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防骗的小技巧有哪些
每当到了毕业季,很多大学生都纷纷开始找工作,而骗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了。那么,大学生求职的时候,该如何防骗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大学生求职防骗的小技巧
一、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
在求职者正式进入单位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二、谨慎签定劳动合同
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三、发觉被骗,及时报案
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但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求职者应该根据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投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求职者可以找劳动部门;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四、提高警惕心
由于近期刚踏入社会的学优较多,不法分子会以各种方式骗取毕业生的家庭电话,打电话联系其家长,谎称该求职者在某地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要求其家人将款项汇到某帐号上。
大学生求职常见的骗局
中介骗局
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
招聘会骗局
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电话骗局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这些电话一般以“268/168”等为开头,毕业生小心提防即可。
合同骗局
“磨刀不误砍柴工”,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试用骗局
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承诺骗局
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职位骗局
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
(1)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
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里读书,社会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感情用事,见到自称是“落难者”就想“慷慨解囊”,结果疏于防范,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2)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贪心是受骗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心等非分之想。一些同学往往为诈骗分子所开的“好处”、“利益”所吸引,不加深入分析,不作调查研究,自认为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结果却“鸡飞蛋打”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有求于人,轻率行事。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之事,能否如愿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如果不辨青红皂白,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友,弄不好会上当受骗。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急于成名爱慕虚荣而无意戒备;想谋到理想工作而到处“寻找门路”等等。
大学生求职防骗的小技巧有哪些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学生防骗的小技巧有哪些
下一篇:网络兼职防骗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