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教育改革要体现时代特点,为了更好促进改革的发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创新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
第一、改革师生互动方式
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学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教学结构有:
1、学导式。
教师“引导为主,帮助解难”,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指点,而不是学习内容和答案上的暗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重在导疑、导难、导法。例如,在学习历史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比较中、西方(英国)之间存在的差距,从中分析得出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加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可引导学生回顾从秦到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及趋势,最后得出一个超越书本史实又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是巨大的,你能用史实作出客观的评价吗?”,然后引导学生借鉴以上问题分析、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如此,他们不但能认真听讲,而且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求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2、探究发现式
(1)开展开放性问题的课堂讨论,养成主动探究历史的思维习惯。
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讨论戊戌变法的性质、“洋务运动利大还是弊大?”等;也可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如组织“你怎样认识拿破仑”、“如何全面看待李鸿章?”、“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蒋介石是不是抗日分子?”、“改革开放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潮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开展专题性课堂讨论则一定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同时,在准备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座谈,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2)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感受探究学习的价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时不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介绍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课堂讨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小作品等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学完人教版必修二第1—4单元后有一个“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我们要求学生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探究,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做具体要求。结果,学生上交的作品让人出乎意料。同学们的作品主要分成“衣”、“食”、“住”、“行”“风俗”几种类别。以“民以食为天”为研究主题的小组学生,以小报的形式,配以文字、收集的实物票证、剪贴的报刊资料,阐述从古至今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衣”为主题的合作小组,写了一份象摸象样的调查报告,辅以手绘的素描图案;以“住宅的变迁”为主题的小组撰写了调查报告,从“人均住房面积”、“住房的种类及形式”、“住房环境”、“获取住房的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住房的变化过程及变化原因,还配以富有时代特征的自绘的能反映时代变迁的图画、剪贴的图片和自制的图表。还有学生写了关于“风俗”、“交通工具”的专题研究。每个合作小组还把自己的成果制作成了课件,并派代表上台演讲。这节课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全神贯注,情绪高涨。
3、问题情境式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一解决并得到提高。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教师都给予一定的赞赏。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深度,如秦朝为什么能够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应如何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也是学生经过一定思考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经过反复探讨,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些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态度逐渐加强,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能力得到加强,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第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只有努力转变以往那种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和记,课后完成作业,临考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将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才能能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呢?
(1)教会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功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主要有如下七个方面:
A、观察;B、从报纸、刊物或互联网上查找信息:C、设计调研方案;D、讨论;E、做实验;F、搜集、分析和解释所获得的数据;G、表达和交流。以上七种素质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教师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帮助和指导学生。
(2)、指导学生撰写历史论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逐步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就此撰写历史小论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带路,告诉学生撰写论文的方法(史论结合),到哪儿去去寻找历史?如推荐有关书目(这些书到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推荐可以搜集到有关资料的网站或网址,学习近现代的历史还可采访一些人物(重视口述史)。二是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试着写论文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探究历史的过程,他们尝试着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收集资源,并运用历史资料,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历史的学习习惯。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 小论文”、“历史辩论会”“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志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林则徐舍己救国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少数只顾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组织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活动课及“活动与探究”思考题,如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故事会、成语大赛等;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小制作、填图;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调查、辩论会等。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较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提供参考。我们可以采用教科书中的活动,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围绕一定的主题,自己组织历史活动。如历史讨论会、历史辩论会、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晚会等。
总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上述方式无疑是有用的。
实现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我们应该高度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呢?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1.高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为了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首先要确立和增强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统一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方式之中,而面临的一个共同对象就是“英语”。教师虽为主体之一,在课堂上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要把学生当作中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改善师生关系,一改“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局面。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主动精神,为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创造良性空间。基于此,我们的课堂应注入更多的民主气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开放的活动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和能力,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在学科上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高度自主的课堂。
从“交际论”的角度讲,师生共同都是主体,即“双主体”。而“自主”是学生主体的第一特征。高效的课堂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教师的主导,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各种学习能力,以获取必要的知识、强化学科技能。要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师用创造性教法设计的各项语言交际活动。同时结合教材目录、每个单元的“目标”,“复习要点 ”,各单元的“学习建议”(Tips)指导学生有效地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学习的质量。
3.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课堂。
首先,高效的课堂是实践的课堂。 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乃至最终综合英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因此,英语教学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科目。新课程中设计了“任务型”教学的活动,每个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的活动。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人交流,在交际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个项目。
其次,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新”的课堂。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发现、质疑、类比、分析、综合、联想、求异,而达到最后创造的过程。我们所谓的“创新”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依托课堂教学,增强创新素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新离不开教学实践,而素质教育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学生英语素质、英语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个体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练出来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整个教学过程要创新,教师要创造性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创新成果,所以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而且完全可以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上得到统一。
新课标下,要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创造性地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创造性的教。而教师的创造力是实践中来的。首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根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就反应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新课程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帮助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许多综合性练习、任务型活动和项目(Project),需要学生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这些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其创造性提供了较多的空间。
4.高效的课堂应该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的课堂。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新教材设有assessing (自我评价) 栏目,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肯定进步与成绩,找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分数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改革评价体系,确立具体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口语、课堂学习及策略运用、书面作业、平常小测、组际竞赛(合作学习)各方面,采用自评、组评、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方式,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有力地起到对英语学习全过程的监控作用,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从而培养和激发起学习英语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5.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加强情感交流的课堂。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情感的交流。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通过观察、倾听和参与,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加以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
6.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课堂。
外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总体来讲,面对新形势和新教材,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的给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具体来说,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置疑点,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创造课堂交际环境,如何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如何合理地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等等,处处都在体现教师在怎样地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完美结合。
具体来说,我们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成绩,就要注意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教师在讲授语言结构时,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课堂教学的交际性。常规课堂要求是必备的,但英语教师要上好英语课,必须注意课堂上交际情景的构设,争取把教材活化为接近于实际生活的话题,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话题活化为交际。在这里关键是教师的“导”。除了教参提供的导入、呈现、操练、练习和巩固方式以外,对话课可以导成小品或短剧。而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在讲完必要的语言结构之后,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和回答,也可以由此把阅读的话题拓展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的讨论或辩论题目,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发散思维、求异求异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而对于不同的答案可暂时不予理论,要鼓励学生对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回答。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课堂内容受到感染,而且可以从师生交际中得到激励,并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个人智力得到发展,在相对轻松、和谐的语境中学好英语。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原则及途径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关键。充分的课前准备包含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摸清学情,依据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难易适中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学稿,并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并在课前进行批改,摸清学生预习情况及集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依据导学稿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内合作探究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找出疑难问题,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新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要让课堂教学摆脱以往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费时费力又成效不大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要善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地理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的无穷变化,通过画面感知让学生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各自完成相关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可以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4.趣味教学,营造舒展愉悦的学习氛围。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时时保持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适时抛出一些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表达夏季风登陆时我国的气候状况,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示夏季风只能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这样,课堂不仅变得有趣,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一举两得。
5.设计问题,搭建思维平台。课堂上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让学生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
6.媒体应用,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手段富有实效。通过多媒体让地理教学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地理知识结合变为可能,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有些地理知识更容易掌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7.合理评价,催化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欲望。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地理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三、课后拓展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延伸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布置适当的练习巩固,要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布置学生探究问题。教师课后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技巧,最终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善于总结反思提高。这样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