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宪法>党章>

党章中的德才兼备的原则是什么

俏霞分享

  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党章中的德才兼备的原则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党章中的德才兼备的原则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原则和标准,对于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原则和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培养选拔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把革命化放在首位。20世纪90年代,针对干部队伍整体新老交替的严峻形势,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鲜明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强调要把干部的德摆在首要位置。党的以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时代内涵。总的来说,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保证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要解决的是“选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德,是指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才,是指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德与才都不可或缺,但德与才比较,德是第一位的,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和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政治品质、道德品行不行的人,才干越强干坏事的能量就越大。因此,我们党选人用人,一贯既看干部的才,把才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更重干部的德,以德为先决条件,突出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现实生活中,看一个人的才比较容易,而衡量一个人的德则相对难一些。那么怎样衡量干部的德呢?就是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对德表现好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注重选拔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干部,注重选拔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注重选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注重选拔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

  党的干部路线简介

  指选拔任用干部所遵循的根本准则。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党的干部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的具体体现。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原则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任人唯贤"是指"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德才兼备"是指提拔干部的两个条件:(一)政治立场的坚定,不是投机家,不是空头革命家【有"德"】。(二)工作的能力【有"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情况,我们党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进入新的世纪,江泽民代表我们党又提出了"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主张,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