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5篇600字

明健分享

如台湾作家张德芬女士所说“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我一生都将读它,因为它就是我自己。这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曲调,永远动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当下的力量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1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我读完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本要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的书。他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才能得到我们自己的体会,然后我们才会由这本书得到关于我们如何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些想法。

同时这本书,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许多语句都是比较晦涩,比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们理解这些有点深奥的语句,对于我们的内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于我们总是习惯于理性思考、喜欢用脑子,也沉溺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认同,还有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所以活在当下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们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

最打动我的是第84页的内容,上面提到,现在的人总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愿望实现的那一天,以为那样自己就会幸福了,实际上他们是在拒绝当下。

对啊,我们总是推迟了自己快乐的时间!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工作我一定是最最开心的人了,那时我一定会每天很满足;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人的爱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时我一定会很幸福;我曾经想过,如果我现在有了什么东西,我会多开心啊,我一定会是最知足的人,可是现在呢,因为我没有得到那个工作、没有得到那个人、没有得到那个东西,所以我现在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或者说我有什么理由快乐呢,那么多的愿望都没法实现。

后来,我得到了这个工作、得到了这个人、得到了这样东西,可是我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和幸福,烦恼依然存在,我仍然不开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现在不快乐是因为我还没有得到其它的东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东西,那么我那时候才会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这个样子拒绝当下的`,生活在等待中,读完这本书,我的体验是:人变得沉稳,不再那么焦躁了,不再因为后悔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费情感,也不再为不可预知的未来产生焦虑、不安、害怕。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活在当下的重要,让我知道下一秒的重要。我理解的当下就是接受现在的自己。我知道做到这点很难,但是我会努力去做的。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2

人生的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都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森林中是否有毒蛇野兽;没有人能掌握所有未知的命运;所以我们不可能去依靠外界的“施舍”和“给予”,只有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因为,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而这力量的源头就是我们—真正的信念!

—赠与我和我的同学们昙花经过多少个日夜,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悄然绽放。蝴蝶经过漫长的冬日,终于在一个初春的早晨,冲出丝茧化身为蝶。它们凭着自己的信念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生命是属于自己的画板,要由自己去着色。

“天行健,君子自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激励着多少后人!民间艺术家阿炳,谱出的二泉映月,演奏出了阿炳先生的苦难经历;演奏出了“几家欢乐几家愁”;演奏出了阿炳先生对人生的感悟;演奏出了阿炳先生坚强不屈的信念。当小泽征尔指挥完之后,他激动地跪下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阿炳先生,你的眼睛虽然失明了,可是你的心中却有一盏信念之灯指引你前进。只有在荆棘中磨练自己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历了失败就会留心于成功,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而失败与成功之间还有一种永存的精神—信念。爱迪生用了13年的时间,最终研制成了电灯。可是谁知道?爱迪生为了寻找灯泡的灯丝材料,先后研究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材料。他的一生忙碌于各种各样的发明之间,怀着永不放弃的信念,成为了名留史册的大发明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居里夫人还未发现镭之前,别的科学家都不相信有这种化学元素。居里夫人在质疑与嘲笑之间,怀着坚定的信念:一定会有的。最终她成功了,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3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是一朋友推荐我看的……她是一个资深“书虫”,还记得她推荐给我时的那股兴奋……她说“没想到人的思维可以如此奇妙……”。正是她的推荐,从上周日我才开始拿起这本《当下的力量》,过去的一周工作上事情很多,也是断断续续看了好久才终于看完…… 简单说来,这是一本关于灵修,关于人们如何通过努力有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焦虑的状态中的。这个努力就是“当下”,既不是沉湎于过去,也不是寄望于未来。 灵修!?是不是听起来很佛系……其实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也实在很难努力看下去……也许此类偏鸡汤类的书,对于我来讲很难提起兴趣…… 看完后我大致感悟:我们的大脑,正如书里所说,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是以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挥之不去的隔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性”或“存在”。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痛苦创造者,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它在思考我们的过去,担忧我们的未来。我们在犯了最大的错误的时候,认同我们的大脑,并认为大脑就是我们,而实际上我们远远比我们的大脑更伟大……(呃……写不下去了??) 也许是时间原因,也许兴趣使然,自己在阅读这本书时感觉有点走马观花……没能全身心进入书中,在今早和那位朋友交流感悟时还被一脸嫌弃……??因为我在交流时状态,一会恍然大悟,一会若有所思……大部分时间都是“书虫”朋友在疯狂输出……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4

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受苦或受情绪所困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从出生到孩童期,我们是淳朴、自然的,思维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们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饰什么,也不用担忧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观察社会和接受教育,我们的思维便逐渐控制和屏蔽了我们自然意义上的真实意识,使我们的自我感觉,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思维在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如财产、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等自我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失去了我们就会觉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寻找自我认同时,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的存在意识和对身体以及内心的完全支配。当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于是我们需要了解一种能够摆脱思维控制,且让生活更美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注意力关注于当下,活在当下。由于思维控制对外在的认同和关注,我们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过去就是在想未来的过程中,而很少享受和关注当下。就像我的朋友们一样,之所以痛苦难过,也不过是受因为夫妻之间一点点的不愉快,而无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时候不会出现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脑的用上心头,于是便想象着世界对自己是相当的不公,自己的付出换来了无尽的辛酸,以后我还会受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实上是当下是当下,过去是过去,将来还需要两个人共同的付出,闷着头,一根筋的时候,总是不能使自己的心态平静地放在当下。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5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我们拥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并有绝对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笑时,笑得那样开心;当我们哭时,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一个人。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不会累积任何的负面能量。  我们的身体渐渐成长,我们的内心渐渐丰满。思维作为人类一种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工具,显示了它的力量。思维让我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思维让我们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们把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忘记了。

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被思维所奴役了,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而我们所有的负面能量都因此而来。也许你会否认这点。但是你应该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话,当你用不着的时候是可以放在一旁的,可是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够停止思维?你是否感觉到你的大脑在永不停息地运转,即使在你有意识想获得内心的宁静时,可它仍然在耗费你的能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再专注,内心有担心、有后悔、有疑虑、有嫉妒、有恐惧、有愤怒、有伤心、有兴奋。并不是说这些情绪没有它的价值,它们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提醒。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无视这种价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场中。这种情况下,思维无法体现它对于现实提醒的价值,反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能量,阻碍着我们进入当下,使我们生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与后悔当中,使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与恐惧当中。这样,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在浪费,我们的生命不知不觉在流逝。这种负面的能量充斥在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中,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而如果不严重的话,又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视为理所当然。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5篇600字相关文章

《当下的力量》读后心得体会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自己对当下的理解

    75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