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有哪些好的技巧
数学是被认为最难的学科,所以学习数学,需要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那么数学学习有哪些好的技巧呢?一起来看看把!
学习数学的技巧
一、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学习,才能有高效优质的学习结果。
怎样在学习时集中精神呢?有如下的具体措施:
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时间压力和效果目标设定;要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做作业时也要自己规定一定的时间限制,尤其是考试时感觉时间紧张、不够用的同学,把平时当做考试,考试就如同平时一样不会因为慌乱而怯场平常就要训练自己,加快做题速度;
2、基本知识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数学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定理、公式、公理、法则、性质、推论、图形、黑体字的例题习题、数学符号、数学方法,这些基本知识不能像一盘散沙,而应该是呈现一种网络结构,或者像一棵枝叶相连的大树;
3、在学习的时候,注意手、眼、口、耳、脑并用;
4、学会使用用自我暗示法,能暗示自己要集中精神。
二、要学当小老师,清楚明白地给别人讲解。
能完整地复述方法或者思路探索过程并且能给别人讲明白才叫“会了”。听懂了≠你今天会了,你今天会了≠以后你能举一反三。老师比学生数学水平高,不仅是解题能力高,思路敏捷,数学素养也高。因为他们天天给学生讲题,知识点高度系统化,融会贯通,能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也经常给他人讲题,尽量给人讲得清楚明白,那么就能进入数学老师的思维,就能很容易把握出题者的意图。
三、要培养自己运算准确性。
稳定扎实的运算能力,是指会的题一定要做对的能力。很多学生考后讲:“题简单考得还行。”但最后分不高。原因是会做,但错了,不仔细,马虎了。这主要是因为:
1、做题时,一看会做的题,就很高兴匆忙地做,心里想着要省点时间去做不太会做的,又怕做不完,着急就图快,图快就容易错;
2、心算惹的祸。运算比较复杂的题目,用心算,特容易错;
3、跳步。数学运算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可以跳步。但有同学跳步太多从而易出错;
4、草稿纸不会用,乱而无章,无从检查;
5、对数学考试始终心存恐惧,自信心不足。
那么,针对以上容易出现问题的几点,要注意:
1、少跳步;
2、少心算;
3、用草稿纸要整洁,建议:草稿纸要每写一题要写题号,才开始写演算过程,要从上写到下,从左写到右,本题结束要隔一行,再写题号,打下一题的草稿,这样容易查找核对;
4、确保一次做对。不要抱着“先赶快做完再多检查几次的思想”,其实到了考试,很少有时间去检查的。所以平时要养成“会做的题慢一点,一次就做对”的习惯。
5、确信“难题都是几道简单题组合而成的。”这会帮助你打消恐惧,因为当你学会了简单题,也学会了探索思路,那么,解难题在你的眼里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四、空降学习法
一般人都会认为,基础很重要,要从基础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回到基础上来。这么想就很容易放弃学习数学,但空降学习法认为基础差的学生不需要有内疚感。
省略登山过程,直接乘缆车也可欣赏高山的风景。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在要下决心学数学时,不必要在很低的知识基础开始复习,可以从正中央部分开始。倾尽全力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懂,因为只要把这个地方弄懂,前面那些疑难之处,届时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空降学习法,只要用跳伞的方式降落到“目前所学的地方”就好了。其道理是只要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清楚,前面不懂的地方也就会了解。因此,不必为没学好基础而自卑,应该利用“空降学习法”的思想,集中力量弄懂每一个面临的问题,若的确遇到了以前知识不理解的困惑,那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降落在所需基础知识的层次上,将这一基础随时补上即可。
五、错题集
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同学们经常错同样或同类的题,而且考试时,往往又考到了这样的题。那么,你只要在平时作业、测验当中,筛选出这样的易错的题目,加以归纳整理,将错误的解法和正确的解法对比的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反思或体会,经常翻看,加深印象,这样考试就能少丢分,也能得高分。
六、记忆能力和记忆习惯的培养
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永久记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一个人的记忆,经过一晚后,会忘掉80%。因为大脑不知道哪些是真正有用的知识,除非我们特意加强的记忆。有人说:“我记性不好。”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记忆力和记忆的习惯都是后天培养的。
1、睡觉前10分钟,把当天的重要收获梳理一遍,早上起来,再重复一次,那么你的记忆将会得到有效巩固;
2、反复背诵:数学公式当然是要用公式的来龙去脉来理解记忆。虽然理解了不会忘记,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内容,不及时复习也会淡忘,一定要反复强化。正如关于记忆单词,特莱美学校的英语总监,留英学者,美领馆翻译兼省市领导的翻译刘老师曾经说过:“当你把一个单词忘了6次的时候,你就永远记得这个单词了。”不要希望一次就能背好,一天分早、中、晚三次试试,反复强化记忆;
3、要及时、周期性地安排时间复习所学内容,及时消化,巩固掌握,才能融会贯通,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数学学习的思考方法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学习数学的建议
一、背数学
我曾经有一位学生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甚至都想放弃数学,去参加不要求数学成绩的院校招生。直至一天他想到“背数学”的学习方法,他写到:
这个技巧是:不懂的问题,直接看解答,先背起来再说。如此一来,一题一般只要5分钟便背下来,从量来看,可以追赶得上成绩好的同学。
各位猜猜看看,从开始背数学后,她的成绩变好了吗?结果是,她的成绩进步神速,高中三年级时,数学模拟考试成绩还进入全国排名,并应届考上东京大学医学院。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采用了此方法,也成为该校创校以来第二位应届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无独有偶,199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北京大学段楠同学,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在北京四中读书时,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只列上第30名,而且数学还没及格。那么,她是如何把数学成绩提上来的呢?她说:
学习数学有一个自己的小窍门,不一定对每个人有用,说出来仅供参考:如果能学好数学是背例题背出来。不采用题海战术,但是从每种类型的题中找出一两道典型题“背”过一两次,理解之后,再看到难题就会拿着例题往里套了。
二、教材试卷化,试卷教材化
之前有位学生成绩一直很稳定,但拔不了尖。为了她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打破这一局面。直至有一天她忽然想到把试卷和教材来个角色互换,具体做法:
试卷和教材“角色互换”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试卷依照教材的顺序清理好,并编上序号。因为试卷基本都是按教材走的,清理起来并不费劲。
第二步,在试卷的开始处写上一段“导语”。主要内容有:一是此试卷考什么,二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要点。
第三步,在试卷结尾处,写上一段“小结”,总结自己考试情况,写出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
她说,将这些试卷装订起来,反复阅读,实在比看教材过瘾。
再说教材与试卷的“角色互换”。这位同学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教材。
第二步,阅读一段,就用若干问题以考题形式总结出来。
第三步,将问题和参考答案写在一个本上,至此,教材试卷化工作即已完成。
她说,教材上每一节或每一章往往也有思考题,但教材试卷化时,要比教材更细,可以一小段就出一道题。
三、回过来做课本上的题
老师有个建议:索性先回过头来,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把课本上的题全做一遍。这么做的原因有:
第一:课本上的习题,是编教材的老师费尽心思、反复考虑才挑选出来,是最具代表性的题,是最具代表性的题,是最好的题,值得去做。
第二:一般来讲,课本上的习题,尤其注意与概念、公式、定律的联系,而数学成绩不太稳定的同学的一大通病,就是基础不劳,概念、公式、定律等掌握得不是很好,为此也值得去做课本上的题。
第三:课本上的习题,有的老师讲过,有的教参书上有比较详细的讲解,比较容易做对,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
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的2001级本硕连读班的的洪伟雄同学也有同感。他说:“第一,做题应先做课本上的题。第二,做题还有个“适度”问题。”
四、先求快,再求准
做数学题的两个基本指标是快和准。老师认为,在解决快和准这一对矛盾时,不妨先求快,再求准。他写道,自己计时做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自我改卷平分。先求“快”,力求做完,再求“准”。很多高考数学做不完,就是平时缺少这种高强度训练的结果。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就以为着胜利”。
把“快”列为优先、第一位的因素的理由有:
第一,如上所述,现在的考试,是将熟练程度列入考察因素。要想拿高分,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解题速度。
第二,从学习心理学讲,做完一件事(尽管不完善)会使人有种成就感。先有了这种成就感,再去追求完美感(少错),是符合人的学习心理的。
猜你喜欢:
4.数学学习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