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

慧珍分享

  教师们应该准备怎么样的教案设计才能够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

  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言语汇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1、朗读:①个体自主朗读——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

  ②小组互动朗读——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探究:①个体自主探究——“目标1、2、3”;标记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②小组互动探究——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达成共识;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展示:①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探究的结果和学习心得;提出本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共同探究解决各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消化学习内容

  ③评价(激励):解决问题的质量;小组合作的实效;发言者的表达效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该小组不得分;小组成员都优秀得满分5)

  三、导学内容与学习步骤:

  (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

  1、导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文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再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答谢中书书》

  2、相关资料:①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②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二)个体自主预习:

  1、个体朗读(不少于三遍),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西日欲tuí( ) 沉鳞jì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 )俱备

  (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3、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

  4、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6、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

  7、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8、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10、模仿第三句,写出你对一、二句的理解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三)组内预习交流并深入探究:

  1、组内两两结对,监督阅读(不错字,不误读,不掉字,不加字)

  2、组内两两结对检查翻译,互相补充纠正

  3、组内共同深入探究“自主探究”的内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集中交流成果共享与问题求助:(小老师出场主持展示流程)

  1、我们小组交流展示的问题是

  2、我们是, 怎样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

  3、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是

  4、我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① ②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课时:45×2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

  1、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2、在了解背景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熟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1、朗读:①个体自主朗读——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

  ②小组互动朗读——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探究:①个体自主探究——“目标1、2、3”;标记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②小组互动探究——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达成共识;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展示:①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探究的结果和学习心得;提出本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

  ②共同探究解决各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消化学习内容

  三、导学内容与学习步骤:

  (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一轮明月牵动了诗人的情肠,他借月道出了生活哲理“人有悲欢离合”,借月表达了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又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苏轼去游承天寺,让我们一起“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阐释情怀”

  让我们走近作者苏轼,感受一下他遭贬后的心境——《记承天寺夜游》

  (二),知识筹备:

  1、作者资料: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背景资料: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3、题目解说:《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派遣的特殊心情

  (三)个体自主预习:

  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基本能读懂,并翻译

  2、填空(闭卷):《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谥号 ,眉州眉山人, (朝代)著名 、 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 ”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词风

  3、给加点字注音: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 解( )衣欲睡 积水空( )明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 ( ) (2)欣然起行 ( )

  (3)遂至承天寺( ) (4)盖竹柏影也 ( )

  (5)相与步于中庭(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

  (7)念无与为乐者(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翻译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7、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8、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9、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①丛中蛙鸣不断②村中狗吠鸡鸣③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

  10、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11、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四)组内预习交流并深入探究:

  1、组内两两结对,监督阅读(不错字,不误读,不掉字,不加字)

  2、组内两两结对检查翻译,互相补充纠正

  3、组内共同深入探究“自主探究”的内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集中交流成果共享与问题求助:(小老师出场主持展示流程)

  1、我们小组交流展示的问题是

  2、我们是怎样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

  3、探究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是

  4、我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① ②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1.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3.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东坡志林》____________》,作者__苏轼_____________,字______苏轼______,号___东坡居士______________。北宋___文学 ___家,____书画____家。和父亲__苏洵  ___、弟弟______苏辙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三苏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对偶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

  7.本文分__3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 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8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