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
在窗外的小豆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希望通过反思,我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在学生心中是最最可爱、可亲、可敬的老师。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窗外的小豆豆,欢迎查阅。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1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着名作家、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作者用朴实的文风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老师——小林宗作校长,还有一个曾让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比头疼的孩子——小豆豆。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也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最最棒的是,他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的成长,了解孩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的出发点。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洗足池水虽然浅,却能打动伟人心”这样的校歌,只有几十名学生,几个电车教室的巴学园,其崇尚自然教育、还孩子自由天性的的教育理念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学园的上课方式。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那道题开始做。“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课也行,先上算术课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欢的小学生在写,后面的位子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在已经习惯了背着小手、中规中矩的中国小学生看来,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谭”,但这是真实的。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却很管用: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还有巴学园的音乐课,“能使人体的固有组织更为精巧,同时又能培养心灵节奏”的旋律教育法,它让孩子们用心灵去听,去感知音乐,而不只是死板板的教育,唤起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巴学园还在暑假期间组织像温泉旅行这样的各种集体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相处,彼此熟悉,高度的凝聚力使孩子们之间心理相容,朝气蓬勃。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个性及各项能力的发展。从黑柳彻子的后记中我们发现巴学园的小学生们最后都有着一个不错的归宿,这些都是巴学园成功的有力佐证。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黑柳彻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被表扬、被接受的幸福的环境中。在她的孩提时代,她非常幸福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师,这位“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的老头是巴学园的校长,在今天看来,他也是个极其伟大的教育家,他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就听小豆豆不停地讲一些她的故事,一听就是四个小时,还不停地鼓励她说“还有呢?”倾听孩子,这是种简单而又伟大的爱,但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像他那样连续听孩子四个小时,又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没打一个哈欠呢?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那种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也不是望子成龙般急切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这种爱体现在了他让每个孩子在午饭时带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种奇特的表达方式上;这种爱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饭不能说话的传统,让孩子们饭前讲故事,以保证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用餐;这种爱更体现在了他望着熊熊的战火燃烧着他的校园时,他却对着他的儿子说:“下次,我们要办个怎样的学校?”小林宗作的这份爱,比大火还要热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如此富有爱心的学生,让这把爱的火种传递下去,用爱的春雨去浇灌爱的种子,用爱的火花去照亮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不断地发现他们特有的品质;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因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在经过20年,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会如天上的繁星般数不胜数。
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看这本书,纯粹是处于偶然,可是一拿起来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我完全被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那天真、善良、纯洁、自然的行为和语言所打动。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作者平实朴素的文风,小豆豆随心所欲的流露,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我的心头流淌着温暖的感动。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2
《窗外的小豆豆》是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黑柳彻子所著。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因为碰到了一位赏识她的校长。结果,这位“有问题”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把自己在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而《窗边的小豆豆》出版以后,成了日本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并且被翻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在老师的眼里“小豆豆”是个顽皮、很难管教的孩子,在课堂上她多次吵嚷着跑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艺人”,她还许多次掀起课桌的 盖 子……,由于她不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走廊,最后被退学。所以,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当她走进了“巴学园”一个有很多大树和电车教室的学校;她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而且学会了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因为小林先生认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尽早期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精心呵护,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林先生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所以他能静静地倾听“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说话,给小豆豆充分的表达时间;他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来激发一个残疾孩子的自信。正是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中,小豆豆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还没有达到书中所描写的那种境界,可幸运的是我们正在改变着长久以来,呆板,公式般的教学,正在向人性化、自然化的趋势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像小林先生那样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不断地发现他们特有的品质;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把大自然给孩子们当天然的“教室”让孩子去观察与探索。而且还应像小林先生那样尊重儿童 ,用爱心与信任给我们身边的“小豆豆”们贴上永远撕不坏的好孩子的标签,使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3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于他一项出类拨萃的才能。”这句话是小林校长常常说的。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而且在以后他还经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学好,就知道捣乱,现在学校不要你了,妈妈只好再给你找一个新学校了。"小豆豆一定不会接受这个新学校了。
而中国的父母们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真的有用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孩子们诚然要学会适应社会,但适应难道就意味着个性的泯灭吗?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巴学园。那样的两棵树来做校门,改选过的电车做成的教室,饭前要好好嚼的歌,饭盒里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树木花草围成的篱笆围墙,还有每人一棵树的看似奇怪的规定……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同样是基于爱,很多父母并没有像小豆豆的父母那样宽松,或许在他们认为,爱的方式只能是教育与管理,而不是宽容与放手,或许在他们眼里,对于孩子的妥协就意味着放弃。当然,不是所有的方法我们都应该去接受,而我也并无意指责或评判什么。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童年,也都曾从教育的历程中一路走来。很多时候,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就如人所愿。书只是引子,我们却应该去承担思考的责任。
读了书的大部分后,我突然觉得我不再那么惊讶于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反而觉得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那,没有“不许”、“不能”、“不可以”、“必须”、“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们的话语;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老师与学生的等级距离;更没有学习带来的包袱和压力……此时,我更羡慕小豆豆了,真想变成小豆豆,那样我也可以去那既美丽又让人自由轻松的巴学园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会被小豆豆可爱又勇敢的冒险举动而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长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飞身跳入只盖有报纸的粪坑;与自己的小狗洛基相互扮狼而损伤自己的耳朵;小豆豆有一天单臂吊在树上,校长走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说,她看见牛肉也是这样整天被挂着,她今天想做牛肉……有趣的事情真是层出不穷,令人忍俊不禁。
一颗聪明、活泼的小豆豆,有幸落在了一片自由、开放的土地----巴学园。
一位睿智的校长,用他的爱心、耐心和童心,把巴学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4
偶然间在阅览室发现了这本书,感觉书名很有意思“小豆豆”,正好我的网名也是同样的音却不是一样的字“逗逗”。刚看到书名似乎想到渣滓洞的“小萝卜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感觉是一个多么悲惨的童年。但是大概的翻了翻就知道了,这个“小豆豆”一个是多么的调皮、可爱、天真的女孩,是很幸福的。这样的错觉可能与小时候的知识灌输有一定的关联,又似乎在嘲笑我的知识储备。
我看完了之后就寻找了一些这本书的资料,发现介绍说这本书的封面是粉红色的,我赶快仔细的看了看我手上的书,这才有点粉的感觉,可能我天生的对色彩比较的敏感,比较喜欢关注这些颜色。粉红色是一种由红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但是更准确的应该是不饱和的亮红色。粉红色通常与女人气质相联系,正如蓝色通常与男人气质相联系一样。粉红色代表了青春、稚嫩、浪漫、明媚、柔弱、性感、美好的回忆。我想这本书用粉色做书面的原因,可能就有美好回忆的含义吧。
这本书中都是一个个单独的小故事,读起来轻松幽默,在她的回忆里一个又一个的笑话,充满了自嘲与调侃。我很喜欢她在“缘起”里面的一段话,我感觉这句话也是贯穿在她写的《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以及本书《丢三落四的小豆豆》之中,这些都是她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以及在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思想。这段话是这样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可是,很多情况下,人们许终其一生都未能发现自己的这项才能,而选择了别的职业。像爱因斯坦或毕加索这样的人物,则是正好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这句似乎大家都能认同的话,关于成长:放开手让孩子自己飞翔;关于教育:根据每个孩子的喜好;关于爱:爱每一个孩子。我却感觉很有意思,就想到“是生活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生活?”这又是一个问题,我不想去想,太麻烦,可能是最近思想有些浮躁。我要用“小豆豆”的纯真、善良、积极、乐观的天性,来消除我的浮躁。
仔细的读“小豆豆”的每一个美好回忆,感觉很轻松、自在,似乎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平时我有的时候也是有点这样的“傻”。平时都是自由自在的,但是难免有的时候会心有不顺心的事情,难免有一些心情浮躁的时候。看了“丢三落四的小豆豆”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很幽默,最让我捧腹大笑的就是在医院的糗事,本想说“验便”却说成“粪”。笑一笑很开心,人也变得有精神、做事情也积极了,我感到了“小豆豆”带给我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态要靠自己调节,但是媒介很重要,“小豆豆”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让给我的心态变得积极、乐观,同时我也知道了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知识。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5
女儿被书中小豆豆快乐、有趣的巴学园生活所深深吸引,羡慕小豆豆那种自由、快乐的学习生活。而我更加钦佩巴学园校长小林先生那种因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施教书中记录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我读后曾无数次地感动,感动小林先生带给每个孩子的爱,那种爱是一位教育家发掘每个孩子优良品质的爱,在小林先生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作者也是在小林先生那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简单话语的鼓励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小林先生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处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而对照我们中国的父母们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真的有用吗?面对考试孩子被强迫在课外时间学这学那,其中有多少是孩子感兴趣的,无形把孩子的一些天性消灭在了萌芽中。我的女儿也同其他孩子一样在学英语、学口才,那天周六下午女儿学完英语,晚上又去学口才,我去接女儿时,看到那么多孩子参加培训班,想想孩子们真是可怜,本来是属于他们自由玩耍的时间被现代教育所剥夺了。
像这种跟风式教育又怎能培养出个性的天才,我想我们的下一代很难出现像书中那个从小热衷物理实验,整天摆弄酒精灯、烧瓶,最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阿泰了吧。孩子应该属于自然规律,家长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只有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孩子的优良品质,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我佩服小林校长是那样有耐心、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他第一次见面就当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听众,在校长办公室,小豆豆这个喜欢说话的孩子,竟能一口气对校长讲述了长达4小时关于自己的故事,而校长先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孔,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我想换做我们的老师或者家长能否做到耐心听一个六岁的孩子说四个小时的话吗?答案是:没有!当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在上课期间,她拿了长长的舀子,坐在厕所的掏口处,把厕所里的东西一勺一勺掏出来,在身边堆成高高的小山时,校长先生竟然只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没有惊讶没有呵斥没有嫌弃,有的只有尊重和理解,还有信任!我自问自己,假设我的孩子遇到这种问题,你能象小林校长这样处理吗?答案是:不能!如果是我,我肯定当场就会训斥他一顿了。为了让孩子毫无顾忌地玩耍,小林校长请家长给孩子们穿上最破烂的衣服到学校来;为了避免学生偏食,发明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有趣说法;为了让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洗去自卑的心理,提倡脱光了衣服在游泳池里游泳;为了让永远长不大的高桥君保持自信,精心策划了与众不同的运动会,让他轻松地拿走了所有的第一……可以说,巴学园里的一切一切都是校长精心设计出来的,为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尊自信的环境中去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而结果是校长成功了,“巴学园”里的孩子,都是自信自强的,除了个别英年早逝的同学外,他们长大后都成了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其实我们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为后人留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目前的教育者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特别是对待差生,我们是怎样做的?在小林先生眼里巴学园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好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成为我窗外的小豆豆,一个快乐的小豆豆。所以我也常常对女儿说:“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能行”的话。
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每个教育者,都来认真读一读这本《窗边的小豆豆》,领会下小林校长是怎样教育、爱护孩子的。尽可能让孩子们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一点,让孩子的心多一点自由。
优秀的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