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国家财政部工作会议讲话(4)

佩珊分享

  (一)更新投入理念,着力加大投入

  实现教科文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在新形势下,增加财政投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投入理念,用新的理念,指导财政投入的增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牢固树立五个理念:

  树立依法投入的理念。增加财政投入,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确保财政教育科技经费法定增长,逐步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 的目标,要落实财政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

  树立制度先行的理念。增加财政投入,尤其是涉及民生等重大投入,必须立足长远,精心谋划,做好制度设计。只有好的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科文事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政策导向作用,拉动财政投入的大幅增长。

  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增加财政投入,必须与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过投入促进教科文事业的改革,又要推动财政投入机制自身的改革。这样才能建立起教科文事业与财政工作改革的联动机制,才能促进教科文事业在改革中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树立规范范围的理念。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合理界定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发展的范围,明晰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及教科文公共产品的属性,重点支持教育、公共科技和公益性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树立优化结构的理念。财政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向教科文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促进教科文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倾斜,保障好教科文事业重点项目的实施。

  在树立五个理念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从习惯于对“物”的支持到更加注重对“人”的支持的转变。教育、科技和文化本质上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在制定相关投入政策时,就要科学把握教科文领域中人的精神活动的方式、特点和规律,把财政经费供给的规律和教科文事业发展内在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以广大教科文工作者是否满意为标准,建立更加有利于调动教科文工作者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财政投入新机制。

  二是实现从单纯对单位或项目的支持到更加注重对“平台”、“体系”、“网络”支持的转变。为使教科文事业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投入的视野不能仅局限在对某一单位或项目的支持上,要注重支持打破部门、单位、所有制、中央和地方的界限,搭建教科文资源的共享平台和网络体系,发挥资源的集成、系统、共享的优势和效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实现从单纯增加投入到更加注重对投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财政教科文投入要转变传统的单纯增加投入、粗放的投入管理方式。增加投入既要有政策的设计,也要有管理的设计,这就需要有规范的制度、科学的标准、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使投入的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七大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不仅负有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必须全部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并结合财力可能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倾斜。要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校舍安全,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要落实好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支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根据高中阶段教育特点,进一步完善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实现与普通高中1 :1 配置的目标。要逐步建立公办高中的基本办学标准,严格控制豪华办学。

  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要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针,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 。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职业学校的生均定额标准。各级财政部门要围绕促进 职业学校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注重技能”的办学模式,重点加大对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

  支持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对高等教育要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针,合理确定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在政府、社会和受益者个人之间的分担比例。逐步改革高校拨款制度,根据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学科类型及办学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重点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实施好“985 工程”和“211 工程”。继续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要认真研究高教体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的财政投入政策问题,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投入责任。研究建立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长效机制,规范和控制高校借贷行为。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切实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排使用的规范、安全、节约和有效。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要根据物价和财力情况建立相关经费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积极开展生源地 信用 助学贷款。

  (三) 支持自主创新,着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集约利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关键靠科技、靠自主创新。只有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技规划纲要》及其各项配套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着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

  明确财政科技投入的范围,调整和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主要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及企业竞争前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研究;通过相关政策和必要的引导性资金对企业研发予以支持。要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形成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协调的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另外,还要根据中央与地方科研任务的不同,使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科技投入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突出财政科技投入的重点。要按照《科技规划纲要》对重点领域与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的部署,加大支持力度,尤其要保障好16 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在科研项目的资金安排上,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抓住关键环节,突出自主创新,解决重点问题。加大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的力度,支持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等。

  支持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加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统筹力度,建立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落实和完善财税政策,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施。

  (四)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完善财税政策,积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贡献。

  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要科学界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状况,优化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研究制定财政投入的范围、标准和方式,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保障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财政投入要重点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要有效促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转变,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要大力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大文化工程,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要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事业单位实行有区别的财政投入政策。对政府兴办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既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又要创新投入方式,建立绩效与奖励机制,促进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对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承担政治性和公益性任务的新闻媒体,以及体现国家水准和民族特色的艺术院团,扶持方式要逐步由财政直接投入向购买服务转变。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新型的博物馆经费保障机制。

  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积极的扶持。要通过制定财税等相关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环境、提供动力;设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性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拉动社会资本投资,利用资本市场拓宽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积极支持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重点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依法理财、科学管理是各级财政部门、教科文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重要职责。随着教科文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资金投入规模的日益增大,必须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要坚决克服重分配、轻管理,管理粗放等现象。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教科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尽快修订、适时颁布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研究制定事业支出标准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规范预算管理。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到位率。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均衡性,把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教科文主管部门。

  强化支出监管。要保障教科文事业的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和节减一般性开支。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坚决反对花钱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的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财政教科文经费。建立健全覆盖财政教科文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涉及民生和教科文重大项目资金的监督。

  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根据财政教科文管理的需要,加强基础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基层教科文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依法理财的意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

  (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是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做好财政教科文工作的组织保证。

  要加强财政教科文干部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对财政工作和教科文事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加强财政教科文干部能力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拓宽知识面,开阔工作思路和视野;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要加强财政教科文干部作风建设,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财政教科文干部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常性地开展基本理论、理想信念、从政道德、优良传统、党纪法规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

  三、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增长, 20xx年已达5.13 万亿元,今年1-7月全国财政收入为4.09 万亿元,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大大增强。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今年我国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美国次贷危机等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种种不利影响。特别是7 月份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改善民生、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支出增加较多,财政支出压力增大,收支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各级财政部门和教科文主管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安排好 今明两年的工作。下面,我结合财政中心工作和教科文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今明两年应做好的重点工作:

  (一)全面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

  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一是确保实现改革目标。明年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目标要提前实现,各级财政部门要确保各项改革资金落实到位,尤其是生均公用经费要达到中央确定的基准定额标准。各地要按规定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启动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取消寄宿生住宿费。妥善解决好高寒地区学校冬季取暖问题。二是强化改革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的管理责任,建立资金投入反馈机制,制定详细的资金拨付时间表,强化学校预算编制,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开展对改革资金的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扎实做好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地要确保资金落实。同时,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特别是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中央财政对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较多并且解决较好的地区给予奖励。各地要结合免除学杂费工作,加大对薄弱校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若干突出问题。一是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除险排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要结合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加以解决,确保校舍安全。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巩固普九成果,重点解决部分地方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逐步提高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总体投入水平。各地要结合财力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对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农业和地矿等艰苦专业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按规定比例将城市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拓宽职业教育的筹资渠道,支持多种形式和多种模式办职业教育。

  实施支持职业教育的重点工程。中央财政继续实施高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工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启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快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落实好中职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奠定基础。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培训财会人员,健全会计账户,规范收支管理,建立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政策

  完善高校财政拨款制度。今年,中央财政将对中央高校拨款制度进行改革。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建立以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补偿经费为主要内容的高校财政拨款制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力度,完善高校拨款制度。

  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211 工程”(三期)已经启动,中央将投入100个亿,地方也要大力支持本地区“211 ”学校的建设,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xx 年,将启动“985 工程”(三期),要根据中央要求,结合《科技规划纲要》,做好“985 工程”(三期)的规划,充分发挥“985 ”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控制财务风险。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领导,深入调研,分析并切实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各高校负责人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理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财会制度和内控制度建设,明确管理责任和管理流程,切实控制高校财务风险,保证各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

  还需强调的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做好20 个省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 要检查督促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按规定足额提取助学经费,做好校内助学工作。根据物价情况,做好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食堂伙食补助工作。

  (四)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结合科研机构改革和科研机构绩效,加大稳定支持的力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与科技等部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实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大科研装备购置的联合评议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资源的分散重复配置,逐步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保障科技重大专项实施

  今年,16 个科技重大专项已陆续启动实施。16 个科技重大专项是《科技规划纲要》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财政对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将给予重点保障,地方财政要根据地方承担科技重大专项的相关任务,给予经费支持。要根据科技重大专项的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合理编制预算,严格预算审核。要明确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使用的责任主体,强化经费管理责任。要加强对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区域科技创新

  要根据科研机构、大学承担的科研任务、绩效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自主创新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给予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

  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针对制约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引导中央级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力量与地方科研力量联合,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链。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七)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

  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方案。 逐步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建设、人才技术条件和组织运行等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以推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继续支持实施广播电视“ 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积极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逐步扩大免费开放范围,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展示和服务水平。中央财政设立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专项资金和农村文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加大对地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地方增加投入。

  同时,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机制,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力度。要 按照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程度,进行科学界定和分级,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投入责任。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大遗址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地方各级财政也要根据上述原则,明确投入责任,加大投入力度。要通过 普查、定级,切实加强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珍贵古籍的重点保护, 支持做好抢救、保护、利用工作。

  (八)大力支持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并落实相关财税政策。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有关政策出台后,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化产业主要靠政策,同时财政可以通过提供“种子资金”、财政贴息、风险投资等给予支持,推动构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中央财政设立10 个亿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不同方式支持动漫、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用金融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采取公司制运作,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项目推进。

  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 切实履行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职责,加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做好国有文化企业产权管理、重大投融资活动管理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工作。

  (九)支持计划生育“三项制度”的实施,推进利益导向机制的建设

  按照国务院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三项制度”的意见,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从20xx 年开始,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 奖励扶助制度的标准提高20% ;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将在现有范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象范围。各地区要按照要求落实资金,确保“三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十)全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一是争取明年出台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同时全面修订各项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为事业单位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化预算和支出管理。重点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及结余管理;加快支出标准制度建设,对一些具有共性特点的重要支出,可以先行制定支出标准。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科学设置专项资金项目,严格申报审批程序,规范专项资金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强化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四是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明确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管理的积极性,推进信息化管理,按规定实行信息公开。

  加强资产管理。一是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财政部新的“三定”方案,明确了财政部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职责。下一步,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按照规定,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责,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二是完善规章制度。财政部将研究制定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办法。各地区、各部门、各事业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制定并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办法。三是夯实基础工作。 配合国家标准委修订《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保证。完善和推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全方位的贯通。四是推进管理创新。要建立和完善 资产配置标准,逐步将新增资产配置纳入部门预算,形成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要通过资源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搭建共享平台,提高使用效率。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认真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灾区教科文系统恢复重建规划的制定、资金的测算与安排,统筹使用好中央财政恢复重建资金、对口支援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受灾地区财政资金。各地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生源地为地震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别资助政策,确保这些学生顺利就学。有关省份要使用好中央安排的 计划生育再生育免费服务专项经费,妥善解决地震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家庭再生育问题。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财政教科文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勤奋工作,促进教科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看过国家财政部工作会议讲话的人还看了:

1.财政局工作会议讲话稿

2.财政部长谢旭人财政会议讲话

3.财政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4.财政会议讲话稿

5.财政局局长工作会议讲话

205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