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优秀读书笔记

宁静分享

  人在有挫败感,压抑的时候,发泄并不是好办法。不妨与先哲交流吧。

  他(周扬)说:“我只喜欢富丽的色彩,至于宗教的精神,我也曾从佛教画中追寻他们的天堂……等等的观念。”我说:“他们是先有了佛教思想,佛教情绪,然后追求那种色彩来表达他们那种思想与情绪的。你现在却是倒过来。而且你追求的只是色彩,而你的色彩又没有感情的根源。”

  佛教画不是不可画,而是要先有强烈、真诚的佛教感情,有佛教人生观与宇宙观。

  从哲学角度来说,这里表明的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对于绘画而言,对于所有艺术形式的作品创作,都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学艺术的,固然要学艺术表现技法,但这仅能将你与外行区分开来而已。真正要达到一定高度,就一定要对该艺术形态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譬如,学书法的临苏东坡的《赤壁赋》,倘若作者对《三国》中的赤壁故事很熟悉,又对东坡词作特点有所了解的话,下笔自然有神。豪放旷达之气,是在肤浅的技法学习中得不到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是诗圣杜甫写出的一句名言,这十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古往今来,凡是富有责任感的文人与作家,都将此奉为座右铭而镌刻于内心。因为“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文章是存世千古之事,好文章影响极其深远。一个好作家应该明白自己在写作上的得失,把写文章看成开启人类智慧的千秋大事。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网络发达的今天,文章已经成为人们赚钱、炒作、诽谤、恶搞的工具。肮脏的口水往博客上一吐,就算作一篇文章;半裸的照片往论坛里一晒,就算是一篇文章;随意发泄的胡言乱语往空间里一堆,也算是一篇文章!

  不管是普通网民,还是那些着名非着名写手作家,都早已忘记了这句本该是所有文人的座右铭。现在好文章太少,发现的眼睛也太累,如此恶性循环,文章如何再承担起“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的使命!

  最磨折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那种疲乏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复精力),而是操心(worry)!

  倘使练琴时能多抑制情感,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可以减少疲劳。

  老子问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头:“你的牙齿还在吗?”老头说:“不在了。”老子又问:“那你的舌头还在吗?”老头说:“在。”这个简单到枯燥的故事给我们阐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无为”境界,即“刚强者死亡,柔弱者常存”的道理。

  傅雷上述一句话真的很有道理——让人遭受心理折磨的,让人提前衰老的,正是操心;真正让人疲劳的,也不是体力,脑力的,而是精神上的情感泛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些人把得失成败面子等看得太重。过于争强好胜很可能只落个灰飞湮灭的下场。压力太大的时候,怒气难消的时候,换种泰然自若的心态。少皱眉,少操心,做根柔弱的舌头又怎么样呢?至少不用像刚强的牙齿一样粉身碎骨。

  练琴一定要节制感情,你既然自知责任重大,就应当竭力爱惜精神。好比一个参加世运的选手,比赛以前的几个月,一定要把身心的健康保护得非常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场竞赛。俗语说“养兵千日”,“养”这个字极有道理。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乃血肉之躯,可人的一切行为都由精神控制。普通人与圣人的区别,或许就在于前者是感情的奴隶,而后者主载着感情。

  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夭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想到一种人,在为了追逐金钱耍弄权术的沼泽中越陷越深,最终自我毁灭。他们的目的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是纯洁而高尚的追求。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以赚取金钱作为手段。那些走火入魔的人,老只注意“赚钱”这一达到“幸福生活”的手段,最终却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最终在铜臭味中被毁灭。傅雷的话,是在提醒儿子,不要在艺术道路上走火入魔;我们多想一步,警戒自己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走火入魔。

  gainscomewithmaturity[因日渐成熟而有所进步]

  expecttheworst,hopeforthebest[作最坏的打算,抱最高的希望]

  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humain①,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XX家XX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XX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之所以把这三句话放在一起,是因为这都是我从小到大父母经常给我灌输的思想。幼年时对做人原则的纠正,读书时代告诉我“坏处着想,好处着手”来缓解压力,成年后又告诉我成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作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傅雷推荐数目:《世说新语》、《人间词话》,少看些娱乐新闻,少听些伤情歌曲,读些古籍,对于人的修养、心智大有裨益。文科学生必读,学理科的也更应该增加文学修养。文理兼修,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的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会,发展不出。

  想到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倡优,即古代音乐人,他们低下的地位由此可见。

  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让人忍俊不禁。有矛盾的时候,换种心态:人生要是没有他们,也忒他妈腻味了吧!苦恼,也是一种享受。

  妈妈是对的,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党的感情。

  妈妈总说小时候的我是她看到现在最可爱的孩子,奶奶也会在我伤心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地站在我一边。永远不要嘲笑母性的感性,因为母性的伟大就在于它的盲目性。

  我知道这也用不着多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做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我的人生哲学,如果说这算作“人生哲学”的话,就是遇到坏事,告诉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好事,提醒自己福祸相生。

  有人说中国之所以犯罪率高,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没有信仰。有信仰的人会知道什么是罪过,相信犯了罪过一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我没什么信仰,也不信算命。但我冥冥之中一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遇到盛极的事,必须提醒自己,上帝是公平的,这时他或许已经给你安排了潜在的危机。如此考虑,反而能督促人谨慎处世,正确行事。

  修养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技巧也得长期训练,切勿操之过急。静下来多想想也好,而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我比较喜欢看那些学理科的同学些的文章,最近也推荐一个学理科的兄弟也应该时常写些文章,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不是为了博得点击量,而是为了督促自己思考,用傅雷先生的话说,就是“强迫自己整理思想”。因为一个人,倘若在一个阶段以后不懂得来个回顾,他大概也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

    2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