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青海导游词>

青海景区导游词精选范文

诗琪分享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谢谢支你的阅读和支持。

  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

  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经有关方面专家研究认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贵族。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一吐蕃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成果,成为1996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禅寺导游词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北禅寺位于西宁市湟水北岸土楼山腰,俗称“北山寺”,又名土楼观,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称。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北禅寺历史悠久,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

  北禅寺的古迹很多,有圣母殿、吕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空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土楼山天然大佛在北禅寺侧旁,这座天然大佛高约百米,由红白岩石相间构成,经过风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青海骆驼泉

  骆驼泉为撒拉族的珍贵历史文物。相传在7百多年前的元代,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地方,居住着一个充满英雄业绩的部落。他们是乌古斯撒鲁尔的一支,首领是阿合莽、尕勒莽两兄弟。他们兄弟俩率领族人出征作战,每次都能取胜;带领部落的人四处作生意,每次也都能发财。因此,部族的人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阿合莽和尕勒莽两兄弟在众部落中的威望也一天比一天高。撒马尔罕的国王出于忌恨,和王公贵族们设下奸计,要把他们兄弟置于死地。

  兄弟二人得到先哲的启示,远走他乡,到东方寻找乐土。于是,阿合莽和尕勒莽便率领族人进行了一次艰难、壮观的民族大迁徙。他们牵上了一匹白骆驼,灌上了一罐清亮亮的故乡水,装上了一袋肥沃的故乡土,还带上了一部《古兰经》。他们涉过了29条恶水,穿过了29片密林,越过了29处大漠,终于行到循化境内黄河岸边的乌土斯山上,这是他们将要翻越的第30座大山了。这时候天慢慢黑了下来,人们忙碌着扎帐房,生火做饭。突然发现驮经的骆驼不见了,大家赶忙点起火把,在山坡上四处寻找。寻到天亮,人们在街子河东边沙坡下,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芦苇,芦苇丛中有一池泉水。啊!那不是白骆驼吗?人们欣喜若狂地朝泉水跑去。可是跑到跟前一看,白骆驼已经变成了一尊洁白的石头。他们眺望这一带山水,密林层层的丛山上,紫气氤氲;金灿灿的黄河两岸,川道平坦。人们拿出故乡的水和泉水比,两处泉水一样的清亮,一样的甜醇,他们取出故乡的土和河边的土比,两地的土壤一样重,一样肥沃。人们欢呼雀跃,举起《古兰经》顶礼膜拜。哦,这就是千里寻求的乐土呀!

  世代居住这里的藏族朋友,再三挽留勇敢善良的阿合莽和他的族人们留下来。蒙古族牧民兄弟更是胸怀大度,情愿以丰美的水草相让,而自己却赶着牲畜,迁往青海湖边放牧。,阿合莽兄弟率领的撒鲁儿人,便高兴地在这里居住扎根了。从此,他们把这一池永不枯渴的清泉,亲切地叫做“骆驼泉”。

  如今在撒拉族青年的婚礼上,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舞蹈,有两个人翻穿皮袄扮演骆驼,另外两人身穿长袍,缠上头巾,扮演尕勒莽和当地的蒙古人。他们边舞边唱,一问一答,追述祖先迁徙的过程和沿途的见闻,以生动的歌舞来纪念祖先为寻找乐土所经过的艰辛历程,赞美撒拉人勇敢不屈的性格以及同蒙古人的深厚友谊。

  早春,在黄河岸上露出了笑脸,嫩黄的柳丝在晨曦中摇曳,在密密的芦苇丛中,一池清泉水熠熠闪光。近前一看,池水清澈见底,连那布满池底的水草叶儿也能数得出来;四周干苇丛中,新芦芽儿已窜出水面;水中映出大榆树刚绽露的红色花芽,象是先圣撒落的天花。池中间,在朦胧的晨光中,两块白色的石头显露地水面,一高一低,象是一对驼峰。那骆驼的身体卧在水底,全身被碧绿的水草围绕,在汨汨冒出的水泡中,时隐时显,那头呢?是否伸进了泉眼,把昌莹的水珠不停地由鼻孔喷出!还是在深深地埋头沉思?

  突然,一声悠扬的唤礼声,从苍翠的八棵古柏中飘来。寻声望去,只见那高高的尼地罗(清真寺中传布做礼拜的召唤楼)顶上,一位身穿黑长袍,头戴白缠头的满拉,转着方向,高声召唤教民们做礼拜。不用说,那就是闻名遐迩的街子清真大寺了。清真寺有两座高峻的尼那罗楼,全是木质结构。古柏和老榆树的下面,有两座长方形墓庐,埋葬着阿合莽和尕勒莽。中间一座面向西方克而白(麦加圣地)的聚礼堂,单层歇山式屋顶,青筒瓦面,屋脊上饰有宝瓶、宝剑和新月,显得庄重肃穆。望着这富有神奇色彩的骆驼泉和雄伟壮观的阿拉伯建筑,使人们仿佛看到了阿合莽、尕勒莽两兄弟率众艰难跋涉的身影,看到了撒拉族人民的匠心独运。痛心的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它没有能逃脱被扫荡的厄运,连那两块让人们幻想离奇的白石头也不知去向......

  国家先后拨款30多万元,依照新疆哈什大寺的形制,修复了街子清真大寺。高大的30根方立柱支撑四面,堂顶正中的圆形穹顶上,一轮新月在秋阳下灿灿发光,四角四个穆拉连塔楼上,安装了扩音器。宽敞的殿堂里,装有金色的明珠吊灯和花形壁灯,地板上是青一色的方形礼拜跪毯,一排排一行行的有五六百块。高高的屋檐下一块巨额挂匾,金字书写“真教重光、维护团结”八个大字,是县镇人民所送。


青海导游词相关文章:

1.青海导游词

2.青海导游词

3.青海导游词范文精选

4.一些导游词关于青海的

5.青海湖的400字导游词

    415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