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导游词范文3篇
中华门,因北京乃仿南京城所建,故按照南京城位置中华门取名。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中华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华门导游词范文1:
现存的南京城墙建于明代初年(1366~1386年)。它南北(中华门至捐江门)长10公里,东西(中山门至汉中门)宽5.67公里,周长33.67公里,高14~21米,下宽14.5米左右,上宽4~9米。城墙上筑藏兵窝铺200座,垛日 13616个,计有正阳、通济、聚宝、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钟阜、金川、神策、太平、朝阳等13个城门,后又陆续增辟11个,共24门。
城墙是用条形花岗石奠基,城砖是按规定的尺寸、重量特别烧制,每块砖上都有制造者和监造者的姓名。南京城的形状完全依据地理自然形势建造: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贯秦淮,北枕玄武湖,依山傍水,气势非凡。
中华门,明称聚宝门,是南京城墙现存最大的一座城堡式城门,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堡。1931年建中华路时改用今名。它是在南唐都城南问故址上重建的。内有镇淮桥,外有长干桥。以四道拱门贯通三道瓮城,各道门都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中华门还设有24座藏兵洞,可藏兵三千。其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总面积达15168平方米,城墙高21.45米,工程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华门导游词范文2:
中华门为明都城南门,明清两代叫聚宝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是南京城门中最雄伟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城门规模宏大,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共有四道券门,三道瓮城,另外还有27个藏兵洞,并有马道可骑马登城,在我国城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在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架设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广场和镇淮东、西桥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而且美化了城堡的外环境,使城堡更显雄壮巍峨。城堡与广场连为一体,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中华门导游词范文3:
中华门建于明朝 永乐年间。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 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清朝 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 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 中华门。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作为皇城与市井的分界,中华门建筑风格庄严厚重,具有很高的规制,据《大清会典》记载
漫步中华门:“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中华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类似的规制在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大红门有用。
清朝时,大清门至正阳门之间是用石栏杆围成的一个方形广场,明朝时这里曾是闹市街道,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门内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清朝时,在皇帝大婚时,只有皇后的轿子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其他嫔妃的轿子只能通过后门神武门进入。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选定了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匾额,挂于檐下。大清门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中华门导游词相关文章:
1.南京导游词
5.南京城墙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