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2)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电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教学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测量串联电路中通过灯泡L1的电流。
3.问:电荷为什么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二、进行新课
1.[探究]什么是电压?
[师]请同学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并完成练习册27页3、5
[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符号是“U”。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V=10 V 1 mV=10 V 1 μV=10 V。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书中小数据,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将数据中以千伏、毫伏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伏特为单位,以伏特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千伏或毫伏为单位。
[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
2.电压表
[师]请一位同学从这几块表中选出电压表,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生]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因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标有“A”的是电流表。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标有“V”的就是电压表。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路中电压表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电路中电流表符号是○A,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 请同学们观察电压表,根据以前学过的电流表的知识,认识电压表。
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
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
③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3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 V”,每一小格表示“0.1 V”;
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15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5 V”,每一小格表示“0.5 V”。④电压表中间的旋钮可以调零。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该怎样用它来测量,如何使用电压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总结出电压表使用的一般规则。
(1):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具体接法是什么?
[生]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具体的接法是:标有“+”号的接线柱应靠近电源的正极,标有“-”号的接线柱要靠近电源的负极。
教师通过引导应使学生明白:双量程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中有一个是公共的接线柱标有“+”或“-”。如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如果
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
(2):如何确定电压表要使用的量程?
[生]电压表的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 [生]如果能判定被测电压不超过15 V,可以先用“0~15 V”的量程测;如果测出的电压不超过3 V,可以改接“0~3 V”的量程,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使用电压表。现在请两位同学将电压表接入我们开始连接的串联电路,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另两位同学一起在原来画出的电路图上加入电压表,并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端。 全体同学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师]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如何读数呢?
读数时,首先应该看清选用了电压表的哪个量程,知道满刻度表示的电压值。第二,要看清该量程下一大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每一大格又分成了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第三,看清测量时,指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然后读出来。
如果指针没有指在刻度线上,而是指在两刻线之间,该如何读数呢?
电流表、电压表都不需要估读。测量时,指针的位置离哪条刻线近,就按哪条刻线算。 电压表、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同学们一起归纳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板书:二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三、小结
利用如下的表格,请同学们填写.
四、作业:
P.6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