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防骗手册>

老年人防骗都有哪些小技巧

李婉分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诈骗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而老年人往往成为骗子诈骗的首要目标。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防骗的技巧,希望能帮到你们。

  老年人防骗的技巧

  不泄露:

  许多老年人常常在受骗后仍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怎么对我们家的情况那么清楚呢”。的确,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骗子们知道得“太多了”而选择了相信他们。所以,一定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因贪图小利小惠而轻易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信息让别人知道了,这往往是麻烦的开始。

  不轻信:

  一方面,骗子为了设计骗局会做大量的工作,按“剧本”行骗是常有的事;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也为骗子行骗提供了便利,电信诈骗等新式骗局打了许多人一个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不轻信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不轻信陌生人的来电,不轻易回陌生号码的短信,不给骗子“表演”的机会,这是避免上当的高明做法。

  不汇钱:

  钱是骗局的终点站。许多骗局走的路线是“放长线,钓大鱼”,用一些小利小惠当诱饵,诱骗老年人。有的骗子会在最 开始真的给老人的账户上打钱,次数多了之后老人便会放松自己的警惕,骗子们就会趁虚而入。一定要守好“不汇钱”这最后一关,理性地分析遇到的事情。

  老人常见的诈骗手段

  1、街头诈骗

  手段有切汇、换汇、兑换外币等。嫌疑人选择的作案地点多在银行、储蓄所及金融网点附近,以获取利益为诱饵,几人共同作案。手段主要是切汇抽张、调包。

  2、以易拉罐、有奖销售中奖等手段诈骗

  嫌疑人选择的作案地点主要集中在车站、小区楼下、中型路口等部位或小公共汽车上。手段为其中一嫌疑人开罐喝饮料喝山异物,其他嫌疑人围观,看后告其异物为中奖凭证,争相抢购,最后将该异物以高价卖与事主,达到诈骗的目的后嫌疑人相继逃离现场,作案人多为二至五名男性.

  3、以拣钱、分钱手段诈骗

  发案地点以楼前、楼下、邮局门前、车站、红绿灯路口处、银行、金融网点附近居多。手段多为其中一嫌疑人“掉”钱到事主身边,其他嫌疑人上前要求与事主“分钱”,后借机用“假钱”换走事主财物,达到诈骗目的。

  4、以借打手机为由诈骗

  发生地点有停车场、餐厅、酒楼门前、过街桥上等地。发案地多为交通方便、人流量人、便于逃离的地方,嫌疑人多为一名男子,以向事主借用手机为名,乘事主不备,将手机骗走。

  老年人受骗的原因

  渴求: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求是相对更强烈的。不法商家抓住的就是这种心理,对保健品功效进行夸大的虚假宣传。

  暗示:

  不法商家善用“洗脑”策略,请专家、名人授课,同时雇人假扮被治愈的“患者”。潜移默化,让消费者逐步相信了他们那套说法。另外,还会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从众:

  商家会首先突破社区里比较有话语权的老人,给他们一些甜头,让他们去宣传,带动其他老人。

  孤独:

  保健品销售人员,对老年人态度特别好,经常嘘寒问暖。这让老年人,尤其是独居、空巢的老人感到被体贴、被关注。而且销售员上门拜访的频率比较高,有时也会说一些自己的琐事,有的老年人听后就会带着同情的心理购买保健品。

  诈骗的特点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既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将财物由被害人转移到行为人一方。“虚构事实”,是指捏造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事实。虚构事实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部分虚构。“隐瞒真相”,是指对受害人掩盖某种客观事实,使之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交出财物。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猜你感兴趣:

1.大学新生的防骗小技巧

2.老年人防骗的小妙招有哪些

3.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方法有哪些

4.大学生防骗的小技巧都有哪些

5.投资理财的防骗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