,相传是当年刘、美、张三顾时系马的树,现在还存在的那一棵,大家猜一猜,1700多年前,树上拴的是谁的马呢?
穿过三顾坊,走过仙人桥,这条甫道直通山门。山门为武侯祠正门,古朴端庄,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的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题。过了山门,即进入武侯祠的第一进院落,庭院宽敞,古柏蔽日,青砖墁地,古朴自然。院中甬道上三代遗才”石坊与大拜殿相对应。这里是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我们转过来再看韬略宗师”四个大字,韬略原指中国古代兵书《六韬》和《三略》,后世用来指用兵的谋略,这里也是赞扬诸葛亮的文韬武略的。
各位团友,这就是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正门悬挂着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阳知府廖文锦行书隐居求志”匾额,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他纶巾羽扇,风度庄严,正是东汉末年隐居儒士的典型装束。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匾额,这些碑额和对联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请看这副:吕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有常经论不焕,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这副对联歌颂了吕尚、伊尹、管仲、诸葛亮这些能够帮助帝王力挽狂澜治国安邦的政治家,又赞颂了像鲍叔牙、郑子皮、徐元直这些举荐有才之士的伯乐,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请看这副: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这里,品指的是等级、品位。
莘野渭滨,代指隐居时的伊尹、吕尚。两朝指的是先主刘备,后主刘禅。惊司马指的是诸葛亮死后用木像就使得司马懿丧胆落魄。下联中紫峰白水指的是南阳市郊的紫山和白河,曲吟梁父,即吟咏《梁父吟》,《梁父吟》写的是齐相曼婴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副对联充分赞颂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他当年躬耕隐居,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完全可与前贤伊尹、吕尚出仕前的高尚行为相比美;他把茅庐建在紫山脚下,白河之滨,自比管仲、乐毅,人比为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正恰似卧虎藏龙;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庐对”纵论天下风云,战略决策成竹在胸,显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旷世奇才;他的前后《出师表》是多么的壮怀激烈,感人泪下!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呕心沥血,辅佐两代君主建立了蜀汉伟业。
试想正是有了刘、关、张到此地三顾茅庐,才有了诸葛亮的出仕,也才有了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三国战争风云历史。尽管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变幻,世事沧桑,但诸葛大名垂宇宙,三国佳话天下扬,诸葛亮留下来的政治、军事、治国方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诸葛亮的不朽英名,永远值得人们怀念。此时此刻,站在武侯祠里,缅怀孔明一生伟业,怎不使我们神游往古,浮想联翩?想当初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岗头,苦读史书,放眼天下,立下雄心大志,关心社会民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一旦时来运转,皇叔三顾,草庐一对,卧龙腾飞,火烧博望,天下三分,奈何蜀汉末年,摊上个扶不起的阿斗,又加上国力不济,诸葛亮虽壮心不已,为统一中原,六出祁山,但孤掌难鸣,更可叹积劳成疾,5丈原病死在军旅之中。后人思之,无不扼腕感慨。正像杜甫的《蜀相》的诗中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这是清人顾嘉衡写下的著名对联。上联是说,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刘备还是昏庸的阿半斗;下联说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传诵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襄阳、南阳呢?这是说的一桩历史”公案”。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三国志》上又有一个隆中对”,隆中在湖北襄阳境内。
于是,南阳人和襄阳人都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明清时期即打起了笔墨官司。顾嘉衡是湖北人,当时又任河南南阳知府,为了既不得罪故乡人,又不刺伤为官地,只好来个和稀泥”,写下了这副骑墙的折中对联,要大家不再分南阳襄阳,从而缓解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这副对联名噪一时,为人们竞相传诵。1959年,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来南阳视察工作,对这副对联颇为欣赏,还据此联改了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国家,何必争多得少得。”借古人名联的旧形式而赋予革命的新内容,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宽广胸襟和高尚情操。
看来直到现在,顾嘉衡这副对联还在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另外,武候祠还有很多名联,其内容大都是歌颂诸葛亮的才华与德政,若把这些对联拼凑起来,加以纵横分析,可以说是一部三国史诗。如这一副: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还有一副妙联: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恩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封,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联巧用了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lo个数字,下联灵活运用了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10个字,全联共54个字,简练地阐述了诸葛亮出茅庐后辅佐刘备父子戎马倥偬的战斗一生,真可以说是字字珠玑,笔笔传神。
请大家随我到这边来,参观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这一共由2l块石碑组成,刻工精良,十分壮观,不可不看。《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建兴五年(227年)给后主刘禅上的奏章,畅述了自已为复兴汉室要鞠躬尽瘁”的忠贞思想,成为字字中间有涕零”的千古名篇,感染力极强。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抗金途中路过南阳,遇雨,随宿于词内”,观看了《出师表》之后,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夜不成眠,坐以待旦,感慨万千,后经道人请求,挥涕走笔,把1300余字的前后《出师表》一气呵成,背诵写出,以抒胸臆。其字铁画银勾,龙飞凤舞,潇洒飘逸,奔放淋漓,表现了高超的书法艺术。我们今天游武侯祠,观《出师表》,远相撰词,名将手书,既能见孔明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实为今生一大幸事。
现在我们绕过大殿拾阶而上,进入了一处静谧秀丽的院落,院内古木交错,花卉盈庭,翠柏丛中簇拥着这座八角攒尖式建筑,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草庐。草庐为砖木结构,茅草盖顶,回廊相通,古朴简陋。庐内竖立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石碑一通,正面刻有汉诸葛孔明旧庐”七个大字,庐内及门额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及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匾额。草庐八角挑起,悬挂八只风铃,以八封阵势别具风格。每当清风轻吹,风铃叮当作响,好像在娓娓叙说着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我们坐庐中小憩,可近观四周景致,古人曾有身居一庐八面景”之说,卧龙岗十景中的八景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古柏亭、野云底、半月台、躬耕亭、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等绕庐而建,成众星拱月之势。这些景点虽同置一院,但毫无拥塞局促之感,碑廊相连,错落相间,互为对景,形成绩丽恬静的园林风光,步移则景导,表现出古人高超的造园艺术。
于茅庐右后侧,为台式建筑砖石结构,平面为正方形,高约数丈,沿梯道可盘旋而上,上有砖墙花样平台,凭栏可望远观天。半月台上诸葛亮在此隐居时夜观星象的地方,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善于利用风、雨、雾等自然现象为战争服务,草船借箭、祭东风等民间故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清人有诗赞之:汉月镂空昭碧天,凭高一望尽寒烟,1U围水匝林梢见,待酌流霞候月圆。”台正面为半圆形砖券门,上嵌顾嘉衡所书半月台”三字,旁饰半月图案,两侧刻有联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盖由唐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中演化而来。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宁远楼,又名清风楼。它坐在中轴线的末端,为整个祠庙的最高建筑,传为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书斋旧址,楼名由宁静致远”而来。万古云霄”匾额,源自杜甫《咏怀古迹》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高,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门柱上悬挂清四川盐茶使赵藩在成都武侯祠书写的一副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从来治蜀要深思。”
这里的攻心”的是诸葛亮在南征时,马设曾建议用兵之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了这一建议,七擒七放孟获,以攻心收到了安抚的效果。宽严,是诸葛亮《答法正书》论述的中心。诸葛亮帮助刘备在蜀建立政权后,根据刘璋暗弱,威刑不肃”,使蜀土人士-,专权自态”的局面,实行了严峻的法治,进行了种.种改革。时的四川太守法正认为诸葛亮刑法峻急”并以刘邦进川时的宽刑,来建议诸葛亮刑弛禁”诸葛亮剖析历史,针形势,写出了《答法正书》,指出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照搬邦人川时的宽刑,主张针对当时益州的状况,厉行法治。联文在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同时,又强调了审时度势的重要性。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治国安邦的经验,极富哲理性和生命力,这副炙人口、言简意赅的楹联耐人寻味,充溢着深刻而生动的正与反、宽与严、和与战、文治与武功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因而,__极力推崇这副对联,誉为发人深思的施政篇”和治安策”。
现在,让我们到三顾祠看一看。三顾祠门柱悬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对联,祠院内翠柏挺立,绿草如菌,庭院宏敞幽深,四周围墙嵌满碑刻,有碑墙”之称。祠内有关张殿,殿内立关羽、张飞贴金塑像。关羽赤面凤眼,美髯垂胸,神安气闲,雄姿威风,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急不可耐。要说起这个张飞啊,他就不是搞政治的,没象刘备这样有政治家的远见,看不到诸葛亮这个人才的价值。一顾茅庐时没有见到孔明,他说既不见,自归去便了。”也没有发什么牢骚,表现还算一般,说得过去。到刘备准备二顾时,张飞说: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遭到刘备的呵斥,差点不让他去。没想到第二次哥仁又吃了闭门羹,到第三次刘备还要去时,他再也忍不住了,说今番不需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要是依他的主意,用麻绳把诸葛亮绑来见刘备,那会是什么结果!
三顾堂”.位于关张殿后,相传达里就是刘备三次求访孔明的地方。殿内有刘备、诸葛亮对话的塑像,二人分宾主而坐,书童侍立侧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备亮当时纵论天下时的情景。你看那神机妙算的谙葛亮,面目清秀,衣着古雅,含而不露的面孔上略带有几分笑意,给人一种温文尔雅,谋略在胸,稳操胜券的感觉,他正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再看刘备,正在毕恭毕敬地洗耳恭听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那如饥似渴,谦逊恭敬的内心世界。
当时的刘备,以自己是汉室后裔,打着正统的旗号,请求国家统一,他四海飘零,奔走了二十多年,先后投曹操,奔袁绍,附刘表,终因势单力薄,一事无成,败居新野,难筹大志,但仍雄心勃勃,四处访贤。后来,经徐庶举荐,得知诸葛亮的大名之后,就冒着严寒,词谦礼恭,亲自由新野到南阳支产三次恭请,大有商汤请伊尹、文王栽太公的诚心与胸怀,迫切而又热情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见他求贤若渴,志向远大,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正如唐代李白诗中写的那样: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眠蜀,壮志吞咸京。”明陈正伦《卧龙岗》诗云:君臣一晤交投厚,宇宙三分割据雄”。三顾晤对真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备能够建立西蜀霸业,关键是得到了诸葛亮这个智囊人物。大家看三顾堂里的这组雕塑,不正是智能之土,思得名君”,名君圣主,求贤用能”的赞歌吗?我们今天参观的诸葛草庐,不仅是诸葛亮隐居躬耕的地方,也是诸葛亮政治、军事思想形成的地方,是三分天下”的策源之地,是刘备、诸葛亮三顾而合,如鱼得水的场所,因此历朝历代,这里也就成了人们纪念诸葛亮的重要场所。武侯祠里的人物塑像,个个性格鲜明,惟妙惟肖,内心世界,各具其妙。
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有廊壁间镶嵌的300余通碑刻和殿堂上数不清的匾额楹联,这些碑刻刀法细腻,很多匠额楹联在书法上也有相当深的造诣。像岳少保书写的《出师表》、还我河山”,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等,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称赞和推祟。楹联中还有不少佳作耐人寻味。所有这些,使南阳武侯祠成为全国现存祠庙中规模较大,文物价值较高、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人文景观,处处都闪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龙岗之游,若仅流连于松柏奇花之间,陶醉于亭台楼阁之中,而忘了欣赏武侯祠中的碑、联、匠,那就像入宝山空手而归,真是一大憾事。风和日丽,漫步武侯词中,从容细看平沙处,可有先生旧马蹄”,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构成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这长河中出现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然而,大浪淘沙,淹没在历史河床中的,也同样数不清,道不尽,而极少有像诸葛亮这样不仅能沿着历史的长河从中古走到现代,而且还能走向千家万户,走进千千万万人的心里。
各位团友,诸葛亮淡泊明志,正直廉洁的美德千古传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感天动地,化作了历史的永恒。他是中国人乃至东方人心目中智慧、忠诚、仁勇的化身,史学家称他为政治、军事、经济的三绝,在中华文明史上独领风骚,被后世誉作千古第一完人”。
让人仰慕不已的诸葛亮,叫人说不完道不尽的武侯传奇……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写安阳古迹导游词5
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朝代县级官团衙门,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现存建筑为清朝光绪二十年所建,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县衙以其特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自身魅力吸引了大批党政领导和中外游客,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
1996年11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衙的首部建筑叫照壁,为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形建筑物。照壁的正中在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贪”,这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贪婪之兽,传说它能吞下金银财宝,从画上可以看到它的脚下和四周尽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却落了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照壁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主要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照壁对面的牌坊叫宣化坊”,它的南面书菊潭古治”,北面书宣化”二字,是知县每月的初一、十王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 大门面阔三间,明间为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西梢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更增加了县衙的来严肃性。大门是门子打更报时、监管进出人员的第一道防卫之门。我们进大门后,现在看到东边的建筑叫寅宾馆、衙神庙、三班院,西边建筑是膳馆和国内仅存的清代监狱。从大门古巴大堂百米甬道 的中央有道门,叫仪门,是官府的第二道下门。中间的大门过去时常不开,只在新官到任的第一天或迎接州、府官员时才可打开;仪门东西两边还各有一个小门,东边的门叫生门,过去时常开着,鸺人们的日常出入,西边的门叫死门”,又叫鬼门,当犯人被判处死弄之后,从西门拉出去行弄,所以旧城处决犯人叫走西门或上西天。 现在我们过了仪门,你能看到的这座高大壮观 的建筑特就是县衙的大堂了。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弄、工房。六房是旧时衙门的职能办构。大堂东边的建筑为县衙,西边的建筑为主簿衙、县丞、主簿分别为八品和九品。大堂是知县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
堂肖的抱柱联是清代的御史魏向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堂中央的设施叫”暧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暧阁的正中放着三尺公案,上面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绿头签是捕任命不,用来捕人的;红头签是刑签,下令动刑的。正面屏风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图上的飞鸟叫白鹇鸟,是正五品官的标志,过去一般的县设的是七品县令,不设暧阁,而内乡过去统管的辖区较大,包括现在的西峡全境、淅川东南的部分乡镇,所以在内乡县衙为五品官者不乏其人。清代的知县审案的时候,由东侧走上暧阁,然后原被告才能被带上来,跪在堂前的跪石上,东边正方形为原告石,西边长文武为被告石,因为在有的案件中涉及有同案犯,所以这里的被千石比原告石长一些。
大堂后为门子房。守卫门子房的人叫门子,是由知县的亲属或新近的人担当,实际上他们是官员手足耳目的延伸,是官与民信息沟通的惟一途径。对老百姓来说,不论是告状还是办事,最先接触的就是衙门里看门的门子,于是他们中的一些_滑者便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贿赂,时间一长,”门子逐渐变成了”门路的意思。现在人们常说的走门子”走门路之类的就是从这里演变过来的。门子房后有一屏门,我们空过屏门,进入二堂,这里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堂肖抱柱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轻这是要求为官者即要做到法律面前亲疏平等,又要做到对证据不足沿存疑问者慎重对待,从轻发落,避免冤枉好人。这副对联用到”亲、故、重、轻四个字,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时代为官者的执法思想,平仄顺畅,恩威并施。大家看,二堂正中悬一匾额”琴治堂,这里的”琴治是引用了《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宓子践在任单父县令时,身不下堂,鸣琴而治,轻轻松松地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后任县令巫马期却奔波于民间,凡事都要新自去做,他便去问宓子践这其中的缘故。宓子践就告诉他说,我是重人,你是重于出力,用人者安逸,出力者当然劳累,后来的人们就用琴治”来比喻鸣琴而治,以此来称颂为官者知人善任、政简弄轻。后来的地方官们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用人之道能够与宓子践相比,就把二堂称为琴治堂”二堂靠墙放置的是型具。东侧放笞杖,即打板子时用的竹板子。西连有夹棍。拶子是清朝时审讯女犯专夹手指的型具。夹棍这种弄具始于宋代,俗称三木之刑”,专夹小腿,适用于一些证据确凿却拒不吐实情的男性案犯。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夫子院,就是师爷办公的地方。过去的师爷是由主人自秆聘请或从家乡带来,主张言从则留,言不从则去”,他与主人之间是非常亲密而平等的宾主或朋友关系,属知县慕僚,帮助知县参政议事,大多是一些有知识、有才华的人,所以包括知县在内都尊称他们为老夫子”,而他们办公的院子就称为夫子院了。院内有一棵元代的桂花树,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桂花树的旁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南天竺,取竺”和桂”的谐音为主贵,意为一般的庶民百姓不能轻易进来,只有达官贵人方可到此。
三堂是知且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输的案件涉及机密的话,也是在这里审理。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后面有后花园,是供其赏心悦目和回避政事的地方。内必县衙所有的建筑特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堂前的这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许多淀领导看到这副对联也都深有感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铁映挥笔题写此联作为县衙存念,国务院总理朱在视察内乡县衙时对这副楹联所阐明的官与民的辨证关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杨。
__在视察河南时,听取了南阳市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在工作汇报中引用到了此联,立即引起了__的注意,要求中央办公厅核杳此联来自何时何地,出自保人之手。由此可见,这副对联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可谓警世名言,绝无仅有。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乡县出河南,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联手推出了中国四大古衙国际旅游专线,随着这一国际专线的开通,海内外将通过内乡县衙了解内必,热情好客的内乡人民,真诚地欢迎四海宾朋光临内乡,一睹古衙风采。
写安阳古迹导游词相关文章:
★ 安阳岳飞庙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