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优秀的数学教案有哪些

欣怡分享

  教案是教师对新一课时讲授的整体设计,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么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优秀的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优秀的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②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及运能力。

  ③理解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定律来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①用实例引出问题,正确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

  ②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有理数法则。

  ③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计算;

  难点:异号两数如何相加的法则。

  ②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

  ③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①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②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情景带入(一)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右运动了8米。写出算是就是5+3=8。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就是如图所示: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左 运动了8 米。写出算是就是(-5)+(-3)=-8.

  图略。

  【教师说明】从(1)(2)可以看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3)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米,再向右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右运动了2米。写成算式就是(—3)+5=2。

  (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左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向左运动了2米。写成算式就是3+(-5)=-2。

  【教师说明】从(3)(4)可以看出: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探究活动】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仍在起点处。写成算式就是5+(-5)=0。

  如果物体第一秒向右(或向左)运动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5米。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 —5。

  你能从上面算式中发现什么结论?

  【教师说明】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巩固练习(具体过程和答案在课件中已给出)

  计算

  1.(1)(-79)+(+79); (2)(-12)+12:;

  (3)5+0 (4)(—3)+0

  2.(1)(-20)+30

  (2) 30 +(-20)

  (3)(-2.37)+(-4.63)

  (4)(-4.63)+(-2.37)

  3情景带入(二)

  【思考】 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

  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说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请你计算 30 +(-20), (-20)+30.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式子表示为: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 b +c)

  4巩固练习(具体过程和答案在课件中已给出)

  (1)计算:16+(-25)+24+(-35)

  (2)计算:(-2.48)+4.33+(-7.52)+(-4.33)

  5交流讨论

  1“一个数和零相加,仍得零,对吗?”

  【教师说明】和我们小学时学的一样,一个数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课后小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时:

  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若绝对值相等,和为0,也就是相反数的和为0.

  (3).一个数与0的和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运算定律:

  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

  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

  课后习题

  1.请在下列的内填入正确的符号或数字

  ??(1)(+5)+(+7)=+(+ )=+

  ??(2)(-10)+(-3)=(103)=-

  ??(3)(+6)+(-5)=(6 5)=

  (4)0+=

  (5)(-2.3)+(+2.3)=

  2.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下表:

  (1)10袋小麦一共重多少千克?

  (2)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板书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时:

  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若绝对值相等,和为0,也就是相反数的和为0.

  (3)一个数与0的和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运算定律:

  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

  初中优秀的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准确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出示本书引言中的图片)这是北京某一天的天气情况: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温度是-3℃.请问这一天的温差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主体探究,归纳法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式子3-(-3)的结果,即要求一个数x,使得x与-3的和为3,因为6与-3相加为3于是(改为从数轴上容易看出,表示3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于是)3-(-3)=6,另一方面,3+3=6,这表明3-(-3)=6,按照这个思路计算下列各题.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1)4-(-2) (2)10-(-2)

  (3)(-3)-(-2) (4)0-(-2)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思考,逐个计算结果,然后观察结果发现,减去-2相当于加上2,即加上它的相反数,是否普遍成立呢?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减法法则.一般地,如果a-b=c,那么c+b=a,所以c=a+(-b),即a-b=a+(-b).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a-b=a+(-b).

  分析法则不难发现,减法法则其实是一个转化法则,转化成了加法法则,然后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从而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

  问题3: 解决下列问题.

  1,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思考,板演结束后,等到其余学生计算完成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若有问题,请同学分析问题所在,进一步巩固新的知识,使同学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不难发现,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于是,在表示几个数的和时,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比如:

  为了表示-1.5、+1.4、+3.6、-4.3的和我们通常写成 -1.5+1.4+3.6+(-4.3),

  读作“-1.5、+1.4、+3.6、-4.3”的和,或读作“负1.5加1.4加3.6减4.3”.

  2.若|a|=4,|b|=2,求a-b.

  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a|=4,可以得到a的值是4或-4,又|b|=2,所以b的值是2或-2,

  于是当a=4、b=2时,a-b=4-2=2;

  当a=4、b=-2时,a-b=4-(-2)=6;

  当a=-4、b=2时,a-b=-4-2=-6;

  当a=-4、b=-2时,a-b=-4-(-2)=-2.

  教师活动设计: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法则,二是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分类思想.

  3.计算1-2+3-4+5-6+……2005-2006.

  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上述式子不难发现这是省略了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于是可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两两分组,分别计算,即1-2+3-4+5-6+……2005-2006=(1-2)+(3-4)+(5-6)+……(2005-2006)=-1003.

  4.全班学生分成5个组进行游戏,各组得分如下表: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00 150 -400 350 -100

  (1) 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 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观察表格,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第一名得分350分,第二名得分150分,运用有理数的减法即可得到结果;同样第五名得分是-400分,于是350-(-400)=750(分).

  教师活动设计:

  本题设计目的主要是:(1)让学生能够从表格中分析数据;(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 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3. 转化思想.

  作业:

  第30页 第3、4、11、12、15.

  初中优秀的数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5、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加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作 5m,向左运动 5m记作- 5m;如果物体先向右移动 5m,再向右移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移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3) = 2

  探究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5+(—5)= 0;

  (—5)+5= 0.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 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 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

  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

  例1、计算

  (-3)+(-9); (2)(-4.7)+3.9.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1) (-3)+(-9)=-(3+9)=-12

  (2) (-4.7)+3·9=-(4.7-3.9)=-0.8.

  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 = +(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

  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例题

  例1 计算:16 +(-25)+ 24 +(-35).

  若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解: 16 +(-25)+ 24 +(-35)

  = (16 + 24)+ [(-25)+(-35)]

  = 40 +(-60)

  =-20.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 905.4.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905.4-90×10 =5.4.

  答:总计超过 5千克,10袋水泥的总质量是 505千克.

  三、小结: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a+ b= b + a

  ②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猜你喜欢:

1.初级中学数学教案有哪些

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哪些

3.初中数学的教学教案有哪些

4.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有哪些

5.有哪些初中数学免费的教案

    376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