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慧珍分享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看看别人的教学反思是怎样写的吧!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女娲造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一)

  因为我自己对神话比较感兴趣,最近又刚刚跟儿子讲了很多的神话故事,而《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我也比较熟悉,就选她,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备课、写教案、做课件,很仓促。

  《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而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娲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的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设计完善了女娲的形象,从神的角度把女娲再还原成一个生动充满灵性和饱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总结了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语言生动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神话,解读文章内容;第二,通过听课文看动画,分析感受女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

  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神话这种体裁,然后再听文章让学生感受女娲的神性,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思考,一起解决,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性,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故事进行改编。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真的很希望学生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表现也确实不错。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环节的安排和设计感觉比较流畅。但是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感觉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体会。

  上完课之后我又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一个上午确实充实,就是太累。后来还听了几个评委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第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课堂的主动性有体现,学生的答案可能并不一定很好,但很积极,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好学生真的是夸出来的。带初一的学生跟带初三真的差别很大啊!

  第二,在这一课上,我最想让学生多花时间的就是对女娲造人的改编,但时间上还是有点紧。其实,一节课能让学生学到一点东西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老师往往都很急,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掏出来给学生,我也不例外。在取舍上没有做到更大胆。

  第三,忽视了字词。这是评委杨校长给的建议,我深以为然。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却容易被忽视,一直以来我都是让学生读读写写就算了,而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这是我以后要努力改进的一点。

  最后,还有一个困惑,听课文朗读时究竟是单纯的听录音好还是配上动画好一点?是不是配上动画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压缩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希望同事们能指点迷津。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二)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一开始,我便以故事《女娲补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故事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

  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我让学生将课文与课后的《风俗通》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篇。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通过析读这些相关语段,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的。然后以“一个( )的女娲”的句式来理解女娲形象。让学生感知到女娲不仅是一个神,她无所不能;女娲还是一个人,有人的七情六欲;女娲更是一个母亲,有母爱的情怀,有勤劳的品格。

  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从《夸父追日》中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把自己扩写好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这一点我很欣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口头语较多、肢体动作不自然。最重要的是对于大胆合理的想象把握、运用的不好,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我又没能及时正确的进行指导,不免存有遗憾。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三)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

  学习本文时,我首先用“人”的谜语引出“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课题引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此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以“女娲是人是神”为导线,引导学生辩论女娲的神性及人性,得出女娲亦人亦神的人物形象。拓展将课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通过析读这些相关语段,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的。而最能体现作者想象力的就是其中对人类诞生后喜悦心情的描写,让学生找到句子,对出感情。在扩展其他神话故事,引出神话的概念。最后的作业练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作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这一训练环节的设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处理环节板块之间的衔接上做的不到位。

  2、读的不够,因为文章长度的原因,只能利用早自习时让学生提前阅读,课上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朗读。

  3、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

    77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