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识字的方法与识字教学策略的文化价值
在教幼儿识字的过程中,老师或者父母也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脱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识字”在孩子刚刚启蒙的初期是一个很重要的着重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怎样把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孩子感到有趣而乐于接受呢?下面讲几种游戏识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找到了,读一读,表扬一番。也可让孩子去藏字,老师或家长找字,读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么玩具,就在玩具上写上相应的字,让孩子认读。
3.做动作:边教字边做动作;教“跳”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等等。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
4.装表情:教育些带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 要有脸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5.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让孩子去“钓”,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此法可把孩子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孩子钓。老师或家长读一个字,孩子必须钓到那个字,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几个孩子比赛看谁换钓到“鱼”。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
6.表演识字: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一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育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7.吃东西识字:孩子在吃东西时,往往是最高兴的,这时教他识读字,兴趣也会高些。如削菠萝时教“菠”、“萝”,切西瓜时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时教包糖纸上的那些字。
8.讲故事识字:给孩子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认一认,讲完故事后读一读,让孩子复述时再认一认。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9. 游动物园识字: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围墙”里面放许多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说有许多小朋友要上动物园去玩,开哪个门进去呢?看门人 说走“××”门进去安全,如果开错门,老虎会逃出来咬人的,这时候要孩子去“××”门,开对了才能进动物园,开错了重开。进了“动物园”让孩子捡一个个的 字卡来问:“老师,这是什么呀?”老师说:“唷 ,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场地大,还可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猴”、“虎山”、“鸡禽馆”、“熊猫馆”之类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 都教孩子认读。此法复习旧字,认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过河识字: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桥”,孩子要从“桥”上“过”河 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 回来的要大大表扬。
11.教布娃娃识字:让孩子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小熊、猩猩、企鹅、大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老师或家长充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识字……此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门之前识字:让孩子上儿童公园前,先要认一认“儿童公园”四个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先识几个字再行动,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学“外婆”两字,认认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庄、门牌号码等。
13.引诱孩子识字:成人与成人说话,故意相互问字,教字,写字,猜字谜考字,谈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诱孩子主动来看来问,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以上介绍的十几种室内识字法,还仅仅开了个头;针对3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还可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心理特点,还可能 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但不论何种方法,识字活动都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要每天固定一恰当的时间和一个比较安静的地点,根据孩子学习情 绪高低进行几分种到十几种游戏学习,天天不间断。
学习地点要安静,有文字、图画、桌椅、黑板、地图、玩具、小红花、表扬栏等智育环境布置。这样时间一久, 便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天不学孩子会闷得难受。
关注识字教学策略的文化价值
识字教学的文化意义在此不必赘述,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发挥识字教学策略的文化价值?我认为,适当渗透字理知识是发挥其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不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字理知识,但是,一定要有意识地渗透字理知识。
一是根据汉字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字理分析。我们不追求字字分析字理,但是,典型的、便于学生记忆 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的汉字,如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都非常适合渗透字理知识。如“休、旦、巢”这些汉字,如果有字理知识的支撑,很容易取得一劳永逸的识字效果,完全不必通过机械地复现汉字来完成识字的巩固任务。
二是进行字理分析的时候不要太繁琐。教师讲解字理的过程可以再模糊一点儿,再有趣一点儿,不一定非要把汉字每一阶段的演变都以各种字体完完整整地展示出来。如宝盖头、四点底,都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以象形的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了解这些常用偏旁的表义功能,从而渗透汉字文化,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是不必刻意追求原始理据。如“晒”,右边原本 是“丽”的繁体字,简化字才改为“西”。但是,识字的时候,解作“太阳在西边”,也是符合现今意义、可以被接受的。又如“笔”字,写作繁体字的时候,下面的部件是 手持笔形,后来才简化为“毛”,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竹子下面有毛,毛笔就是这样做成的”,这也是未尝不可的。因为,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在不断的简化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照顾到了汉字造字规律的,所以我们不一定拘泥于汉字的原始理据,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变通的处理办法。
除了有意识地渗透字理知识,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时候,还要充分关注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如,在编制谜面和顺口溜的时候,其内容应该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要有品味,要富有人文内涵。有的学生编的顺口溜,甚至教师提供的顺口溜,不仅缺少内涵,甚至流于低俗。如,有的教师在教学j、q、x与ü相拼去掉ü上两点这一拼音规则的时候,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而另一位教师编的顺口溜是:“j、q、x,真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虽然二者同样都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相比之下孰优孰劣,一望便知。编谜语或顺口溜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体上不存在对错之分,但是必然会有优劣之别。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怎样的情况,应该提倡怎样的方向,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提倡转变学习方式的今天,当自主识字成为常规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并非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并非意味着可以容许学生随意以自己的方式,甚至不恰当的方式来记忆汉字。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自主识字变得更加符合汉字自身的构字规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更加有文化品味和人文内涵。
总之,最有价值的识字教学策略,应是同时关注了工具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教学策略。在选择识字教学策略的时候,既要想尽办法提高识字的效率,又要关注学生识字过程中的认识发展、思维发展,以及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染、情感熏陶。追求识字的高效率非常重要,但是,单纯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是万万不可取的。切忌让识字教学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沼,甚至流于庸俗,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