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四川导游词>

四川导游词格式

诗琪分享

  川菜的味相当丰富,号称百菜百味。若掌握了它们的配方及调制方法,基本上也能学得八九不离十。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导游词,仅供参考学习,希望你们喜欢呀。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四川稻城香格里拉导游词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土”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成了“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说其隐藏在青藏高原雪山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有8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中央耸立的内环雪山,被称为卡拉巴王官,宫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国王。那里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的空气,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正因为拥有这些,“香格里拉”的传说,才像谜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也吸引着西方世界的探险家。

  尽管没有人能说出香格里拉的具体地理位置,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坚信她的存在。从18世纪中叶以来,试图寻找这个失落了的天堂的探险就从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还是在印度的克什米尔高原,几乎所有有雪山的地方都能看到寻找者艰涩的足迹和被夕阳拉长的背影。进入20世纪,大量西方探险家、冒险者、背包旅游家也加入了寻找行列,他们对香格里拉所具有的不亚于藏传佛教徒的热情,迅速将寻找理想国的热潮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漫延至全球。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版的,它的出现显然对香格里拉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使香格里拉这一词汇深深地植入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4做糊贼船蹬曲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声称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香格里拉,但同时也不断有人否定找到的香格里拉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进入20世纪末,.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云南迪庆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圣境惊人的相似。香格里拉就在迪庆,消息顿时震惊世界,世界各地游客纷至咨来,竞相争睹香格里拉这一失落的天堂。在迪庆的发现使已经神性化的香格里拉再次回到现实的地平线。游客在用眼睛欣赏大自然赋予迪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在用心亲历香格里拉带给我们的精神慰藉。

  迪庆的惊喜尚未褪去,有人再次发现四川省稻城县亚丁也有与传说中香格里拉完全一致的人文地理景观。那里雪峰、峡谷、草甸、湖泊、寺庙以及恬静的村庄甚至比迪庆还要像希尔顿笔F的香格里拉。考方学者把之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这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稻城亚刁—生态旅游区位于四川省’恃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日瓦乡境内,距离成都930公里。地理上处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的东侧。在考古学者的眼中,亚丁有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全部地理人文景观:由三座呈品字鼎立的雪山组成贡嘎雪峰、雄险如削的东义峡谷、闪烁着七彩光韵的高山湖泊群、绿草如茵野花如织的高山草甸、庄严肃穆的喇嘛寺庙、恬静质朴的康藏风情,以及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和谐相处等都无不流露出那个隐逸在雪山之中的永恒、和谐、宁静的香格里拉神韵。“最后的香格里拉”神奇之旅寻找“香格里拉”是很多人的梦想,稻城亚丁“最后的香格里拉”神奇之旅具有两重魅力:丰富多样的山水景观所构成的良好自然生态体系和以康藏风情和藏传佛教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但是由于亚丁海拔高、地势陡峻、气候寒冷再加上交通封闭,这片神奇的地方长期以来被冰封于雪峰之中,罕为人知。近年来,随着甘孜州的全面开放以及成雅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的贯通和川藏公路的改善,这里己逐渐成为背包旅行者的乐园。

  到稻城亚丁有三种旅游线路可供选择:

  第一种,从成都出发向西经雅安、康定、理塘然后向南经稻城到亚丁,全程930公里,约需6—7天。沿途碧峰峡风景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公园、海子山风景区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第二种,仍然从成都出发,沿第——条路线游览完亚丁之后再退回稻城经乡城跨过金沙江进入云南境内,再经迪庆中甸、丽江、攀枝花、西昌返回成都,全程2500公里。沿途除第一条线路的全部景观外,还可以领略云南迪庆中甸另一个香格里拉的神奇美景。此外,丽江、攀枝花、西昌的如画风景同样让您流连忘返。

  第三种,沿第二条路线在到达丽江之后继续南下,经大理至昆明,然后选择火车或飞机返回成都,全程3000公里。沿途除第一、第二条路线的景观外,又增加了云南大理、春城昆明两处看点。

  其实对于游客来说,稻城与迪庆谁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并不重要,当我们双脚踏上这片神奇土地,聆听到阳光触摸雪峰的声音,与秋草一起感受随风而舞的欢畅,把自己融化在人与自然的谴绪之情时,香格里拉难道不正在您脚下吗?·小资料·稻城亚丁风景区,由仙乃日、央迈勇、夏纳多吉3座雪冷组成核心区。景区海拔2900米,北峰仙乃日(藏语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南峰央迈勇(藏语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东冷互纳多吉(藏语金刚菩萨)海拔5958米。三座雪峰各自拔地而起,呈三角鼎立,藏传佛教称为“日松贡布”,意为三座神山。除了它巍峨奇绝的自然风光,还有看神秘的宗教文化,美丽的喇嘛庙,以及风貌独特的藏乡村寨,集神山、湖泊、草句、寺庙、藏寨于一体,是一方安样静设的净土。

  四川蜀汉江油关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了平武县南坝镇,在南坝镇后街原址上曾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座雄关,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此一定非常熟悉,朋友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吗?

  大家请看我们北面的这座山峰是牛头山,南面的那座是凤翅山,两山对峙,卧虎九岭群峰环绕,四面高山峻岭相对而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山间盆地,中间涪江奔腾而过,于天地间挤出了一线之地,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提供了一条险峻的山间要道,也形成了刀削斧砍的险谷深涧,然而这里却正是西北入川的必经之道—阴平古道。三国时期蜀中贤相诸葛亮有感于汉武帝开凿阴平古道从此进袭蜀国的历史,于是在此驻守重兵把守扼涪江天险为关。说道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这里就是改写中国历史的名关之一—江油关。

  在江油关西北有铁龙关,东南有杲阳关,在往北经过唐家河便是“高出云表的摩天岭”,在那里还有雄视川、甘两省的北雄关;从江油关顺涪江河谷南下,有双峰壁立的石门关,由此到江油古县城武都后便出了深山而进入到成都平原,而绵阳、成都也就无险可守了,因此江油关被喻为为是以诸关为屏障的关中之关。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存亡从谋种程度上说仅系于江油一关,诸葛孔明的过人之处也表现在他对江油关的重视上。在诸葛亮为蜀中丞相的时候,江油关不但深沟高垒、戒备森严,而且他还在摩天岭下无人区设置了上屯、中屯和下屯以为前哨。然而诸葛亮星沉五丈原后,后继的将领蒋琬、姜维、费夷等都认为此地无出川的大道。再加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均不走此道,因此这里的防务渐渐松弛,不但摩天岭下的上、中、下屯的驻兵被撤,就连江油关本身也形同虚设。

  公元263年5月,魏国发二十万大军以事伐蜀,当时的四川由后蜀主刘禅当政。刘禅昏庸无能,违背了诸葛亮的教诲,亲小人而远贤丞,以至于宦官黄皓当道。黄皓迫害忠良,欺上瞒下,就连蜀中大将姜维也为避免宦官的迫害而远走沓中屯田练兵。针对这种情况,魏国的大都督司马昭指定出了这样的伐蜀计划——他封钟会为征西大将军,由他带领十四万大军翻越秦岭,过汉中,从剑门关对蜀国发起总攻。为了防止蜀魏大战展开后姜维领兵东归救国,司马昭派安西大将军邓艾带领三万精兵在沓中地区钳制住姜维。再由雍州刺史诸葛绪领三万兵马驻守阴平桥头。按照司马昭的计划,姜维就算能通过邓艾的层层设防,等他到达阴平桥头的时候也是残兵败将了,绝对过不了这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阴平桥”。

  但是姜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蜀中名将,深得诸葛亮的真传。姜维在避过邓艾的层层追杀堵截后,使用调虎离山之计骗过多疑少智的诸葛绪,顺利通过了阴平桥,在剑门关外与征西大将军钟会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邓艾、诸葛绪的失误打乱了司马昭的伐蜀大计,这可是理当按军法处置的重罪,他们都想在今后的战事中立功赎罪。于是诸葛绪带领自己的本部兵马投奔了征西大将军钟会,想在攻打剑门关的战役中立功。但是不幸的是他被钟会当成了马前卒和实验品。在攻打剑门关的战役中不但全军覆没,自己也因为接连的惊吓而精神失常。而邓艾是魏国的一位非常善于作战的名将。他用兵一向以胆大、出奇而闻名。在他进袭江油关,冲其蜀中腹地的计划被准许后,邓艾带兵绕过甘肃天水,翻越高出云表的摩天岭,在八百里无人区行军。由于道路的艰险,加上山区气候变幻无常,以至于很多的魏国士兵和战马失足落下了悬崖,也有很多的士兵由于不适应山区的气候而身染疾病失去了战斗力。邓艾到达摩天岭后,三万精兵只剩下不足万人,所有的战马被杀了当作干粮。摩天岭上的一段道路由于年代久远而造成了塌陷,形成了一个陡峭的山谷。此时邓艾这位年事花甲的老将军可以说是前无进路后是死路。何去何从,是进是退这个抉择摆在了邓艾的面前。邓艾不愧是一个果断的军事家,他在权衡之后,果断的披上毛毡,身先士卒从摩天岭上翻滚而下。邓艾到达摩天岭下的时候,兵士们已经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了。正在此时,在他们的前方发现了一座蜀军的营帐。邓艾一惊,长叹到:“天亡我也!”然而,在久等无动静后,邓艾亲自上前查看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座废弃了的蜀军营帐,在营帐旁立着诸葛亮提的一块石碑,上面写到“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人争衡不久必死!”邓艾不由仰天长叹到诸葛亮真乃神人也!

  江油关的守将马邈是一个好色、懒惰、贪生怕死之徒。蜀魏大战展开后,其妻李氏苦劝自己的丈夫厉兵秣马与魏军决一死战,可马邈不但不听从妻子的劝告,而切还从北京招回了一班歌伎,天天花天酒地,夜夜莺歌燕舞。邓艾见江油关形同虚设,于是让一部分士兵化装成为山民混入江油关内,并让士兵收集了很多的牛羊,在天黑以后在每只牛羊的犄角上都绑上火把,从阴平道上赶上赶下,蜀军还以为是魏国的大军抵达。半夜时分,关内关外一起发动攻势,一时间江油关内金戈铁马,战火连绵,而此时的马邈却在还沉醉在温柔香里。邓艾攻破江油关,马邈衣冠不整就跪在了邓艾的脚下做了一名降将。其妻李氏自问无颜面对国家和祖先,对不起蜀中的万千人民,悲恨难当,于是咬破自己的中指写下了一封血书:“错不该生成女儿身,悔不该嫁与无义人,悲愤铸成千古恨,一丈白绫伴忠魂!”然后口衔血书自缢身亡。短短数语勾画出了一个胸怀大志,才学出众的刚烈女子的形象,并凝聚了李夫人的悔与恨、悲与忿,并显露出李夫人卓越的才识和胆志!邓艾攻取江油关以后厚葬了李夫人于牛头山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四川时在李夫人的墓前挽联一首:勋烈迥殊沟赎亮,幽光与共日月长。


四川导游词相关文章:

1.四川导游词

2.四川导游词

3.四川导游词精选范文

4.四川必去景点导游词

5.导游词大全

    415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