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并非让学习者单纯的聆听,而应该结合音感、认谱、演唱、演奏等活动,并以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孩子进入音乐的内涵。为了让你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小编准备了几种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学会“听”音乐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四、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随音乐身体律动
听到音乐,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要掌握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闻乐起舞”
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外显,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者,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而孩子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二、随音乐画图
随音乐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正如前者,孩子需要引导对音乐特定的要素、概念做出身体反应,画图也要有所目标。
三、以游戏的动作表现音乐
一边听音乐,一边玩游戏,音乐带动游戏动作,若不仔细听就玩不好游戏,音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而已。
游戏的目的在于以游戏动作表现对音乐的反应。游戏不要太复杂,配合音乐的拍子传玩具、传球、拍手(个人拍、两人对拍、小组合拍)、猜领袖,或是两人一组,配合音乐,一人即兴动作,另外一人模仿。游戏动作不应过分复杂,而且必须根据音乐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随时做适当的反应。
四、配合图片、影片欣赏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家长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孩子及时回答。
五、引导发问
在欣赏标题音乐时,家长往往会把重点放在解说与标题有关的各种事物,却忽略音乐的聆听。其实,真正引导式教学不是事先告诉孩子们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让孩子聆听然后发表他们的感想。
在聆听音乐故事的过程当中,家长也并不是一味的讲故事,而要在适当之处向孩子发问,让孩子从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张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六、哼唱主题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孩子从乐曲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来引起兴趣,然后配乐音乐哼唱主题。孩子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认识了伟大的名曲。
七、配合音乐表现节奏
凡是结构单纯、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孩子可与家长分组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不需要视谱。家长可根据乐曲节奏的结构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个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八、配合音乐演奏曲调
当孩子具备了演奏曲调乐器的能力之后,可以配合音乐演奏曲调。适合一边听一遍演奏曲调的乐曲原则上是:曲调简短、节奏简单、音程多级进,多反复性、速度较慢。再者,乐曲中的顽固低音也是很适合演奏的。
九、配合音乐表演戏剧
戏剧与音乐是一体的,歌剧更是戏剧与音乐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配合音乐表现戏剧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统合的表现。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象,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
十、配合“乐曲提升卡”来欣赏
“乐曲提示卡”是将乐曲整体的架构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在图卡上,让孩子边听边对照。它主要功能有:
①引导孩子欣赏有所方向:不论欣赏什么音乐,一定要让孩子“听之有物”。提示卡将乐曲的音乐要素、结构,按照音乐发展的顺序以视觉的型态呈现,引领孩子有方向地去聆听音乐的内涵。
②培养孩子专心聆听的习惯:在提示卡的引导下,必定要“耳听目视”才不会迷失方向,自然而然就培养了专心聆听的习惯。
③复习、介绍、加强音乐要素、乐理:借助提示卡,孩子在聆听的同时,将声音、符号、乐理三者连结,对音乐将有整体的认识。
④作为家长老师评量的工具。可以立刻知道孩子的反应,随时掌握哈子学习的状况而给予适时的帮助。
教小朋友认识五线谱的方法
第一种:教条式
楼房识谱法
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分管的不同音区形象地比喻为高音楼和低音楼,将其中的五根线与线之间的四个间比喻成不同的楼层,然后让小小音符们来爬楼房。爬到一个楼层或者是房间小小音符们来爬楼房,爬到一个楼层的时候就唱歌:“do,do,do”、“re,re,re,”。幼儿一边做游戏,一边唱歌,就将一个音阶内的音都学会了。
身体音高对应法
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所对应的音阶,有上行和下行。孩子在音与音高的关系及音高的概念上很容易混淆和不理解。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利用身体位置的高低,让幼儿掌握音阶上行和下行的方法。即在学习上行音阶时,将“do”的位置放在脚上,并随着一个八度音阶的上行逐渐上移,让孩子利用对身体高度的认知,感知音在五线谱上的高度。下行时则从头顶开始,逐渐下移,来感知音高逐渐降低。这样做可以让幼儿将音符与钢琴上的键盘位置对应,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音阶推移法
在掌握了音阶的高低位置后,我将认识音符和整个八度音阶联系起来。让幼儿学习唱的时候,进行自我推算和学习,对于一些空间知觉特别差、认谱能力弱的幼儿,这是一个补救的好办法。
行动学习法
学习的最大兴趣与成功的关键莫过于自身的参与。因此,我将五线谱制成一个大的地图,贴在运动场地上,利用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去跳、走。通过边唱边跳,让幼儿参与到认识音符的活动中来,起到良好的作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认识的主动性也明显提高。
反复运用巩固法
在新认识一个音符之后,需要一个反复巩固、加深印像的过程。我们需要选择几首含有该音符的乐曲,让幼儿来弹奏,在弹奏曲子的同时认知该音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一般在几首曲子弹熟练以后,该音符就能被幼儿牢牢地掌握了。
第二种:儿歌
孩子的小手就是认识五线谱的最好工具——轻便并且随身携带:开始学时可以边念儿歌边在自己手指上比划,要不了多久就熟了!
下加一线敲敲门 do do do (哆哆哆)
下加一间打招呼 re re re (来来来)
第一线上小猫叫 mi mi mi (咪咪咪)
第一间里放沙发 fa fa fa (发发发)
第二线上把话说 sol sol sol (说说说)
第二间里把手拉 la la la (拉拉拉)
第三线呀笑嘻嘻 si si sI (嘻嘻嘻)
第三间里歌儿多 do do do (哆哆哆)
让孩子伸出左手张开〔将手心对着自己横摆〕,把五根手指当成五条线,手指间的缝当成间,用右手不断变换地指着“线”、“间”,口唱相应的唱名。这样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五线谱,慢慢地就记住音符的位置了
五线谱儿歌五线谱 五条线,中间夹着四个间,下加一线唱作1,一线3,二线5,一二三间461,1上2,1下7,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