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大学生就业工作会议讲话稿范文(2)

麦丽仪分享

  大学生就业工作会议讲话稿二: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和任务,部署教育系统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对完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搞好就业培训、支持自主创业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指出,尤其要做好困难群众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今年3月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1月7日,胡锦涛、、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要求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和政策,使大学生到农村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既加强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又为各级领导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的战略接班人队伍。11月9日,刘延东国务委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2008年,在各部门和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希望教育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调整专业设置,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与沟通,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大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5个单位的领导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生动丰富的经验,我们听了之后深受教育、深受启发。现在,我就进一步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圆满完成2008年目标任务,为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水平的稳中有升和就业人数的较大幅度增长,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各级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党的十七大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写入报告,胡锦涛、温家宝、、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多次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10个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推动。地方政府特别是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了就业工作协调机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政策措施。各高等学校进一步落实“一把手”工程,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为确保大部分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这一项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励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农村基层组织提供骨干力量、为各级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的接班人队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中央有关部门继续大力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扩大项目数量和规模。2008年,中央和地方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达到118个,比2007年增长26%。同时各高校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在毕业生中进一步唱响了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2008年,全国共有14万余名毕业生奔赴农村基层,比2007年增加44%。

  三是加强协作、上下联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再上新台阶。2008年,教育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国资委等单位共建“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举办了22场全国性网上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60万个;并首次多部门联合举办“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提供岗位信息60多万条。各地也普遍加强了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大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力度,仅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就开展了2000多场现场双选活动,举办了1500余场网上招聘会,受到毕业生普遍欢迎。

  四是对地震灾区毕业生实施了积极有效的就业援助。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地教育部门以“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有岗”为原则立即开展对灾区毕业生的就业帮扶。20个省份对口支援川、陕、甘三省,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绝大部分灾区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了就业岗位。

  五是高职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率较大幅度提升。2008年,高职院校进一步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强化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各高校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大力加强就业指导。2008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200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

  六是开展深入细致的毕业教育和服务,确保了毕业生离校前校园安全稳定。2008年毕业生离校工作正值北京奥运前夕,各地和高校按照“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以毕业生为本,开展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形式多样的毕业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离校活动,绝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基本满意,确保了高校校园稳定。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显著进展,圆满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益于有关部门、各地方和高校的艰苦努力,得益于全社会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也得益于近年来我国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国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从政府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市场导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转变,这次重大变革的突出特点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这是一次深刻的成功的变革。

  本世纪初, 我们进一步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重大而深刻的又一次变革。这一轮变革的显著特点是:在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突出强化政府积极促进就业的职能,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和机制,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模式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高等学校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多方支持的工作机制。二是形成了国家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这个政策体系很全面,涵盖了针对就业指导、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失业登记、临时救助等多个方面的近百项政策措施。三是基本建立了以高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由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四是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途径和办法,通过政策激励和项目实施初步疏通了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形成了一定声势。五是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见成效,高校人才培养进一步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这些政策和措施保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较大幅度增长,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当年实现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阶段教育系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任务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教育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战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是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意义,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的战略重点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首先,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目标,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使大批高素质人才能够及时进入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我们要从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愿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舞台,最大程度地帮助毕业生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认同和选择。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都难以就业,就不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影响高校的稳定。因此,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一所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明确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进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与全社会的岗位数量和结构、就业市场发育程度、社会保障体系等就业环境密切相关,又与教育系统内部的人才培养数量、结构、质量紧密相连。今年,国务院制定的部门“三定”方案,对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的职能进行了调整,明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拟定毕业生就业政策,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这一职能调整,有利于加强部门的统筹协调,有利于调动更多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制度环境。

  教育部门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作过多次批示,核心要求是:高等学校要从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师资水平等多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要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根据当前就业工作新起点、新情况,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加强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立足教育部门的职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放到更加注重教育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上来,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新阶段高等教育战线的使命和责任,而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还存在差距。教育战线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需要,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布局;要与有关部门联合,加快建立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的预测预警机制。各类高等学校都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特别是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高等学校要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下大力气深化改革;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使之尽快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都要落实“一把手”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要求实现“三到位”。二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系统建设,特别要把信息服务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加强校园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便捷、有效、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尽快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系统建设。三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高等学校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深入分析、准确判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于做好2009年就业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要充分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教育部从有关省市和高校初步了解到的毕业生需求情况看,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看到严峻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企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也将有利于促进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就业。

  事实上,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同时存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空间,只要把视野投向广阔天地,只要坚持面向基层就业、坚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是相当巨大的。我们一定要理性地、辩证地认识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为积极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统筹协调推动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日,教育部党组专门开会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决定成立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陈希同志任组长,副部长赵沁平同志、副部长李卫红同志、部长助理杨周复同志任副组长,部内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为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认真贯彻,狠抓落实,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逐级落实责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紧研判就业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强化部门协作,迅速动员部署,明确责任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分片包点,深入高校,对就业工作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加强督促、指导。各高等学校党政“一把手”要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明确、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就像刚才发言的同志指出,要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来对待和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广泛动员,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收集岗位信息。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大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带着对学生深厚的感情,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的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行业协会及工商联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地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重点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引导他们扩大就业视野,调整就业预期。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热情周到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确保招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场次和规模多于往年。

  (三)依托网络,加大力度,为毕业生提供丰富、便捷、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教育部将加快“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建设,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也要切实加强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并与“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加强联合联动,采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要提高网上就业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加快实现部门间、区域间、高校间、校企间求职招聘信息共享,要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咨询、企业推介、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拓展服务功能。各高校要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深度信息服务;要尽快建立远程面试室,为供需双方实现远程见面和网上初选提供便利,提高求职效率,减轻求职负担。

  (四)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战略部署,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校园风尚。教育系统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及本地实施的各类项目的招募工作。今年出台新的征兵政策把征兵对象主体向大学生倾斜,教育部门特别要配合各级兵役机关做好在高校毕业生中征兵的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组织动员,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同时我们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力争为毕业生服兵役后的出路和发展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推动制定地方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同时要因地制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各高校要在毕业生下基层的数量和服务范围上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这是一个方向问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大创业工作力度,实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明显增加。要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财政等部门合作,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经费、政策、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利用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等帮助和服务。高等学校要整合学校教务、科研、就业、学生工作、学生社团等系统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对就业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当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让毕业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家和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毕业生用好政策;各高等学校要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要在切实摸清每一个毕业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汶川地震灾区生源毕业生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六)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践,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长远目标上讲,教育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上来。针对当前形势,今后几个月,各高等学校要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要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抓紧落实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但一直落实不好的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这项工作对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只要各部门共同努力,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这项工作是能够完成好的。

  (七)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力维护就业安全与校园稳定。就业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越是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越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为重点的校园就业指导服务活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稳定毕业生心态;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就业;要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刚才几位同志介绍经验时,都提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在今后几个月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作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毕业生的心上,帮助学生既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另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把就业安全和就业稳定作为硬任务,特别要注重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在招聘会安全、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等方面,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教育系统要立即行动起来,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按照此次会议要求,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开拓奋进,迎难而上,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8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