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宪法>选举>

18世纪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状况

俏霞分享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祥地,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普选制的国家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18世纪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状况,希望大家喜欢!

  18世纪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状况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祥地,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普选制的国家之一,其选举制度不仅仅对英国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像美国等这样的西方国家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当然,对于正在进行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其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英国是最早实行代议制的国家,但其初衷并非是为了人民的民主,它的产生还要归功于英国中古时期的君王和贵族们。具体说来,代议制政府向上可以追溯到当时英国国王和贵族们为了解决国家的一些问题譬如税收、战争等所召集的议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来自各个阶层,代表他们的利益。正是在这些会议上,代表的产生导致了选举制度的萌芽,选举代表和协商国是的形式也成为代议制的历史来源。

  在英国历史上,除了早期的贵族政治时期的选举制度,其选举制度从一八三二年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进行了近十次的改革。这些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扩大普选权的改革,第二阶段是二战后以建立普遍平等原则为核心的选举制度的改革,目前这一改革仍在进行中。

  英国选举制度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从部落社会到中世纪末这段时期,这时期的选举制度可以称为贵族政治时期的选举制度。顾名思义,贵族政治对这一时期的选举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贵族政治的传统有影响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经济因素和政治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指土地、商贸和税收对选举制度的影响,政治社会因素则包括四个方面:部落民主传统、血亲复仇传统、法治传统和贵族政治传统。总之,选举萌芽于英国封建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是贵族政治斗争的直接产物。这种部落民主和法在王上的政治传统持续地提供制衡王权的民主思想,也为选举的产生铺垫了理论基础。

  从十八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开始,英国的选举制度随着经济的变化也开始改变。在这个时期英国的工人阶级参与政治和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愿望逐步增强,这种要求集中的表现是争取普选权运动的开展。以此为背景,第一个选举制度改革法于一八三二开始实施,该法注重于两个问题:重新分配议会议员的席位和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但是,这次改革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比如议员人数与人口的比例各地区差别还很大;贵族在议会中仍占有绝对多数议席等。一八三二年改革之后,英国到二十世纪初和二战前相继又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相继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妇女的选举权问题;二是居住和收入限制问题;三是选举区选民人数与议员人数的平等划分问题;四是平等选举权问题即解决投票中的复票权问题。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开始了民主政治的重建工作。比如废除了复票制和对“简单多数当选”进行改革。在工党的主持下,英国对“简单多数当选”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英国下院选举和地方议会选举仍然按照简单多数选举的方式进行。第二,在苏格兰议会和威尔士国民会议选举中,引入“额外议员制”,实行混合选举制度。第三,创立被爱尔兰议会,并在其选举中引进单一可转移投票制。第四,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实行记名比例代表制。

  综上,英国现代选举制度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们主权理论,确定于各种选举制度和理论的比较以及具体的英国国情因素,发展于精英民主理论的模式。选举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政治民主建设提供借鉴。

  引起英国选举制度变化的原因

  1688年光荣革命后,土地贵族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后来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受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英国掀起改革运动的高潮,和统治者顺应民主潮流也密切相关.具体如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通过了第一次议会选举改革法案,降低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一些衰败选区,给予一些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标志着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卖出的重要一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通过第二次改革法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通过第三次改革法案,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