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对联>

黄山楹联集锦

玉珊分享

  黄山位于安徽,是中国安徽省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安徽省的文化传承地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黄山楹联,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楹联摘抄

  位于文殊院象石之右的立雪亭,面对石笋 ,前有深壑,后有群松,旧有对联:

  去一天地;得一天地。

  明人余书升曾在石笋 建颖林庵,楼上供佛,楼下为静室。庵四周峰峦奇异,气象万千。旧悬陶题联:自疑骑日月;我欲小蓬莱。

  吴静川题慈光寺联:

  就这里看破禅机,下乘、中乘、上乘,解脱因缘十二;

  从此地参透妙谛,取法、执法、非法,定慧世界三千。

  注:“因缘十二”即“十二因缘”,为佛教三世轮回最基本的说法。

  清代歙人吴退旃题写慈光寺僧人幽雅生活的对联:

  洗钵乍分蕉上雨;弹琴时引竹间风。

  清代显官,歙人曹振镛所撰描写慈光寺的对联:

  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

  胡子庆以黄帝在黟山修行炼丹的神话传说立意,作黄山慈光寺联:

  跌宕炉鞴,婆裟火烛,看自三十六峰,头头是道;

  影为形本,声是响根,历尽八万千岁,滴滴归源。

  听涛亭距慈光寺约一华里,过亭以后,前山奇景方正式拉开帷幕,旧有楹联非常贴切地道出此亭在黄山的绝妙位置:

  过此成仙侣;回来无俗人。

  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古代有二幅描写玉屏楼地势的对联:

  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尽;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因文殊院后依玉屏峰,前有文殊台,左青狮,右白象,清代萧山人高枚以佛教用语撰联:

  蓬飞九品为黄海;狮吼一声下玉屏。

  在金沙岭上的辨源亭,旧有顾锡畴题联:

  丹液一杯;渐江千里。

  位于后海芙蓉岭下的芙蓉居,四面环山,溪水绕流,院内有名贵的古花木,繁花似锦,芳香扑鼻。院中有一圆池,日月映照,如浴水中。描绘这一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门联为:

  养得翠池常浴日;乱飞花雨且耕耘。

  散花精舍原址为明建散花庵,旧有楹联:

  经残花雨外;僧散佛香中。

  在引针峰下,明末僧一心和其徒雪奇建引针庵,因峰而得名,孙鲁山题有:“平乐净土”匾额,并题楹联:

  引针一线衣珠露;笑指千峰觉路开。

  黄山疗养院原址为紫云庵,因座落在紫石峰麓,后倚紫云岩,故清人赵子良题联赞道:

  紫石云烟作屏障;青天风雨走蛟龙。

  紫云庵又名茅篷庵,面对溪壑,翠竹拂檐,住持僧悟千曾自题匾额“黄山一茅篷”,后歙人蒋龙章重书匾额,并题联:

  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院依紫石,门开曲径一茅篷。

  紫云庵前原有紫竹林一片,故紫云庵观音神龛的对联为:

  紫竹林中观自在;莲花座上现如来。

  黄山观音寺联:

  音可能观,观遍黄山开慧眼;士可以大,大如沧海显婆心。

  光明顶之西旧有普贤庵,庵为明万历时建,曾有楹联:

  奇妙脱凡蹊,果到峰头始信;光明凌绝顶,直从天外飞来。

  清代钱塘人汪夔一题黄山石室联为: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黄山松是黄山的奇景之一,旧日的狮林精舍有这样一幅楹联:

  近听风声如笛;远闻松涛似海。

  狮子林,景多而集中,昔日狮子张嘴的地方为观音庵,明代诗人余绍祉曾题联,太平县令陈九陛书写: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

  黄山楹联推荐

  余绍祉为桃花溪秋景题联为: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

  余绍祉还题联,将黄山列为天下第一山:

  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余绍祉还有一联描写黄山云:

  松生绝壁不知土,人住深崖只见烟。

  位于狮子林的古轩辕庙有徐文长题联:

  神力可通三宝殿;声威当比万峰高。

  从苦竹溪到云谷寺的路上,可观黄山三大名瀑之首的九龙瀑,瀑水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壁上九折而下,一折一潭,每折百余丈,宛如九条白龙腾空飞舞,极有气势,清代天绅亭有联赞道: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八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枕头峰下乌龙潭近处有新月亭,俗名“乌龙亭”,因亭柱上刻有20字对联,故该亭又名“廿字亭”。石柱上有柱联一对:

  四面远山绕二水;一潭星月照孤亭。

  “廿字亭”亭柱上还刻有20个字对联:

  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

  乌龙潭刻像石有联: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在白龙潭侧,旧有乡雪亭,联为:

  水声千涧雨;山气四时秋。

  黄山楹联精选

  位于丞相源的骊珠室,实为竹篱茅屋,丘若太题额,并有楹联:

  深隐不妨浮白兴;穷愁常抱草玄心。

  在翡翠池边岩壁上的“寿”字石刻旁有一联:

  普慈莲花,大生大化;黄山妙果,寿世寿人。

  相传李白来到黄山黄帝源,听说夫子峰附近罗村的碧山有位叫胡晖的学士,即专程探访,于村头问路。后人在问路处建“问余亭”,并题联道:

  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清末民初海宁人陈方镛在《楹联新话》中记载了其友人李寅生青年时泛舟至湖北访黄鹤楼后,顺江而下至黄山的经历,李氏登上天都峰后振衣长啸,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于是手书一联:

  访鹤倚层楼,曾过晴川留爪迹;寻僧登绝?,要将云海荡胸怀。

  清代婺源人齐彦槐游黄山时,应山僧彻公之请题联:

  松山绝壁不知土;人在深崖可处烟。

  1914年初夏,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文殊院两位高僧的导游下,遍游黄山全貌,并曾书赠一联给翁松禅师:

  名山大好吾家有;游客昔评天下无。

黄山楹联相关文章:

1.关于黄山的对联

2.关于陕西的对联

3.2016贺岁对联大全

4.茶文化对联大全

    215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