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防骗手册>

大学生防骗的经典案例

李婉分享

  会治安的日趋复杂,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往往在我们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的大学生身上打主意,借结交之机、推销或招聘之名,变换手法,施展骗术,引诱学生上当。那么,到底大学生该如何防骗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相关案例,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防骗案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

  某日12点多,正在午睡的Q君接到一个电话,声称是自己的一个同学正在做同学录,要求告知自己学校专业、宿舍和家庭电话,昏昏沉沉的Q君毫不犹豫的告诉了对方,继续睡去。

  过了不知多久,忽然电话又响,对方说是公安局正在办案,让其配合公务关机3小时。当时Q君没有多想,又刚好1点半有课,关上手机拿起书包就去教室了。

  上课中Q君想起中午的事有蹊跷,就还没等到三小时,3点多下课后就开了手机。过了不久马上接到家庭电话,电话那头的母亲无比焦急,几乎声泪俱下的问他现在感觉怎么样。

  Q君莫名其妙赶忙细问,才知道1点40分左右,有人打电话通知其家长,说是孩子在学校出了车祸,正在抢救,并称自己是Q君的老师,并给其家长一个汇款卡号,要求家长汇急救款两万元,才能马上手术。

  而家长打孩子的手机又打不通,以为真的出了事故,由于爱子心切其父已经去汇款的路上了。这时Q君方知这是圈套,母子俩说明情况后,立即告知已在银行的父亲,及时避免了损失。

  防骗小技巧:

  学生可给家长留学院(部)、宿舍、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方式,告知家长遇事不要着急,通过学校老师了解清楚事情真相。同时学生不要轻易把自己和家里的联系方式及个人相关信息告诉给陌生人。

  大学生防骗案例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Z女父亲身患重病,家庭经济较为困难,为此,Z 女非常苦恼。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哥哥”,该人听Z说了家里的困难后,给Z买了一部价值不菲的手机,还先后给Z汇了5万元,取得了Z的信任。

  后来有一次,该“哥哥”称给Z准备了3万元,但身份证掉了无法汇钱,让Z前往他的住处取。毫无警惕的Z去了该名男子住所后,该男子提出要与Z发生关系。Z不从,逃走。

  之后,该名男子经常打电话骚扰Z,Z根本无法正常生活。后来,该男子还向学校投诉,说Z骗其5万元人民币。

  防骗小技巧:

  如今网络已成为同学而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受骗的事件也越来越多,同学们在网络上要保持警惕戒备的心理,面对陌生人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家庭情况。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诱惑往往是无理要求、尽情骚扰的开始。如果同学家庭经济遇到困难,可以向学院(部)老师反映,不要轻易接受或相信社会上陌生人的帮助,这些所谓的“帮助”其背后往往是陷阱。

  大学生防骗案例三:校园贷之后又一个“坑” ——培训贷

  山东莱芜职业学院学生黄宇(化名)称,从自2016年8月14日开始,他经常接到贷款平台的催款电话和短信,催他偿还2016年1月底贷的1.98万元。

  和黄宇一样,百余名山东、北京等地大学生与北京凤凰精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凤凰公司)签订了《个人成长投资协议》,约定学生通过向么么贷或名校贷平台贷款的方式支付凤凰公司培训课程费用1.98万元,再由凤凰公司分期还给学生。

  然而,贷款还没还清,凤凰公司却宣布将申请破产。黄宇认为自己遭遇了诈骗,警方在审查后称没有犯罪事实而不予立案。

  防骗小知识:

  1、以工作为诱饵,布局贷款圈套

  2、是无息贷款是假,高息贷款才是真

  3、是贷款容易退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