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片非常不错的范文,语文老师在授课之后一定要进行教学反思,以对教学成果进行查漏补缺。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收获:1、梳理简单线索 2、问题串联把握文章
这篇文章教了多遍,每次课后总是特别失落。因为学生不想学,他们与那个时代相隔太久远;文章本身不好理解,学生更是回避。这次,我改变了思路。文章偏长、偏难,那就不要过多于纠缠句子的理解,那样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还会在森林里迷路,文章学完了仍然不知所云。
我的具体步骤是,1、安排学生早读时大声朗读 2、提问:朗读起来最有感觉的段落?学生反复朗读:范读、自由朗读、齐读等。3、鲁迅情感如此强烈因为一个人——刘和珍,文章哪一部分回忆刘和珍生前的事情,有哪些?(6分)4、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刘和珍。归纳:温和、微笑、和蔼、爱心。5、这样的刘和珍是死了,是怎样死掉的?(研习第5部分)用一个词概括:惨。6、鲁迅认为刘和珍牺牲的意义是什么?结合第6、7两部分分析。(4分)7、鲁迅在文中两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结合全文分析“必要”具体指哪些?(6分)
在这7步里,实则上用4个问串联起来,第3、4、5、6问是一环扣一环的,3、4是为第5步铺垫,共同又为第六步的意义探讨服务。如此好的人却又死得如此凄惨,意义何在?学生经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付出了生命的请愿意义是不大的,再来思考本文写作目的,也就是第7步。学生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带领,对文章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篇二
讲鲁迅的作品,语言教学必然占很大的比重,鲁迅由于时代斗争的需要,以及鲁迅本人性格等因素,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教学中这个问题不宜讲得太多太深,但是又必须涉及。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我着重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鲁迅语言的洗炼、厚重。寥寥几个字,却包含着极丰富的思想内涵。比如,几个关联词的巧妙、恰当的运用,几个名言,如“惨象已是我目不忍睹..”“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的理解等等。第二,是几种表达方式的完美结合。记事,议论,述情用得恰到好处。这主要不在于技巧。深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爱憎分明的感情,再加上纯熟的语言技巧,深厚的文字功底,使几种表达方式熔于一炉,天衣无缝。而这样的特点却正是这种哀悼性文章的内容所决定的。着重指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过多地注重技巧,反而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篇三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邵校长听了我的课。
这节课,我上的是《记念 刘和珍君》的第二课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带领学生解读刘和珍的人物性格,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和深入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节课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检查昨天晚读和今早早读的内容,主要是名句背诵,成语辨析,文言小语段中的重要词语;
(2)检查回顾昨天课上的内容,主要是对文章第一部分重要语段的理解。
(3)课文研析,主要是人物形象分析和重点语句的赏析。
现在就这节课的情况做一个反思总结:
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养成学生积累的习惯和早晚读的效率意识,很多同学在早晚读时有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效率意识,虽然早晚读也有检查,但是力度明显不够;根据记忆规律,知识的记忆需要反复地刺激强化,才能记得牢;课上有检查,还有利于同学把课前几分钟高效地用好。有鉴于此,我始终坚持这一做法。
这也得到了邵校长的认同。邵校长也针对这一环节的不足给我提出了非常有效地整改意见:就是在提同学回答问题之前,先把问题提出让全班同学都做思考,然后再提同学回答,这样就能让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否则,就只有被提到的同学在思考,而其他同学就会觉得事不关己而不能够积极参与。
就是这个细节,让我的心灵感到一颤。这样一调整,所达到的课堂效果竟会有很大的不同,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惭愧,类似的反思真的是太少了!致使自己的课堂效率不高,而自己却不自知!
猜你喜欢:
2.高一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