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怎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欣怡分享

  无论采取何种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一、正确培养学科归属

  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初中物理学科的认知,尤其是要注重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指导。学生对每一个学科的兴趣的产生是建立在对这个学科的客观了解与主观感知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个体对所要学习的学科的基本架构、功能取向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一知半解,我们很难想象其会对其产生足够的注意力关注,更不用说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和求知的热情。因此,我们要坚持让每一位初中生对初中物理课程都有一个明晰的认知,不仅要让其了解初中物理是学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基础力学、电学、光学和热学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更要让其知道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趣味性和现实需求性。其次,关注个别差异性,千方百计增进学生对物理学的信心和归属。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由于个体间智力、性格、努力程度等差别,必然会出现个体认知和学习成果的差异性,这可能导致个别学生对初中物理信心十足,而个别学生对物理学习由于受挫而产生厌恶感和排斥心理。故,我们一方面在保持和进一步激发物理学习爱好者的动机和热情外,另一方面我们应更加关注学习困难者或者学科偏向者的状态,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发展、全面发展。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新课改努力提倡幸福教育和个性教育,要求每一个教师应当尽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让每一堂课都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要实现这一唯美的教育理想,除了要有富含教学激情和艺术的教师个人品格外,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就是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多体现的是与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富含科学性和实验性的它来说,更有利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要紧紧抓住“实验”和“科学”两大特点,在精确解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实验法、讲授法、演讲法、讨论法、表演法以及情境法等方式来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让师生在不断接触中缩小心灵距离。例如,在学习《声现象》中的“声音的特征”这一知识时,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表演法来展开教学,可以随机选取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借助不同的工具进行发声,让其他学生静坐倾听,要求其分辨出声音的来源和性质,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整个过程都在游戏中展开,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参与其中,最后,教师再运用互动教学法进行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巩固。

  三、和谐构建师生关系

  笔者在长期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尽管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并不真正感兴趣,但由于其与科任老师保持着一种和谐、近距离的关系,从而使其将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之情迁移到物理学习之中。这也许是为了获取教师的肯定和关注的个人功利主义行为,但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对话,关注学生的情感焕发和学习状况,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持守赏识教育之心,要无限相信每一个孩子在物理学领域的发展潜能,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物理学习需求,以大爱之心获取每一位学生的青睐和归属。另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要经常性地下到课堂,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的友情关系,这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物理学习难题,还能促使学生松弛心理压力,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合作。例如,在学习《电路初探》这一章中简单电路的设计这一章节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动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一个别致的且具有实际意义的电路模型后,可以在课间或课后到班级中去,以平等的身份面对面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

  四、有效践行激励手段

  动机作为一种心理内驱力,来源于外界刺激物所引起的需要,而这种需要的产生往往与个体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占有欲和达成度高相关。因此,要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我们可以从外界对学生进行刺激,以奖励实物、减免负担、赋予荣誉等激励手段催生其需求,从而引发动机驱动。例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传播》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有奖竞答”环节,但奖品必须是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的物品。又如,在开始学习《家庭用电安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安排一场由团队为单位参与的“生活用电常识介绍大比拼”活动,并设置“生活之星”、“优秀小团队”以及若干个名次等荣誉。其次,要践履发展性评价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个性差异。初中物理教学应当摒弃传统注重教师主体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充分发挥物理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激发求知动力的核心作用。例如,在教完《光现象》、《光的折射透镜》两章后,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时,不能仅仅依靠单元测试来分级划等,而是要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个体间差异、群体评价以及自我和家庭评价的基础上而作出最后定论,而且,这种评价的反馈必须以正向的方式传递。

  五、合理控制动机水平

  缺乏动机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动机水平越高越好,动机水平应当考虑作业难易程度而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动机水平是呈“倒U曲线”而存在的,中等程度水平的动机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及时关注和引导学生控制自身的学习动机水平,防止动机过低或者动机过高而带来受挫。例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教师不可刚性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成同一化水平,得出同一化结果,这也许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准确完成任务,但同时也会给怀抱美好动机期望的学生以打击,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应当多鼓励学生实践和参与,对结果应当施以弱化,以帮助部分学生降低取得优秀成果的动机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还有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要研究它们的规律,可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磁场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电阻、密度等。还有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转换成测大气压支持水银柱算的压强;测

  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看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3、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响度的影响因素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或乒乓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4、累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相同纸的厚度再将结果除以100,这样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

  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5、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6、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比如: 磁感线,它是不存在的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些曲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液柱,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光线,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

  9、科学推理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10、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36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