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高雅生活教案
尝试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头脑去思考,寻找你生活中的乐趣,培养你的生活情趣。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追寻高雅生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追寻高雅生活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3.知道自觉陶冶高雅情趣的不同途径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
2.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真正富有情趣的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培养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丰富的文化生活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
难点:正确运用好奇与从众心理,培养正当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借班上课)
(一)课前导入:
教师:很高兴和同学们认识,通过刚才看大屏幕,你们知道了老师的名字和来自的学校。今天由我这个新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你们是不是有所表示?(同学们鼓掌)我觉得这掌声不仅是送给我的也是送给在座的各位老师的,冲着同学们的这份热情,我先给大伙一个见面礼。(边穿快板边说)你们想不想要这份礼物?到底送什么礼物?(学生回答“快板”)咱们就来一段天津特色的快板。给同学们献丑了,也不知道这个礼物你们喜不喜欢?(学生回答“喜欢”)那你们高兴吗?(学生回答“高兴”)
如果我们每天都用这种高兴开心的状态,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处处都有我们生活的情趣,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追寻到更高雅的生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板书:二、追寻高雅生活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间距离,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刚才老师送给你们一份见面礼,你们能不能送我一份礼物啊?积极配合我,看哪个组,哪位同学送给我的礼物最精彩,最让老师难忘!老师准备了四个锦囊妙计,里面装着追寻高雅生活的四个小秘诀,相信同学们开启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师生共同开启锦囊。
活动一:笑看人生
播放关于杨光的视频材料。
教师:你觉得杨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一个乐观的人是怎样化解生活中的尴尬的呢?
幻灯片:幽默化解尴尬的小故事。
教师:看看哪位同学的想法最独特,最能把咱们逗乐了。(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脑子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新奇的想法,咱们看看主人公到底说了什么(同学中有想的一样的给他鼓掌)。
教师:刚才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抱一种什么态度呢?(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重要条件
教师: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有一份好心情,拥有幽默的好品质,这样你们会越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视频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故事可让学生亲身体会用幽默的视角看待生活、化解尴尬,掌握秘诀一)。
教师:下面我们来继续开启锦囊。
活动二:奇思妙想
(幻灯片:一个装着水的瓶子,底部扎一个孔,会不会流水呢?)
教师:谁认为会流水?谁认为不会流水?……到底会不会流水?……你想知道吗?好奇吗?……
学生:现场做小实验。(哪位同学自告奋勇上来,为大家揭开谜底?)
教师:这是为什么呀?──谜底不给大伙揭开,大家带着这份好奇心,将来学习物理时你们一定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告诉我哦?
教师:正是因为这份好奇才有了众多的发明,才有了人类的进步(学生举例)
教师:他们是仅仅停留在好奇上了吗?(学生回答)
(幻灯片:好奇-兴趣-情趣)
教师:是所有的好奇对我们都有益吗?我们都能去尝试吗?(学生回答并举例子)
教师:如果我们对这些事产生了好奇后应该怎样做?
学生:克制、控制、把握住自己……
(幻灯片:正确把握好奇心)
教师:由好奇心还会引发一种心理……
(幻灯片:展示漫画)
教师: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学生:从众
教师:什么是从众?(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看漫画中的这种从众你们赞成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学生举例分析危害)
教师:所以我们应该反对的是──盲目从众。
教师:从众有没有好的呀?(学生举例)
教师:所以对于从众我们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态度?── 一分为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幻灯片)
教师: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追寻高雅生活的第二个秘诀。(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正确把握好奇与从众心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让学生体会好奇心的产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观看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举例交流让学生自觉认同,只有正确运用好奇与从众心理,才能培养正当的兴趣,也才能陶冶高雅的情操。从而掌握秘诀二。)
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充满好奇地走进生活,但一定要注意明辨是非,下面我们来继续开启锦囊。
活动三:我行我秀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出本组同学的兴趣爱好,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兴趣爱好多,把你们组最亮的才艺展示出来。
教师:我看看哪组先送我一个大礼,哪组送给我的礼物最精彩!
学生小组交流:统计出兴趣爱好的数量,并选出代表展示。
教师: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你们有这么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没有影响你的学习?为什么呀?让学生花两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丰富的文化生活——重要途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展示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对丰富文化生活的热爱,掌握秘诀三)
教师:感谢同学们送我的礼物,我也深切感受到了同学们丰富的课余生活,刚才看杨光的视频让我们非常感动,杨光的业余生活丰富不丰富?而且他还有一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动,“为残奥会……”杨光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而且还给谁作贡献啊?──国家,杨光说的这句话多好啊!正是我们无数的人给国家给集体作贡献,才让咱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你们感受到祖国变强大了吗?十一期间通过看国庆盛典。让我们再一次回顾盛典,感受祖国的变化。
活动四:感受变化
开启最后一个锦囊。
教师:播放国庆视频。
学生谈感受。
教师:去年最让咱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是什么事?
学生回答:奥运。
教师: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场面?
学生回答。
教师:他们为了祖国的强盛,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的这种情感是仅仅停留在个人身上吗?
学生回答:他们的这种情感已经上升为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一种热爱。
教师:这种高尚的情感叫什么?
学生:情操!
教师:高尚的情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
教师:这就是我们追寻高雅生活的第四个秘诀。
教师板书: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设计意图:回顾国庆盛典,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爱国情操,掌握秘诀四)
教师:希望同学们积极的参加班级体、学校、国家组织的各种活动,这样我们的情趣就得到了提升,我们的情操也受到了陶冶。
(三)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拨。
追寻高雅生活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主题教学的理念为指导,围绕“追求高雅情趣”这一主题展开,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走进高雅情趣、体悟高雅情趣、提升高雅情趣。在实际教学中也收获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后反馈良好。为了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在课后做了教学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反思教材及课程标准
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第二框题,既是对第一框题《多彩的生活情趣》的承接,又是对其的升华。本框题的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会悦纳生活、追求高雅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对本框题作出的具体要求是:“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依照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点不足,即对于“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交流有缺位,我只是在新知呈现环节中有所提及,并没有展开辨析,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应当杜绝盲目从众,要将好奇心转化为正当的兴趣爱好。因此,可以在解惑环节将这两点设计为观点辨析。
二、反思教法
本节课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小组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不仅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小组探究法既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又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讨论法则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观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吸收知识。讲授法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着经久不衰的意义,教师的小结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的正确思路。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方面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情,从这两点出发,我确定了以上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也表明是比较恰当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反思教学过程
本节课按照“走进主题——新知呈现——解惑——提升”的逻辑展开,共分为五个环节。这样的逻辑不仅将核心观点及价值观引导有序地结合在一起,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的认知。先让学生明确追求高雅情趣的必要性及意义,自然而然产生“如何追寻高雅情趣”的疑问。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追寻高雅情趣的四条途径。随后是本节课的解惑环节,针对学生容易产生的困惑展开交流讨论,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观点辨析和话题交流,帮助学生确立真正的情趣不在于碌碌无为,不在于低俗无趣,而且应当遵循法律和道德的准绳;第二部分是通过邰丽华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高雅情趣不仅仅局限于“小我”,而需要升华为“大我”,在实践中为他人、为集体、为祖国做出贡献。最后是本节课的践行环节,呼吁学生在实践中改变自己,追求高雅情趣。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首尾呼应,逻辑清晰。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主要是:第一,解惑环节的观点辨析太过直白,讨论性不强,且观点的呈现缺少情境设置。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观点的把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不利影响。经过仔细斟酌,我认为可以将解惑环节的观点辨析和话题讨论合二为一,通过“网络恶搞《千手观音》”的情境,设计话题:“恶搞是不是幽默”,这也呼应了前一环节的新知呈现。第二,解惑环节的第二部分,即通过邰丽华的例子提升学生的认识,提升高度不够,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可以增添让学生列举从小我到大我的人物事迹,从而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学生的认识。
四、反思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的反馈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良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积极发言,而且发言质量很高,例如总结出“辩证法”的启示,这就表明本节课的设计是受到学生欢迎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易于学生接受、认同的。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也表示这堂课让他们认识了雷利、乔布斯、邰丽华,更让他们懂得要悦纳生活、提升生活,要让自己的胸襟更加宽广,为祖国做出贡献。
在反思中,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收集课后反馈的过程如放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闪现。这次的尝试和实践给了我信心,让我受益匪浅,为我的教学前路指明了方向。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