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欣怡分享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但好的习惯需要一个引导养成的过程。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可,倘若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那么在教师授课时会感到兴奋,因为教师讲授的内容他已经懂了,此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表扬和肯定,使学生的付出能够得到认可,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也会纷纷效仿,进而使更多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制定适当的预习任务,同时,在课堂授课时注意观察,倘若有学生表明自己通过预习提前掌握了教材的基础知识,那么教师应当主动地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为学生预习热情的持续提供了保证。

  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预习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动手实践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时,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增强预习的效果。例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找到合适的纸张或纸板,然后用胶水粘住纸盒,同时也可以在纸盒上画自己喜爱的图画,并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等进行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出充满创意的纸盒,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预习效果。除此之外,让学生在预习中动手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实践来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促进学生从小不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预习中的困难及时记下

  在预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是十分正常的,正是由于在预习中遇到了问题,所以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解决。因此,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上记号,这样可以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去解决,促使学习效果不断得到增强。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小笔记本,专门用于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高效攻克学习中的难点,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嘱咐学生,在学习之后时常进行回顾,尤其是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坚持“温故”,才能不断“知新”,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进步。

  四、预习的检查和评价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因此,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和评价十分重要。教师在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防止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是“可有可无”的,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授课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当学生的才华和创意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认真预习的学生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这样也能让其他学生看到预习的好处,从而带动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在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当注意避免通过简单的“好”或“坏”进行评价,而是要充满感情色彩,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从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探究。

  综上所述,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提高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技巧

  1、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每节课安排几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2、开设专门的预习指导课,通过课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方法指导。并结合具体的课例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

  3、常规和重点相结合。当预习成为常态的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引导。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其内容可概括为读、画、查、议、列。

  读:能读懂情境图,能读懂教材的例题,对于文本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不理解内容、问题画出来。

  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例题尝试解答。(搜集和处理信息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拓展学习资源的渠道;独立运用工具书,尝试解答学习疑点,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因此两者应该成为常规,不容忽视。)

  议:组织四人学习小组,由组长主持共同交流预习收获及讨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记:让学生认真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可以是书上的内容摘录或自己的整理所得或提出的问题)

  列:一名学生负责将两次预习中无法彻底解决的疑点和相关内容罗列出来(这名记录员可由小组里的成员轮流担任)。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开始由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

  另外,预习的形式也可多样化,除了一些常规要求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不同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变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的孩子预习情况令人堪忧,其主要表现在: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部分学生课前预习仅仅翻了一下书,或略略浏览了一些例题,有的学生预习是因为老师事前布置,不要求去预习则不预习;有的学生预习没有一定的任务目的,预习的效果欠佳。导致这些问题除了受应试教育影响之外,其制约因素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原因

  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就更多依赖老师课堂上的教学。学生认为只要他们把老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理解了,课后再认真巩固,考试就不会差。至于课前预习,则认为预习我也会,不预习我也会。这种想法如果在刚学数学时还有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想法直接影响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

  2.教师的原因

  有些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课堂上不认真听,怕学生课前预习打乱自己上课的设计。有些老师提出的预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认为这只是学生在课前自己对例题的一种学习,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和评价激励机制。

  3.原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预习有很大的影响,往往是这样安排的: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老师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索一下,接着教师简明扼要地总结。最后老师出示各种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层层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虽然这其中也有小面积的探索,但学生总体上是被动的,被老师牵着鼻子学和练,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不多,大部分学生不会积极地参与讨论,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他们很少有机会自由阐述自己的思想。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消极被动的。即使有的学生愿意预习,这种预习也是浅尝辄止。

猜你喜欢:

1.小学生学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好

2.怎样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3.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

4.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建议

5.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383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