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库存管理方法
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简称库存管理。而现代管理学则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今天,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了现代库存管理方法。
现代库存管理方法
一、准时生产制库存管理方法(JIT)
JIT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看板等工具的应用,保证了生产的同步化和均衡化,实行“适时、适量、适物”的生产,效果明显。
JIT的基本原理是以需定供、以需定产,即供方(上一环节)根据需方(下一环节)的要求,按照需求方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要求,将生产物资或采购物资,不多、不少、不早、不晚且质量有保证地送到指定地点。
看板管理是JIT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是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他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看板管理方法按照准时化生产的概念把后道工序看成用户,只有当后道工序提出需求时,前道工序才允许生产,看板充当了传递指令的角色。
看板的机能: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改善的工具。
二、ABC重点控制法
ABC重点控制法的基本点是:将企业的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管理时,对金额高的A类物资,作为重点加强管理与控制;B类物质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C类物资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上述ABC三类存货中,由于各类存货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控制方法:
(1)对A类存货的控制,要计算每个项目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尽可能适当增加订购次数,以减少存货积压,也就是减少其昂贵的存储费用和大量的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为该类存货分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以加强日常控制。
(2)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事先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同时也可以分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来反映库存动态,但要求不必像A类那样严格,只要定期进行概括性的检查就可以了,以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
(3)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它们为数众多,而且单价又很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对这类物资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常用的是“双箱法”。
所谓“双箱法”,就是将某项库存物资分装两个货箱,第一箱的库存量是达到订货点的耗用量,当第一箱用完时,就意味着必须马上提出订货申请,以补充生产中已经领用和即将领用的部分。
三、经济批量法(EOQ)
经济批量法是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时常用的一种以量定期方法,是指根据单位产品支付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批量的方法,也是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时常用的一种以量定期方法。
(1)在一定时期内,确知某项库存的耗用量/销售量,这一数量在分析期保持不变。
(2)每次订货成本固定不变。如订购原材料所花费的定单费、接收验货费用等。
(3)单件库存储存成本固定不变,如仓库保管费、保险费以及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等。
(4)库存能得到及时补充,因而不考虑保险库存。
经济批量法的应用是有一定限定条件的,或者说其应用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分析对象的使用或减少必须是均衡的。
四、再订货点库存法
再订货点是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单位数。一旦存货量低于再订货点即补给订货。当需求量或完成周期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须使用合适的安全库存来缓冲或补偿不确定因素。
再订货点=采购提前期消耗量+安全库存。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提前若干天数购入存货,提前的天数就是订货提前期。一般情况下,订货提前期应等于交货天数。提前进货的条件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就是再订货点。一般情况下,在考虑到保险库存时,再订货点(R)的数量应等于交货时间(L)与平均每日需求量(d)之积再加上保险储备量(B)。再订货点模型的表达式为:R = d x L + B
五、库存盘点实践法
(一)定义:
盘点,又称盘库,即用清点、过秤和对帐等方法,检查仓库实际存货的数量和质量。
(二)任务:
查清实际库存量是否与帐卡相符;
查明存货发生盈亏的真正原因;
查明库存货物的质量情况;
查明有无超过储存期限的存货。
(三)目标:
确保帐、卡、物相符。
库存控制的基本功能
按功能区分,库存有五种基本类型。
(1)波动(需求与供应)库存。这是由于销售与生产的数量与时机不能被准确地预测而持有的库存。
(2)预期库存。这是为迎接一个高峰销售季节、一次市场营销推销计划或一次工厂关闭而预先建立起来的库存。
(3)批量库存。要按照物品的销售速率去制造或采购物品往往是不可能或不实际的。
因此,要以大于眼前所需的数量去获得物品;由此造成的库存就是批量库存。生产调整时间是确定此类库存时的一个主要因素。
(4)运输库存。这是由于物料必须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而存在的库存。
(5)屏障(或投机性)库存。使用大量基本矿产品(诸如煤、汽油、银或水泥)或农牧产品(诸如羊毛、谷类或动物产品)的公司可以通过在价低时大量购进这些价格易于波动的物品而实现可观的节约,这种库存就叫屏障库存。
考虑一种典型的成品,它可按每年12 批,每批1000件来制造。每个月,库存将收货1000件。如果均匀地使用掉,则现有数将平均为500 件――其平均批量库存就将是500 件。
为弥补需求波动,可能额外持有250件作为后备或安全存货。因此该物品的平均总库存量(等于平均批量库存加上安全库存)将为750 件。为迎接即将来临的一个假期,那时工厂将关闭,可能要给库存再加上250 件,这就是预期库存。如果此产品要通过远方的分支仓库来分配,则在主厂与仓库之间还将存在在途的运输库存。
什么是库存
一般有两种回答:①跟成本与财务有关的人认为库存是金钱,是一种以物料形式存在的资产或现金。②跟作业有关的人认为库存是成品、原材料、在制品或产品中使用的物料。毫无疑问,库存具有价值,特别是当买进或卖出公司时,它们的价值总是表示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资产额一方。然而,库存如何转变为一笔利润(任何资产都应赚回利润),或者至少同样重要的,它赚回了多少利润?实际上毫无例外地,从财务观点看库存的人都深信库存越少越好――从错误的理由得出的一个正确的结论,并且是对待真实资产的一种奇怪方法。
库存是指企业所有资源的储备。传统上,制造业的库存是指对企业产品有贡献或组成产品一部分的物质,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和外购件等;服务业库存是指用于销售的有形产品以及用于管理的低值易耗品。
库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生产和流通的前提,没有库存,正常的生产和流通就不能维持;另一方面,库存又是生产和流通的负担,库存需要占用一定的资金,企业还要负担库存物质的保管费用,承担库存损失和库存风险。因此,库存不能没有,但也不能过多,而且是越少越好。
库存管理,就是库存物资的管理。它包括库存业务管理、库存物资品种管理、库存成本管理和库存量的控制管理。重点是库存控制管理。
由库存的二重性可知,库存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保障供应,二是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这两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库存控制的基本流程
库存管理的内容包括:
(1)入库管理。信息输入,购入发票――入库单――验数量质量――堆码存放。
(2)出库管理。信息输入,销售发票――出库单――提货,验数量质量,清点提交。 (3)库存汇总。平时流水账。
传统库存控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储备量保证供应,不缺货,谋求“保证供应而又最小的储备量”。而现代库存控制的任务是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其关键在于“保证供应”,允许缺货,利用总成本最低来权衡决策。
库存管理要遵循“经济性原则”,管理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带来的库存成本节约。库存管理者需要在库存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之间寻找平衡,100%的客户服务水平往往不是最佳选择,企业总是寻找在达到“满意”的客服服务水平基础上的最低库存量。
猜您感兴趣:
4.库存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