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

海露分享

有人曾说一部《倾城之恋》写尽了爱情,写尽了人生,张爱玲是40 年代上海沦陷区最走红的作家。她的小说以用讽刺象征和暗示手法探索人性为主,其主要对象是上海的青年男女。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欢迎查阅。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1

那些女子穿起华美的袍子,站在旧时光的影子里轻轻地画起一道浓眉。绿色和红色交错的灯光,暗暗地洒落,幻美的生活之后,人去楼空。---------题记

有人说,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

她喜欢写那些旧上海的故事。红男绿女,他们以为生活会变得很好,于是做着凄苦的事情。慢慢的,时间只是成为了一种虚幻,女人开始习惯把眉毛浓黑,涂上朱红的唇膏,深色的胭脂,以为那样,就可以把眼泪掩藏。

读张爱玲的小说,就像在听一个很近很灵动的故事,她自己是说,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她总是喜欢在作品里提到胡琴,只是某个也许只出场一次的人物,在某个角落嘶哑嘶哑地拉着它,在某个需要他的时候。就像故事的调子,没有什么起伏,却是两个相爱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远,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后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张爱玲曾经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经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记得我在看《半生缘》的时候,故事的开始就是,“……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载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她的小说总是一份感情从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淀的过程,让人觉得有些微微的苦涩,而其实那些人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只是更换了名字,却重复着相同的故事。

荒凉是因为繁华之后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内心总是一片为开垦的荒芜,而张爱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当。我们总听见人们称赞她有才华而不是伟大,大概也正因为她只是把故事讲给爱听的人。因为张爱玲也说过,生活是一件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所以她的小说女主角总是穿着不同的旗袍出场,也暗示她们隐隐相同的人生和命运,外表的美丽内心的空虚。她的作品总是看上去很华丽却是很安静的调子在讲述一个很普通的故事,读完之后才会恍然,原来张爱玲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女子。

泛黄的照片中,那个女子很安静地望向远方或者只是平静地看着。原来所谓的才华也不过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静,更多一些对命运的追问。喜欢在小说里开始把眼泪掩藏,慢慢的,眼泪就像手里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后是肆无忌惮的崩溃。我们就被她轻易地被带回到旧时光中,或许快乐或许悲伤。

爱上张爱玲的文字,如同倾城之恋,只是那一刹那的时间。而她的故事,正如一首安静悠长的歌,不会落空,因为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出不同的味道。

也正如李碧华所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2

爱情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有种爱可以让我们死心塌地,有种爱可以让我们备受折磨。虽然爱,虽然痛,但我们无法不爱,无法不痛,这就是“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之感,字里行间回荡着凄美。或许每一段故事都是她的写实,每一个字都是她哀婉的血泪!那个年代,女子终究是女子,文笔再好又如何?她所爱的人个个离他远去。晚年的她,如同凋零的花儿,让人心碎。但依旧暗香残留,每每打开她的书,我总能嗅到这股淡雅的香气,缠绕鼻尖,久久不肯离去……

爱情总是难为女子,爱情总是折磨女子,爱情总是伤害女子。这是我看到“第一香炉”这个故事的唯一感受。呵,是因为女子之泪太轻?是因为女子之心太卑微?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葛微龙,长着一张白白的瓜子脸,眼睛水灵水灵的。但在殖民地香港里,被阳光烤晒过的小麦色仿佛更合群。薇龙从香港来上海念大学,投靠了继承了前夫一大笔遗产,同时是当地有名的交际花的姑姑。薇龙何尝不明白投靠姑姑的结果?但她别无选择……看着满满一衣柜的漂亮衣服,薇龙的心里却仿佛有几万只小虫啃咬一般,不知滋味。就这样薇龙被迫见了许多的“上流绅士”,却总是没有姑姑称心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微龙男主人公乔斯。他们是在一场舞会上遇到的,当时乔斯还轻薄了她。本以为只是一场戏,但那次舞会后,薇龙的心开始日夜思念起乔斯,沉稳有序的心脏开始扑通扑通乱跳。爱情悄悄降临,殊不知悲剧紧随其后。乔斯本是富家子弟,薇龙以为嫁给他后不必再作“交际花”,可乔斯却说:“我希望有个女人可以养我”。呵,多么荒缪。薇龙却又因为爱放弃了挣扎,堕落黑暗中,可她是否了解,对于姑姑和乔斯而言,她只是一棵摇钱树罢了!

我该为薇龙哀?还是该为薇龙哭?都不是。因为她只是一个被爱捆住手脚的傻女子。

我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亲情为何全部拜倒在利益与金钱的面前,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女人的爱为何如此卑微,我已痛彻心扉,更以泪流满面!

爱情在张爱玲的笔下化茧成蝶无比凄美!悠悠长河中那一张张风华绝代的面孔已模糊不清,但那份倾城之恋却刻骨铭心!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3

一曲恋歌,倾国倾城!白流苏一个大家闺秀,范柳源一个落拓不羁的公子哥,演绎了一段倾城之恋!故事发生在动荡不安的那个年代,一如他们动荡不安的婚姻。

流苏,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却有着一段坎坷的婚姻生活,小小的年纪,毅然地做了离婚的女人。而在那个年代,离婚是很丢人的,况且还有家人的各种压力,所以她是很辛苦的,也许当初的她若知道结果是这么的煎熬与苦痛,是否会选择不离婚呢?然而一切都如期进行,所有假设都是空。也许是尝尽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心酸冷暖,激发了她要将自己的一生做筹码,是的,既然已经不幸福了,索性赌他一把,也许胜利了,生活会比现在好一些,也说不定!老天还真是帮忙,派范柳源走进了她的世界里。他就似流苏的一根救命稻草,要紧紧地抓住他,而这稻草也不是那么容易抓住的,他会随着风飘荡,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与其说他们在谈一场恋爱,不如说是流苏在打一场仗,她一直忐忑不安,揣测自己能否打赢这场仗。而某些事情的成功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香港的沦陷在别人眼里也许是灾难,但却成全了流苏,她终于得到了所谓的婚姻,终身有了依靠!

范柳源说的很对,人是很渺小的,为什么却要说出永恒的话呢。“爱情”这个词,总是给人以美好,甜蜜的感觉。热恋中的人们总会说些海誓山盟的一些话。譬如说:我要永远,永远地爱你!永远到底有多远呢,却没人知道。在平静的天空下说着甜言蜜语,说要一生一世的永恒,是否会想到有一天棒打鸳鸯,谁还能顾得了谁呢!少男少女总会相信那些痴傻的话,因为他们涉世未深,还不懂得什么是现实……若是懂了,也许就像白流苏与范柳源一般了,不会轻易谈“爱”了,它是一种奢侈品,奢侈的人享用不起它。所谓的爱情,也许就是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的一种结合。然而一旦彼此不再需要对方,也就是爱情枯萎之时,仅此而已。

正如《红楼梦》中所说:“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宝黛二人一见钟情,情深意长,却原来愁肠百转,抛珠滚玉,都只为那还泪一说,泪尽了,情也绝了。当初所说的永远,也只是不远而已。试问世间能有多少爱情经得起雨打风吹,山盟海誓最后还能有谁相信!茫茫人海,大千世界,谁能是谁的永恒呢?'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4

《倾城之恋》早被香港人拍成了电影,我没有看过,这是值得庆幸的好事:倘若之前先看了电影,看书时脑子里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阅读的兴趣便减了大半。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较早期的一个中篇,也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二十八岁的离过婚的没落大户人家的女儿——白流苏,回到娘家,惨遭哥嫂排挤,却意外地将其七妹的相亲对象——范柳原夺了过来。流苏和柳原都是精明的人,他们在感情上锱铢必较,不肯输对方半步,最后由于香港战争的爆发,战世的混乱才使两个相对无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苏是相当渴望这场婚姻的,正象苏青所说: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求归宿的心态总比求爱情的心来的更切,虽然“取悦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还是“笑吟吟”的。

相对于白流苏,我本人更喜欢范柳原,他在某些方面还是表现了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难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给流苏打了四次电话,前两个电话是争吵的,最后一个电话柳原这样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这在整篇小说里,是难能可贵的浪漫。小说的尾部很耐人寻味。“四奶奶决定和四爷离婚,众人都派流苏的不是,流苏离了婚再嫁,竟有这样惊人的成就,难怪旁人要学她的榜样。”令人莞尔。

掩卷之余,我更惊叹作者的成熟与事故。写这部小说时,张爱玲只有二十三岁,难以置信!何以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子,竟有着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笔触!难怪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天才,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作家。

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充满着小资情调和危险意味,王安忆曾说:张爱玲是虚无的。我在读张的小说时,更多的体会是现实的苍凉和生命的疑问。

一个浪漫主义者读张爱玲的小说,将会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折磨:因为要承受从梦想的巅峰跌落至现实底谷的打击。

于是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5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人说“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只是一个生长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离了婚,在一个特定的机会下结识了范柳原。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话:“在日常世界里,他们间存在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欢他用更优厚的条件前来议和。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倾城之恋的读后感高中相关文章

倾城之恋的读书笔记高中

高中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高中生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高中生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高二的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后感1500字5篇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读后感5篇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5篇

高二的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上一篇:红楼梦的读后感八年级

    下一篇: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

    9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