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防骗手册>

理财投资的防骗技巧都有哪些

李婉分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将自己的积蓄进行理财投资,但是,骗子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打捞一笔的机会。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财投资的防骗技巧,希望能帮到你们。

  理财投资的防骗技巧

  1. 先保护好自己的财富,再琢磨怎样保值、增值。

  2. 买理财产品,先搞清楚你的钱究竟交给了谁。银行存款风险低,因为你的钱交给银行,哪怕银行倒闭也有国家承诺的存款保险;国债风险低,因为你的钱交给中央财政,国家负责未来还钱;至于保险和基金,虽然有可能让你觉得不划算,但钱交给这样正规金融机构,起码不会跑路。理财的钱交给银行、基金和保险这三类金融机构,对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3. 任何打着国家兜底旗号的理财都不要轻信。国家不会随便给理财产品撑腰,有红头文件也不行,有领导合影更不行,哪怕号称去鸟巢开会依然不行。

  4. 在银行买理财,和买银行的理财,是两码事。有不法分子会钻银行的漏洞或打着银行的旗号行骗。要买到银行确实在销售的正规产品,不能让钱进了骗子的口袋。

  5. 在银行,可以一口咬定只买“银行自己出的R2风险以下的理财”。银行自己承担责任的“银行理财”会有“产品说明书”,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发行机构肯定是银行,里面的各种条款也只涉及你和银行,不会出现保险公司之类的其他金融机构;第二,会注明从低到高的产品风险等级:R1-R5,而风险在R2以下的可以放心买。

  6. 一定要问,急用钱的话能不能提前取出来。高收益和随时可取,是分别向左和向右跑的两只兔子,想同时抓住非常困难,到期前不能取的理财产品才是主流。对那些既能收益高还不影响随时提现的理财产品,要格外小心。

  7.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问买的理财是不是“保本保收益”。面对这个问题,对方答复越是斩钉截铁,越要多个怀疑的心眼。道理很简单,真正有资格说“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非常稀少,国债和一小部分银行理财才可以说自己保本。越是没人管,越敢号称保本保息或肯定没问题;越是监管部门盯得严,越不敢随便说自己保本。只信保本却不看谁承诺保本,容易吃亏。

  8. 不想在理财上费心思,买国债准没错。每年3月至11月,通常在每月10日当天早上发售国债。国债收益率不错,急用钱损失点利息就能在到期前取出,五年期国债每次都是需要抢才能买到。

  9. 不要被误导选择不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比如把存款变成保险,保险虽然是正规的理财产品,可是到期取钱就变成了退保,手续费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如果没搞清楚,就会有受骗的感觉。

  10. 保险可以从意外险开始尝试,一份保全年的意外险其实很便宜,有了它就不用每次坐飞机火车的时候单独再买保险,可以省点钱。

  理财平台的诈骗手段

  一、是对公司背景进行包装。

  有些P2P平台纷纷夸大其词,甚至伪造各种资料,博人眼球,蒙骗客户。

  有的宣称获得具有国有企业股东背景的企业注资或持股。

  有的公司虚报融资,没有获得融资,谎称自己获得了融资;获得了融资的故意夸大融资额。

  还有一些平台会注册很多企业,伪造一种企业帝国的形象;有的会选择把办公场地设立在最昂贵、地标性的写字楼里;有的会把注册资金虚高到几个亿……

  二、是资金存管宣传成资金托管。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只要是做了资金托管,投资人的投资资金就能顺利流向了借款人,那么P2P中介就无法摸到这笔钱,自融、非法集资(用于高风险项目)、卷款跑路就能很好地从根本上杜绝。

  很多平台只做了资金存管(实际的资金调拨权还在平台手里),却宣传成托管,骗取投资人信任。

  三、是对风控能力和对风控流程的包装。

  夸大风控团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背景,同时刻意夸大风控技术的专业性,一些平台的风控团队都是虚无的,基本就是信息录入员。

  四、是对项目进行包装。

  对于一些涉嫌违规的项目和业务模式,包装成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很多平台在项目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甚至在担保物及相关文件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有些平台会美化项目,例如,把一个普通的中小借款企业描述成重点企业。

  五、是对担保进行包装。

  担保公司不仅要看真假,还要看保证作用,避免“担而不保”。

  很多平台有意无意地把把一般担保混淆成连带责任担保,把一般公司担保混淆成融资担保(保证作用融资担保最高、连带责任担保次之、一般担保最差)。

  理财诈骗受害者的特征

  一、对高收益的追逐,带有投机或者赌博的心理;

  理财者有一个观点,做这些理财,就是要高收益,否则为什么不存银行,或者买银行理财产品?

  这其中其实很包含了投机或赌博的成分。比如3M这种金融互助骗局,3个月回本,是完全超出常理的回报,但是照样有人杀进去,赌的就是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侠。还有虚拟币,如维卡币之类,采用传销手法,设立高额的拉人头返现。

  二、对广告宣传的盲信、缺乏理性分析的能力和意愿;

  理财类的广告,核心都在于给平台进行背书,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比如夸张的广告手法,都是为了突出公司的实力,营造一种安全感。

  很多投资者看似非常谨慎,实际上却往往懒于推理,简单依据这种广告传递的信号进行决策。这种决策方式,需要的精力最少,也最容易掌握。并且人们往往还有一种幻想,“就是即使这个公司出问题了,也会有人来“兜底”,“国家不可能让这种公司垮掉”。

  三、喜欢跟风,大家都投的,就是安全的;

  除了包装营造出来的安全感外,随大流也为这些投资者带来另外一种安全感。所以很多平台,没有透明地公开数据,一味刻意夸大投资者的人数。在一些报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人踩雷,往往周围一群人都被波及了。

猜你感兴趣:

1.比较好的理财方式

2.投资理财小知识

3.投资理财的十大禁忌

4.最适合投资理财赚钱的7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