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

HT分享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1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但他们阅历浅、知识面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新颖的手段及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萌生探究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探究和创造表现美的方式等,成为我们小学美术课改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悉心创设入课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课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是上好课的前提保障,它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在每次美术教学入课时,我就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构思创设多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影子的游戏》一课时,我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带领学生到阳光下找自己的影子,体会身姿变化带来的影子造型之美,相互描绘影子、加工、美化影子,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影子画"。讲授《淅沥的小雨》一课时,我让学生穿上雨衣或打上雨伞,在雨中散步、嬉笑,感受雨中快乐之美,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界中雨滴落地的形状,观察人物在雨中的各种姿态。兴趣盎然的氛围给学生们营造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们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体验到真实的自然美,触景生情的发表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中,我对《教师的素质》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学生求知识,学本领,打基础的导师和引路人,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则处处离不开教师的操作和示范"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以为,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激发其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赋予我们的优越教学资源,就能给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展示空间,就能鼓舞学生的学习乐趣,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寻找和开发可用资源。

2.精心创设想象情境,升华学生美术学习情趣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能使学生心情愉悦的投入到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声形并茂、色彩艳丽和谐、生动直观等特色,再现生活情境,创设想象空间,就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情境,当图片欣赏真实地展现在面前时,他们的脸上露出惊异的笑容,专注欣赏画面,观察着色彩和谐变化过程,画面效果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以《海底世界》创作画一课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将收集的海底世界录象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面板,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或是呈现全景,或是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的情景,还让潜水员、潜水艇等来个局部特写,为加深学生对海底的印象,让学生不断观察和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认识所代替。

如教《色彩的冷暖》一课,由于学生对色彩知识理解的比较浅显,要想让学生了解色彩冷暖变化,就必须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考察、探索自然中的色彩冷暖变化。为此,我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以树为例,用电脑再现了大量不同季节的图片,春天——柳树发芽、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秋叶飘落、冬天——树枝披上银色盛装,并出示自然界中的冷暖色调的作品,让学生联想感受色彩的冷暖是来源于人们对色、光的感觉印象和心理联想:红、橙、黄使人联想到阳光和火焰,产生温暖的感觉;蓝、青、紫使人联想到大海和月夜,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当大自然的景色画面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及兴趣豁然开朗,沉浸在蓝色的海洋和秋的美景之中,正像法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教师就应该以教学艺术,激励和点燃学生心中的艺术火花。"

我们知道,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有着极其强烈的感染作用,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辅助教学,创设想象情境,无疑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斯》,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的韵味、情趣、意境美,一边欣赏如流水般叮咚的琴声;上色彩知识课时候,我先让学生听几段音乐,感受音乐中情感,再转入对美术色彩的感受;在手工制作课时,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爵士音乐,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表现出来。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既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既给他们创作的空间,又升华他们的情感认识;美术教学定能开花结果。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2

我园特别邀请了贝贝乐培训中心彭老师来园开展创意美术培训,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的美术技能的水平,解决老师们在美术教学中的困惑。

彭老师先从创意美术课程特色及课程理念的介绍入手伴随着有趣的故事情景的表演,对我们教师们进行了美术技能的实践训练,引导我们从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注重幼儿想象。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水平上有所发展,展开想象。

彭老师特别强敌了现在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单一的用笔画,而是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作画。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创新,孩子才能在美术中找到兴趣找到快乐,我们的美术教学才会越来越精彩!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激发了我的创意美术教学激情和对美术素养的追求,更为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对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更好地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施展艺术的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

我也将把此次的培训应用于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3

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x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x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x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x,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x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x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x,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x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美术专业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美术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5

我是蒙泉镇夏家巷完全小学派出的美术培训教师,有幸参加了8月27日在石门楚江一完小举行的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我经过这次培训,受益匪浅、深有体会。现将这次培训的内容与体会和老师们共同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本次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

(1)总原则

不“伤筋动骨”,而着力于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2)具体的原则

①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②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③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④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⑤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⑥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二、本次美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内容与特点

(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确定课程的性质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性质一旦被确定将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定性为人文性质,就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定性为工具性质,则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基本的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这一“工具”,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其实,美术课程应该兼备人文性和工具性,但由于所谓工具性学科在基础教育体系中被先入为主地认定为语文、数学和外语,导致美术课程无法“挤入”,因此原来的美术课程的性质只能被定为人文性。然而,这种定性容易给人以忽略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错觉,而且在调查中也被批评为不属于美术独有的定性,思品、语文、历史、社会、音乐同样可以共享这一定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一方面这一限定为美术课程所独有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征,有利于引导教师围绕“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开展美术教学。同时,修订后的《课标》将美术课程性质具体定性为“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更加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

(2)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种需要激情的行为,尤其是课程改革之初更是如此,但只有强烈的激情或情绪,容易造成矫枉过正的结果。因此,在课程改革进行到第十个年头,我们需要降低情绪性,增加理性精神,以平和的态度看待课程改革中的诸种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课标》中,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平静地接受此次课程改革。

(3)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

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关注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所以本次修订适当地增强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规定性,但又避免回到原《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表述的严格性,尽可能在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在具体的结构上,将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尽可能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如“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知道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知道中国美术史中的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

(4)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为了避免教师的误解,本次《课标》修订注意了表达的辩证性。如在“学习活动建议”中,提出“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5)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偏重于工艺制作部分,对设计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不足,这次主要从设计语言和功能需要等方面,突出了设计的特征和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如“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此外,值得重视的是,本次修订中再次强调了“学习民族传统纹样”,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习现代设计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也了解传统纹样在设计中的价值和应用。

(6)厘清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主要上明确了不同学段的欣赏内容,四个学段依次是“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欣赏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和“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评述的形式的在四个学段的递进依次是“用简单的话语”、“用语言或文字描述”、“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和“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需要关注和表达的内容在四个学段的递进依次是“大胆表达感受”、“表达感受与认识”、“用美术的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和“认识不同美术作品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7)增强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

鉴于材料和设备在美术教学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也鉴于目前全国许多地方美术教学的条件连起码的教学水平都不能满足,本次修订增加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基本条件;第二,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第三,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

(8)对本文作精致化处理

一是在文本结构上适当调整,删除了第一部分中的“价值”内容;二是删除了文本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图表、案例和名词术语解释,三是在体例和文字上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比如,为了增强体例的统一性,实施建议部分的表述方法都做了统一。此类修改较多,因此不再一一例举,详见附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三、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的教学更大地发挥空间。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三)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拙,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四)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

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

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

【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的转变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人”。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弊端有三:

其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其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一探究一一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树立新的理念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在过去的美术课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都受着这种单一学习模式的牵制,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式呈现的,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不少多变的教学方法,但“传授和接受”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学生的头上

【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一)主动性。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

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美术教材五年级第六课《会变化的蔬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削、切、裁切、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刻。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能完成这一课外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连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柒棍、大头针、木棍等街接材料。有了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教师的这堂课讲得少,既没有去讲制作步骤、方法,也没有进行示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兴趣盎然,制作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及生动有趣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更可喜的是,这堂课还产生了相当好的持续效果,后来学生在课后还制作了不少作品,这位老师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

(二)独立性

这也是一个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学习被视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学习就体现了“我能学”。

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儿童独立性的欲望是很早就萌芽的,大人给他喂饭,他即使有时往鼻子里送,也还是喜欢自己来。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基拙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应该有一种动态发展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的作用逐步转化为学生的独立能力,两方面的着力大小在不断转化,最后是学生基本或完全独立。

如果不在动态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只是用单一的接受模式培养学生,即使学生成为教师心目中的“一件件精美工艺品”,其结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

(三)独特性

姑且把它称之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个性的体现,适合个性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有一节优质课,课题是《瓶花剪贴》,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彩色纸剪贴一幅插在瓶子里的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给学生以自我展示其独特个性的机会,如:自己设计花瓶的形状,自己选择喜欢的花和颜色,也不着意去强调构图。在作业时,教师巡视发现一位后排的同学动作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已将作业完成,但瓶花却都集中在纸面的下半部分,上面是显得很空,因此,教师让同学们停下来,动动脑筋,帮助这位同学提出修改方案。发言的同学很积极;有的说可以在画面的上半部补贴花;有些说干脆是把上面部分的白纸裁掉;还有一位同学说最好另外贴一张。教师和同学虽然热心,却忘记了这位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后来这位同学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自己在瓶花上面空白的部分,补贴了两只彩蝶其实这就是这位同学在自主的情况下的创新。他既解决了构图的问题,还由室内空间延伸到了室外空间,使作业显得更加生动。可惜这幅作业直到下课也没有被教师发现。

(四)体验性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美术教材五年级的《神奇的溶洞世界》,学生与教师课前动手搜集溶洞照片,在课堂上自己布置一个小型的溶洞图片展览,并分组参观,教师还通过放录像,将学生带入了亚洲第一溶洞贵州的“织金洞”,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用语言描述在洞中看到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帽的形状和色彩,进而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耳听的同时,闭目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溶洞天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经历了眼看、耳听、口述、心想、手做的亲身体验过程,虽然教师花在技法和构图上的指导时间很少,却产生了很好的作业效果,学生合作作业(分组或全班)后的成果分享,也是心灵体验的一种好的形式。

(五)问题性

问题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问。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技巧。这种学习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姆的“发现法”。它强调的是教师只替学生设置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顾问”。

美术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有现成的知识,但也有大量必须探索的问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术;综合、探索,都包含了问题性:造型应该如何去表现?设计中的创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欣赏中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认识,综合中的“探索”本身也就是问题的探究。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

美术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

我认为,美术课和其他课程一样,不是孤立的。各门学科之间有横向的、纵深的联系!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全面的、完整而又独特的个体!新的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胜任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6

今日我参与了教化学院组织的美术新课标培训,由xx老师主讲,从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化。二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实力。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化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留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合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志向、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特性、教养、生存状态、才智、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化,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假如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行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化,其实,不要将美术教化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观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当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留意时间的支配,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变更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育学生的自主实力,和增加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确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敬重和爱惜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宝,这在课堂沟通探讨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实行放任自由的看法,我们应当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欢乐地成长。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7

短短几天考察参观学习时间,大家一路学习取经,一路深入思考,感受很深,收获非浅。现依据本次考察,结合我公司发展现状,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是企业要发展,坚持解放思想,确实提高认识是第一要务,领导班子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企业要发展,除有上级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职工思想解放。回顾过去,为什么企业陷于发展的边缘?为什么职工收入低?为什么企业发展环境恶劣?不是上级不支持,也不是当地政府阻碍,而是源于落后的思想和保守的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解放思想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解放思想是适应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我们经营生产工作的必然选择。

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掌舵者,把握了企业发展的方向盘。通过对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人才、资本、知识等创新资源的管理运作能力,引导企业打造一支不断超越、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从而促进企业自身谋划新发展,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结合本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是要在思想上与公司领导保持一致,要在观念上与标准化、精益化管理观念;要加强自己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在管理上理顺经营工作思路,不断提高部门和员工的管理水平;要在创效上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掘部门和员工的创效潜力。要尽全力为企业作贡献,为公司创效益,做到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指标,力争完成经营指标任务,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从而使我们公司生产技术部的管理、服务、创效的工作尽快适应企业发展现状。

二是企业要做强,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

沿海城市和龙头企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头,但他们始终不满足、不松懈,始终坚持发展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即使现在已处于一个很高的平台上,他们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奋力拼搏的精神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必须时刻紧抓不放。

发展任务最终需要落实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来,经营工作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主题。在全员经营、全员负责的观念指导下,公司的经营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经营规模的扩大,还是经营质量的提升,都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整体实力,为公司大发展、快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在省公司的支持下,在本地政府的关怀下,在以葛总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激烈的市场挑战,如何使我们的经营工作,特别是生产技术部的工作,从管理、服务、创效的角度更好的去实践新理念,是我们部门每位员工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三是企业要壮大,必须紧抓新的经济增长点,用新项目带领企业发展。

我们所看到的沿海地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迅速崛起,得益于他们始终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做强了支柱产业,又迅速的挺进其它产业,开展多种经营。他们的发展历程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大力发展熟悉的产业,千方百计加快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才能抢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其发展更具有活力,更加具有竞争力,刺激总产值的增大。

随着电网建设的逐步减少,电力金具作为电网的配件,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在增大,用量增长减缓,产品利润逐步降低,服务成本逐步提高,市场开发难度增大,企业发展在经历了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又到了一个关口,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新的企业项目势在必行。

在以葛总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公司及时争取省公司的政策,上马并完成了紧固件生产项目的建设。我公司紧固件生产项目,政策上有省公司和国网公司的支持,技术上有国网电科院的技术保证,发展上有以葛总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决策,生产上有专业的自动化设备,销售上有富于开拓的专业队伍,我坚信,只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紧固件一定会成为我公司的支柱产业,引领我公司走向发展壮大的道路。

四是企业要长远,必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企业凝聚力不仅是维持企业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其既定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稳步快速发展的保证,只有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企业力量集中,步伐迅速。

增强企业凝聚力的过程,是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矛盾交互作用的过程。必须坚持用系统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关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宗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讲学习,讲技术,讲管理,讲正气,有效地保证企业凝聚力建设的方向;要坚持企业为家的大方向,坚持物质凝聚与精神凝聚并举、逐步侧重于精神凝聚的方针,努力为各种人才创造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要努力保持企业凝聚力的长期性、稳定性,宏观、微观共同努力,保持企业凝聚力的整体性。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既有整个公司的宏观范围的凝聚力,也有基层班组的微观凝聚力。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却不能相互代替。只有各个层次的凝聚力都增强,整个企业的凝聚力才是真正强大的。为此,通过建立明确的制度,划清企业与科室、车间、车间与班组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保证在各个层次、各个单位都有较强的凝聚力,以此增强整个企业的凝聚力。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重,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通过参观龙头企业和私人企业不同的经济实体,共同的发展道路,感慨很多。但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更要行动。我们河南电力器材公司有决心、有信心,在本次考察之后,在以葛总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经营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思路,提高思想素质、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发挥资质优势,整和资源、规范管理,为公司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乘风破浪,奋起直追,开创河南电力器材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8

为期七天的一般高中课程变更第三期培训结束了。我有幸接受了美术课改的新理念,感受了课改的新思维。

在新世纪这场声势浩大的变更中,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互异、具体课程变更的实践情况纷繁复杂,但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各国都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变更。

一般高中美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是国家整个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作为根底教育的有机组成局部,既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又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下联义务教育,上接高等教育。同时,它还是人的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当着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的功能和责任。美术课程变更既是一项教育变更工作,更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和意义的重大性将伴随我们整个教育变更进程。

通过培训,我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将新课程的理念实实在在地渗透到了日常教育教学中去,是我实践的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养和道德情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接受新知的能力、善于发觉、探求和使用新知识,能批判性地思考,会检验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善于在学习中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才能,为日后步入成人社会,承当起个人的生活责任,能积极参与奉献于职业和公民生活的有责任感的人。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进行工作的能力。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养和道德情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接受新知的能力、善于发觉、探求和使用新知识,能批判性地思考,会检验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善于在学习中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才能,为日后步入成人社会,承当起个人的生活责任,能积极参与奉献于职业和公民生活的有责任感的人。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进行工作的能力。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怎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从而实现整个教育系统以及人的双重科学开展。怎样遵循时代性、根底性、选择性原则,重建美术学科高中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进步、科技开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美术课程领域,建立重基储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了理想的课程环境,是我实践的难点。

新的美术高中课程变更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盼望、将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深知,实施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面对新一轮的美术新课程变更工作,我殷切地盼望全社会的参与。在学习中改变、在实践中反思、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飞跃……让我们揣着教育变更的热情,带着不断探究的心理,去放飞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去迎接教育变更成功的曙光!以上是我在新课程变更培训学习中的一些初浅体会。

让我们与新的美术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欢乐着。

祝第三期美术高中课程变更培训班的专家、教授、全班同学身体健康!天天都有好心情!!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9

这几天对必修课程四的学习我是在单位进行的,学习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生成、教学与师生关系、怎样在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等五个方面,从案例与理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通过学习我体会很深刻,在这五个领域我分别学到了以前能发觉但自己不能解决的教学问题,现在感觉自己充实了不少,特归纳如下,以备今后教学所用。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之一,重要呈现在有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推动计划教学是有力的保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往事先预设的教学思路上牵,把教学往教师的课堂模式上引,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和生成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和开展意向都会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带来不确定性,从而生成一些教学矛盾和问题,有待课堂解决。解决的过程和能力更能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教授《风筝》一课时,我首先带着学生调查风筝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及现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请身边的扎风筝艺人来学校进行指导。如: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良等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盼望”。可这时,问题来了:他们发觉自己的风筝都飞不上天。此时,大多数学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但还有一局部学生仍然兴致勃勃。于是,我鼓舞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神秘,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又开始忙开了。最后他们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孩子们冲动得手舞。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并树立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思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与人进行沟通的一扇门。

二、教学的生成性

发挥教学智慧,把生成引向精彩。所谓“教学智慧”,就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感觉、一种品味,就是对教学的一种纯粹的、直觉的品味和价值推断,对学生的才情和灵性的发觉的敏感”。(叶澜指出)缺少“智慧”的教师,离开了引导与调控,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时间的操纵就难以得到实施,以至于学生中产生的思维创新的火花不能引燃,非预期性信息中活泼的生命力被扼制,这样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动态生成”成了“生而不成”,因此无法真正实践新课程所提出的理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统教学多年来的僵化思维使他们失去了把握非预期性信息的信心和能力。为此,真正平等的对话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敏捷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有能够面对生成灵活果断采纳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的教学机智。可以说有效教学资源是课堂预设的必定产物,它是星星之火,可以瞬间熄灭,也可成燎原之势。

三、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认可,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的、是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开展的。

三维目标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有些老师没有关注罢了。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形成美术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这也是美术课程价值赋于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四、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富有美术文化气息的情境。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新课程纲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动身,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就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开展的学习情境——即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只有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才会变得欢乐有趣。

创设激发想象、创造的情境。“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谈话中设境,在美术作品或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观赏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五、教学关系

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10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11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培训。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肢体语言和优美语言互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课上,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体现。不光要教学生技巧,还要教他们思维。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要让学生多使用美术语言,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

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互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是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课内外听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本次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美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篇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在美术课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创意的美等等。此次培训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欣赏课的欣赏方法和六堂精美的教学示范课。分别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进行教学,既有专业性又不失综合性,使我们受益匪浅。经过综合评课、消化、学习,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感悟一:关于教师。

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上课的老师自身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思想的修养,文化的积淀,心态的调整,课堂的掌控,提问的技巧,意外的处理,都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是否对学生是真正的关注和尊重,及对美术真正的热爱和投入。而这些,恰恰是作秀作不出来的东西。所以无论是偏于传统的课还是偏于前卫的课,都可以由老师上得十分糟糕或者十分出色。

感悟二:关于课程。

很多专家对新课程下的教材,教法及课堂实施的情况是担心的,因为作秀成分太多或许是很多公开课的通病。新课程没有让我们反对传统,应该意识到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是要继承和发展的。太多所谓华而不实的探究活动是一种浪费,没有必要再让学生通过一些乱七八糟所谓的游戏和活动去探索,太多的活动又难免忽视课程最主要的难点和重点设计。时间有限,一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一定要简要而明确,关键不在多而在于有效而巧妙地解决。如《认识图形标志》的设计简洁明了,没有什么特别花哨的活动,通过欣赏“旺仔牛奶”的图像,让学生来猜“这是什么标志?”这个标志是学生所喜欢的,一时间炸开了锅。用它作为引言,导入课题独具匠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所期盼出现下一个标志。在老师准确、温和的语言和细腻的引导下,使课堂内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标志的规律(如:警示标志、公共标志———),重点突出和难点明确,解决起来又似乎水到渠成,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感悟三:关于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需要老师细心的发现和巧妙的挖掘。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就是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使用肯定,使用赞扬,使用引导,使用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和灵感激发。比如《民间玩具》一课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设计资料,让学生去思考、感受设计的定义、方法,并抛出很多包袱,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设计日用品,这当中教师做的只是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

学习是很广阔的概念,听、说、看、想、做都可以包括。老师和学生一样需要不断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这次活动给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这个机会的含义不只是听课那么单一。根据实际情况,取我所需,为我所用。

聆听专家准确,坦诚,幽默,犀利的精彩讲座使人受益匪浅。专家对如何做一名教师的整体思考,对教书育人的诠释,对人生的感悟,为我们开启了思维,使人深省。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12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一、美术课程的目标

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四大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和创造能力。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指导教师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消除了胆怯,人人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13

近期我参加了县组织的小学美术新课标教学研讨会,会上组织了两位教师的示范课,说课,还有专家讲座。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本身的性质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感受到了我们这集体的温馨向上的力量,在学习完课标走下楼梯的瞬间,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爱上我的美术课,爱上每个欢乐的40分钟。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14

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虽然仅有十天的培训时间,但每天的感觉是快乐而又充实的,培训期间,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认真地把我所学的美术知识和老师们交流。总之,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使我对这次培训有了以下心得体会:

一、转变角色,认真进入学习状态。

首先,转变自身角色,由教学者向学习者转变,使自己从思想到实际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在培训期间,我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认真讲课,我们与老师们对话、交流。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自己知道的东西又太少。教师的“那桶水”,已成为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的给自己的知识海洋注入新的源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以前工作的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想着想着,我就有些汗颜,因为自己实在积累的很少,很浅薄。这次能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真的很珍惜。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使我耳目一新,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仅要改变那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而且要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

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的教学民主的气氛。

为期十天的培训结束了,我的这次培训,是一次经验的分享,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培训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激励。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15

通过小学美术新课标的学习 ,我深刻认识到《全日制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开始新一轮改革,至今已经十年了。相比20xx年颁发的课标实验稿,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xx版)》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后又通过教研室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

一、结合教学经验,谈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具体认识。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在价值观上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依靠学生。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在互相交融中寻求理性与情感的协调,让她们能够更多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对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打开我们的视野,把对教科书的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基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4)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真正有效的作用,从原有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人。

(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体现科学和开放的精神,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多样化二不是单一化的管理和决策。

二、在课程培训中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建议性”的,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指令性”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学大纲过多强调学科的本位性,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不足。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善学习方式、加强评价体系的改革、拓展课程实施空间。教育和从事教育的人们要从人未来发展的骄傲度来看代教育的意义,以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我们以前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但是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适当地降低其要求和难度。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部分进行描述时,中间的过程与方法是最主要内容,只有抓住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才能得以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得心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美术学科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以上这些就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因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和高考班的专业美术培训,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228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