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劳动法>劳动假期>年假>

3年没休带薪年假有赔偿吗_3年没休带薪年假赔偿规定

俏霞分享

  职工要是没有休年假可以向公司要求赔偿吗?公司有没有的赔偿?关于赔偿的规定是什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3年没休带薪年假有赔偿吗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3年没休带薪年假有没有赔偿

  年假,指给职工一年一次的假期。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凡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2008年1月1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还指出带薪年假不包括国家法定节日等相关规定。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因此,单位安排休的年休假比法定标准低的,应该要支付3倍工资。

  不过《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所以有些单位也希望和员工达成谅解,由员工出具自愿不休年休假的证明,给予1倍的工资。

  未休年假可以折薪补偿

  案情简介廖某于1995年1月10日应聘到某美艺公司工作,离职前任生态馆馆长、月平均工资为1870元。双方签订过二次书面劳动合同,最后一次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8日,廖某因未获发当年8月份工资而向某美艺公司提出离职申请。廖某2010年度之前未休年休假,2011年及2012年年休假已休。2013年10月,廖某向某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请求某美艺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33660元、未休年假工资40800元。某美艺公司认为:年休假工资并非工资报酬性质,廖某主张2011年以前的年休假工资已经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应予驳回。廖某于2013年10月主动申请离职,不符合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廖某认为:未休年休假公司属于工资范畴,仲裁时效期间应自劳动合同解除时起算,不存在超过仲裁时效期间的情形。裁判结果仲裁机构认为:双方确认的劳动合同、工资表、员工花名册等证据证明廖某1995年1月10日至2013年10月7日在某美艺公司工作,某美艺公司承认廖某自提出申请后一个月即同年11月8日起未上班,可认定双方于2013年11月8日解除劳动关系。

  据此,廖某与某美艺公司之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应确认为 1995年1月10日至2013年11月8日。未休年假的工资属于劳动报酬范围,某美艺公司未举证证明在廖某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已安排年休假或支付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某美艺公司依法应向廖某支付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第三款“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的规定,将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界定为劳动者因未享受年休假而依法应取得劳动报酬,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的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调整范围。本案中,廖某于劳动关系终止期日2013年11月8日前已经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并未超过法定仲裁时效期间,某美艺公司上诉提出廖某超过法定仲裁时效期间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本会不予支持。某美艺公司存在延迟发放的情形,廖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某美艺公司应按廖某的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廖某在某美艺公司工作18年,因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故某美艺公司应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为22440元(1870元×12=22440元)。律师说法本案争议焦点之一就是年休假工资报酬争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实务中,如果仅仅就休多少天的问题发生争议,显然属于休息休假争议,定性及确定追诉时效并不难。争议比较大的,往往是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应该如何定义,发生争议之后,追诉时效如果界定?一、关于年休假工资报酬如何定性。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愿意将年休假工资报酬同“二倍”工资相提并论,引用类似的思路来解决年休假工资的定性问题。部分企业HR认为,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300%工资报酬中包含100%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而其余200%,不应属于劳动报酬。对于劳动者来说,这实质上是一种“福利待遇”,是对劳动者未休年假的一种补偿性质的福利;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实质上是一种惩罚性质的赔偿,类似于“二倍工资”,是对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休年假而未安排的一种惩罚。因此,年休假工资不应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报酬。此外,劳动法研究专家中持类似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如我国劳动仲裁鼻祖级人物范占江先生,同样认为未休年休假工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与劳动者提供的正常劳动相挂钩的工资报酬,而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单位的原因致使劳动者未享受法定福利假日,而由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一种福利性补偿。持类似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少,在相关博文中占有一定优势。对于这种“福利补偿”说,我们认为,理解劳动法律法规应该有基本的立场和底限,“利益倾向性”解读并不能达到劳动法“劳动者本位”立法意图,以致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立法尴尬局面。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第五条第三款事实上已经规定得相当明确:“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什么是“年休假工资报酬”,可以肯定的是,年休假属于国家法定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可以享受的休假,与元旦春节国庆等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区别在于,这个法定假时间并不固定,它是有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由劳动者申请后经用人单位审批后即可以享有的特定天数的假日。如果这些特定天数的法定假日没有休,那劳动者在做什么,是在上班。法定假日上班,那就有加班工资的问题,这里按照300%支付的工资报酬完全符合劳动法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规则。道理很简单,劳动者在法定假日上班,用人单位支付的就是法定假日的加班工资。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顾法规的明确规定,不顾年休假的法定假日的原始属性,非得要将“年休假工资报酬”理解为一种“福利”,如果这仅仅是一种“福利”,那作为有自主分配福利的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将此“福利”取消呢?二、关于年休假工资报酬的追诉时效。事实上,解决了如何定性的问题,要确定适用不同的时效就变得简单了。如果认为年休假工资争议不属于劳动报酬争议,而属于一般劳动争议的范围,自然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申请仲裁一年的时效,而不应当适用该条第四款的特殊仲裁时效规定。

  而如果确认年休假工资报酬属于劳动报酬,则应当适用特殊时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年内劳动者可以追诉他所有在职期间未休年假工资,不受该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年假的休假方式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企业有统筹安排员工休带薪年休假的权利,而安排员工休假本身同时也是企业的义务。然而有企业却错认为年休假应该由员工向公司提出申请,如果员工不申请,则视为放弃带薪年休假。其实,根据规定,只有当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并以书面方式放弃休假时,企业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在其他情况下,应当由企业进行安排。

  实践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由员工申请。这种方式虽然人性化,但是企业方比较被动。当发生员工休不完、没申请的情形时,责任还是在企业身上,风险仍由企业方来承担。

  2.由企业安排。这种方式较为生硬,但是无法律风险。实践中由企业在淡季安排集体休假,也有安排在节假日前后的,还有将带薪休假日分摊到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要求员工休假的。

  3.两者结合。建议采取这种方式,即由现有员工申请或者由员工在每年年初作为休假计划,然后公司再根据员工的计划进行安排。等到下半年度,员工仍然没有休完年假的,再由公司提醒或者直接进行统筹安排。这种方式即兼顾了员工的心理,较为人性化,又能防止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少数企业的年休假天数远超法定带薪年休假。有人觉得这是好事,是企业福利好、人性化的体现,怎么会存在风险呢?因为法定带薪年休假全由法定,企业的假期是可以通过制度来自主确定的,如享受条件、休假方式以及没有使用完假期的处理等。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的话,将增加企业本身的风险。根据规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也就是说,企业如不区分开来,高于法定的假期也将按照法定带薪年休假执行。所以,我们建议企业能将法定带薪年休假与企业自身的假期做一定的区分,不仅是假期的定义,同时也包括休假的方式等。


猜你喜欢:

1.年休假未休工资怎么算

2.离职后年休假未休工资怎么算

3.2017带薪年假补偿

4.2017-2018公务员年休假补贴最新规定

5.2015新劳动法请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