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篇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以为父亲安顿好妻子,去救儿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一
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这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它让我想象出那位父亲挖了36小时,而且不停歇,肯定非常疲劳,我们通常学习4小时就叫苦连天,而他为了完成诺言却坚持了下来了,那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坚持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如果他当时放弃了,就不会再见到自己的儿子。
父亲救出儿子,当然离不开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在废墟下心中一定充满信心:爸爸肯定在找我,他会遵守自己说过的诺言!只要他活着,一定会救我和同学出去的!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总会跟我在一起!接着他组织大家:“大家不要慌!总会有人救我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救我们出去!在这里,不乱动,总会出去的!再坚持一会儿!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不能放弃!”
坚持,创造奇迹。如果父亲不坚持救出儿子,儿子不坚持等待父亲,他们就不会在39小时候相见和拥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二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里的一句话。
一想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文章中的主人公阿曼达和他的父亲。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似一棵小草,在天灾降临时,也许就会被天灾夺去生命。但是这对父子,在大自然的灾害来临时临危不惧。父亲怀着不放弃一丝救孩子的希望,而儿子阿曼达也怀着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的心理来接受困难和考验。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让这对父子又团聚了。
老天可能会关上一扇门,但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要以为一件事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就像汶川大地震一样,全国人民心连心,各地群众自己送来了救命的物品,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从废墟中就出了许多生命。终于,如此之大的困难,我们也克服了。
所以,我们要像那对父子一样,遇到困难勇于面对,不能半途而废。今年夏天,我就克服了重重困难,登上了黄山。黄山“飞来石”景观是我向往已久的,从早上出发,我和爸妈一路走,一路喘,马不停蹄地向飞来峰进发。可是来到山脚我傻眼了——那么陡,那么高啊!原本不恐高的我想打退堂鼓了。可是,我这一路气喘吁吁地爬了大半天,不就是为了一睹为快吗,不能白跑一趟啊!可我就是小腿肚打颤。妈妈看出我的心思,大声说:“悦悦,加油啊,你看我体力不如你都爬上来了,你也不能落后呀!”爸爸也在一边说:“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到现在都没让我们扶一把,一定会完成自己的心愿。”听了爸妈的话,我鼓起勇气,扶着石壁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山顶。站在“飞来石”旁,望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我的心胸一下子变得极其舒畅。眼前起伏的群山,连绵的云海尽在我的脚下,这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害怕,尽然来到峭壁边扶着栏杆嚷着要妈妈给我拍照,留下这难忘的一瞬间。
现在,每当我看到当时留下来的照片,就会想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我将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像地震中的父子一样,永不言弃!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三
今天,我专心致志地读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片文章,深受感动。
课文主要讲1994年,美国洛山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3个同学的传奇故事。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这段话写得是儿子阿曼达在得救时,先让自己同学离开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谦让才能获取别人的尊重。
然而,我和阿曼达比起来,是多么渺小,真是天地之别。记得有一次,我和同桌罗文强,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结果老师讲得内容我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作业也错了许多。当老师问我怎么一回事时我的脸“唰”的一下红了。
合上课本,父亲救阿曼达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暗暗告诫自己,要以阿曼达为榜样做一个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四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地震中的父与子》。
内容是:有一次,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了妻子,奔向儿子的学校,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堆废墟。这位父亲十分伤心,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挖起来,别人阻挡他,他也一直挖,他相信儿子还活着,但别人以为他伤心过度快要疯了。他挖呀挖,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当他挖到第38小时时,他突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同时,里面还有十几个孩子。最后,这对伟大的父与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个事情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相互信任的重要和父爱的伟大!
如果,这对父与子不互相信任,后果会是多么悲惨。可能会饿死,渴死,闷死,被当作垃圾丢进垃圾场……,后果不堪设想!
信任是多么伟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之间、亲人之间都是要互相信任的。
我在这件事情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位父亲坚定地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这使我惊叹不已,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这到底是什么力量?
啊!我知道了。
这是父爱和信任的力量,那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每当我读这篇文章时,我都深深感动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五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坚持要从废墟中救自己的孩子。而其它孩子的父母看到一片废墟时都悲观失望地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不仅没有帮助他,还劝阻他,甚至以为他疯了。可他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坚持不懈地挖掘,终于创造了奇迹,救出了儿子和14名同学。
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真挚的话!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崩地裂,强烈的父爱给了父亲极大的勇气使他和儿子生死不离、永不放弃!这种爱,就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我从这对父子身上不由地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后发生后无数的感人故事!多少父亲、母亲在地震那一瞬间用身躯挡住了石板,救下了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需要勇气,勇气能创造更大的爱!
从这篇文章,我还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上星期,我生病了,不停地拉肚子。爸爸妈妈一晚上都没睡觉,一直守在我的身边。半夜时,每当我睁开眼睛,总看见他们在我身边,怕我脱水,我一醒就给我喂生理盐水。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父亲母亲对我的爱虽然不惊天动地,但平平淡淡的爱更令人难忘。
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有爱的世界真好!我要像爸爸妈妈爱我一样的去爱他们,像老师爱我一样的去爱老师,像同学爱我一样的去爱同学!用爱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把这种爱传递下去。我要实现我的诺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六
这学期,我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流露出的浓厚的父子亲情,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篇文章主要讲: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冲向孩子的学校,当时学校已倒塌,孩子生还的机会渺茫,别人都放弃了寻找孩子,只有这位父亲坚信儿子在等着他。父亲不停的挖掘着。最终在废墟里救出了儿子。
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倒塌的废墟上,一位满脸灰尘,双眼充满血丝的男子爬在瓦砾堆上挖着、挖着 ……当我读到“挖到第38小时”时,我不禁在心里赞叹:天哪!38小时!那可是一天半还多2小时,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父亲不顾安危和疲劳,去挖掘学校的废墟救儿子?是伟大父爱和他作为父亲对待儿子的责任心!继续读,我认为儿子也是非常了不起,他信任父亲,相信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然后,他就这样等待着父亲来救他,而且他不断给予同学们鼓励,让同学们有信心活下去。最令人惊叹的是他说的一句话:“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7岁的孩子,竟然会在如此危险的关头,让同学先脱离危险,若没有高度责任心和临危不乱的处事态度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比而言,我十分缺乏这种相互信任。当别人好心帮助我时,我生怕别人会搞砸了,所以就不领情;当别人耐心建议我时,我会考虑别人是否还另有图谋。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信任是双方共享的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特质。对别人的信任会自然而然地拓展你的胸襟。同时,你也赢得了别人的信任。这世界上,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七
读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在父与子相见时,他们的伟大,儿子伟大在能信任父亲和能安慰同学;父亲伟大在能为了儿子不惜一切,舍命相救。
信任父亲 安慰同学
在文中结尾前5。6段的地方有写父子的对话,“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儿子说过这句话说明了儿子深深的记着父亲说过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可见,父亲和儿子的情感和信任不是一天两天的,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父与子啊。
在文中有一句:“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样的句子,说明了儿子7岁就养成了能安慰别人,能鼓舞士气的好习惯,这也离不开父亲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让儿子有信心继续等待。安慰同学。
不惜一切 舍命相救
在文中有讲父亲用了38小时,不惜一切在废墟上用肉体的双手挖掘坚硬的钢铁,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样的狼狈,这样的执着,还突破了肉体折磨和精神折磨,这都靠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在现在的地震后,父母都会去拼命的找孩子,在汶川的地震中,有多少的父母和学生。孩子丧生黄泉,这是个悲痛的惨剧,但是在汶川的地震中,没有一个人像洛杉矶那位父亲那样去用手来挖掘废墟寻找孩子。洛杉矶的地震是6。6级,而汶川的地震之前是7。8级后来被改为8。0级,6。6和8。0之间是多么的遥远,而在一个中国和一个美国之间父子或母子的感情是多大的差别,一个是不惜一切舍命相救,一个是大哭一场、双手一摊、无助等待,这就是国际的差别,也证明中国人的感情远远的和美国的感情差的远。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八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时候会遇到患难、痛苦,或者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着一些意外的发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里面的父亲在困难中永不言弃,不接受放任的劝告,而在被地震震塌的学校里,苦苦挖掘,因为他知道,他经常对孩子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最后因为父亲的努力,终于把孩子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父亲这永不放弃,坚守信念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我的爸爸也不例外,上次在上海,由于我贪玩,我与爸爸妈妈医院里走丢了,我爸爸着急万分,最后把整座大楼都“扫”了一遍,最后才在大楼的电梯里遇见了泪流满面的我,我们父子俩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不管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还是别的地方的父与子,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爱。我听说过一对父与子,他们家境贫困,家里没有车也没有房,每天睡在大街的角落,父亲为了让孩子上幼儿班,攒了三年,终于攒够了。有一位好心人听说他们很贫穷,便开始注视他们,他想等他的孩子回来再借他们一些钱。他就这样等着,终于,他看见父亲背着孩子微笑着的走了过来。他刚刚要给钱,却看见疲惫的父亲拿起自己在工厂里拿来的两根钢管,他把钢管斜着放在石头上,把孩子抱上去让孩子顺着钢管像滑滑梯一样滑了下来,孩子笑着,他滑了一遍又一遍……那位好心人感动的哭了,泪水湿透了他的眼睛,他……啊,我读到这里,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是呀,这位虽然父亲很穷,但是这是他绞尽脑汁想出的一个好办法。这位仁慈的爸爸实在太好了,我被他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打动着。
父爱比一切都可贵,父亲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在灾难中,还是在平安稳妥的时候。此时此刻,我不禁高歌一曲:“世上还有爸爸好,没爸的孩子像根草,躲进......”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九
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一九四九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及他的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
为了能让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些,我的爸爸去苏州工作,他每天劳累地工作着,有时候累得腰酸背痛,但是他为了铺好我未来的路,能让我在更好的环境下成长,他还像往日一样工作。养着我们的一家。爸爸回来的日子,他就陪着我玩,给我们做好吃的,还督促我写作业。
爸爸对我要求可严格了,我的钢笔字写得越来越难看了,爸爸发现了,就去书店买了字帖,让我天天练字。我的学习退步了,爸爸就批评我。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吗?
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伟大的,爸爸是船,在这小小的我驶向彼岸。爸爸的爱是无私的,爸爸的爱是伟大的。我要向爸爸说:“爸爸,我爱你!”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十
我们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被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动了,父亲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
课文写的是有一年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儿子被埋在废墟下,父亲非常伤心。他想到曾经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知道儿子在等着自己,不顾一切要把儿子挖出来。有很多好心人劝他不要挖了,太危险,没有希望了。但他只是问:“你是不是帮助我?”人们都认为他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并救出了儿子和其他的孩子们。
文中的这位父亲太伟大了!他不怕受伤,不怕受累,人们都劝他,他也不听。因为由伟大的父爱产生的力量充满着这位父亲的全身。
我的家人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爱我,一到冬天,奶奶就会给我做暖和的棉袄;爸爸总是接我上学、放学,给我检查作业;妈妈不辞辛苦地给我洗衣服、做饭……,我也曾让他们操心生气,但他们依旧很爱我。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生病了,妈妈知道后马上赶过来,带我看医生,给我吃药、调理饮食,我问她累不累,她却说:“为了你能尽快好起来,我不怕累!”
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们也天天被父母家人的爱包围着。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帮父母做家务,不让他们操心,让他们天天开心,让爱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小学生《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