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读《生命册》有感优秀作文

斯祺分享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鲜活的灵魂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悲伤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读《生命册》有感

  我要收回之前说《生命册》是一本烂尾的书的说法,最近重读了这本小说,作为一部“巨著”,它的确不够宏大。它的叙事结构是松散的,对家乡人物的刻画是浮光掠影似的,它的主线不够明晰,主人公迷茫得有点单薄。但作为一本小说,它比许许多多书店贩卖的新书的确更有力量,它的力量在于语言,在于那粗糙的方言俚语,在于作者的沉淀,让我坚信,读下来,你对书中的人物会更有明白,你对自己的人生会更有感悟。读下去吧。

  主人公吴志鹏是无梁村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他受了全村人太多的好处,从一个婴儿开始,老村长就抱着他串门入户求婶子“给口奶吃吧”,大学又是占了全村唯一的推荐名额。这样一个受了恩惠的人,他的内心除了感激外,更多的却是逃离,他想逃出穷苦的平原山村,他最后到了城市里。无疑,他是发奋的,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起初,他想在大学教书评职称娶系花,但他走出了无梁村,他就成了全村人的救命稻草。那些给过奶喝的人的忙,能不帮吗?老村长的纸条,“见字如面”,这是给了他命的人啊,能不帮吗?但是,救命稻草只是稻草,他救不了全村的命,反而要被那些无形的手一同拉进河里了。他逃离了,不止是逃离无梁村,而是逃离所有跟无梁村有关联的人。吴志鹏,书里的“我”,成了一个没有根的人。

  我说过,这本书在12年的时候,我就读过,系列书再版的修改是好朋友波姐。当时读的确没有留下更深的印象,不然也不会在今年拿出再读。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佩甫的另一本书《羊的门》。这本《生命册》,我也一向没有把它当做寻根文学的代表,重读后,却有了体会,“我”最后逃离了,成了上市公司的股东,成了有钱人,四五百万,那是第一桶金啊,“我”把它铺在了床上,整整7层,睡在了钱上,最后踏实了。但是,“我”硌得慌,睡在钱上还是不踏实啊。而且,我总感觉背后有人,确切地说,不是人,而是一双眼睛,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被一双眼睛盯着,吴莉莉和小乔都问我,“你背后是不是有人呢?”

  能够说,结构无论如何变幻,从“我”的主线,写到拐嫂、梁五方、杜秋月、蔡总、春才,无论写到村里的哪个人,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正因,“我”的背后始终有一个人。那个人或许是埋在盆景里的老村长的一颗头颅,也或许是开了天眼的五方,“我”始终是提心吊胆的……一个没了根的人,背后却老是被一双眼睛盯着,能不害怕吗?但是这个害怕,这个凡事都要先慢一慢,却到最后救了“我”,否则,“我”是不是也早就和骆驼一样,从十八楼跳下去了呢?

  “我”是没有办法脱离无梁村的,正如作者在开头写的,“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有背景的,一个人的童年或者说是背景,是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我”也是有背景的人,“我”的背景,就是无梁村,是无梁村里那些把“我”奶大、让我背负了还不清的债的村人,就是这个“背景”,让“我”成了事。“我”的结局,是回到无梁村,但是债却还不完了,老村长临终前的纸条上写了“丢,我想听听国家的声音”,他是想要一台录音机,但是“我”给不了,等“我”能给的时候,人已经不在了,那些债,是还不清的,因此即使回到了无梁村,“我”也知道,回不去了。

  重读《生命册》,回忆起李佩甫写的《羊的门》,也是这样平淡的叙事,每一句话,他都是像讲给你听,你只是在听一个故事。听的时候,你也只觉平淡,听完了,回味一下,却想哭。不知不觉,听的人已经被感染了。主人公的小名叫“丢”,他一出生就被丢弃了,没有父母。他是独特的,但也是普通的,他如同所有有父母却离开了父母的人,所有逃离家乡,忘了本的人,但是真的能逃离吗?离开了,根在哪儿呢?每个个体,都只觉得自己也但是是离乡背井,有自己要过的生活。但是是活着活着,忘了一些东西,丢了一些东西?但是是觉得大城市的机遇更多,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不就行了吗?何必回去,何必回头?

  我的外公,还住在村里,村里只剩下不多的老人了。每每去,都能听到老人们谈着哪家孝顺哪家不孝顺的家常闲话?听到哪家老太被嫌弃,哪家老大爷生病是被活活气死的,每每我都疑惑,我问,那些小辈呢?怎样不劝劝父母呢?也没有人回答我的,老人间只是抱怨,他们自然也不用我去当热心的说客,也不想听我的义愤填膺。他们最多会说,作孽呢,语气里也风平浪静。他们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已经把生活过长日子了。

  但我总有不甘,却没有对策。别人家的事,我是没有资格说的。不一样的家庭有不一样的方式,外人多说一句也是不敬了。但我此刻总想到了一个办法,或许我早就在不知觉中这么实践了。但凡听说这家小辈是不孝顺的,我坚决不去和他交友做事。仔细一想,我所有的好朋友,无一不是对长辈敬重。和闺蜜聊天,她说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春耕秋收时,外婆总带她去田地里,路上会经过一个小卖部,外婆总会赊东西给她吃。她说,没想到啊,我是吃着赊的东西长大的。言谈间没有不好意思的自卑感,反而充满浓浓的幸福炫耀。即使嫁了人,她此刻有机会便去看望外婆。

  看完一本小说,总以为人生没有小说里那么激烈动荡,也没有选取考验。但或许有一天回过头,每一条路的每一个选取,都充满了二次可能,每个人都是在迷宫般的人生里走了自己的枝桠,完成了生命之树。每个人都是一部小说。

  读《生命册》有感

  读《生命册》当然是正因他得了矛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一个标尺,当你没有好书可读时,读获奖作品,最起码能保证不轻浮、不低俗的底线。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李佩甫和他的作品(原谅我的无知),开篇读第一章,就觉得熟悉异常,百度作者果然是同乡,亲切感油然而生,这种亲切感在作品里又一次次的加深加强。

  本书文如其名,是一部以我(梁志鹏)和骆驼为主线又有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人的一部生命画册,讲述的是这些人的人生经历。《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想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拥有那么多优越的条件”,起初我并不十分明白这句话,读完《生命册》之后恍然大悟。人之一生,放佛是一幢建筑,你这天看到的某人,是由他的童年、他的经历、他的见识等过去一砖一瓦组成的,你喜爱或是厌恶他的某一点,都是有其根源而不是毫无来由的。当你想武断的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在你的评语背后,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因素造就了这样的他?如本文的梁五方,一个专业上访户。上访户的形象,无赖、流氓、不明事理、给他人添乱。然而,上访户在我(一个基层工作者)并不陌生,外人看到的是他的无赖,他的没脸没皮,而我们却知道他们确实遭受了不公,这不公甚至改变了他的命运,令人无奈的是,愤其不公者如我一个小办事员,无力给他一点点帮忙,而有潜质解决他们问题的领导,基于工作忙、不知情以及对政治前途的考量种.种因素只会强制性的要求不得上访,却根本不会去解决他们上访的原因。虫嫂,一个脸皮厚如城墙的惯偷、一个不知廉耻没有节操的侏儒,却也是一个一切为了孩子

  、勤劳辛苦的母亲,在别人都挨饿的年代,她的孩子们正因她的勤劳、她的偷窃和不知廉耻不仅仅不会饿着,甚至还能吃饱,无知的孩子因饱腹而幸福,却在懂事后无比嫌弃这个让他们丢脸的母亲。以及梁志鹏、以及蔡韦香、以及骆驼、以及春才……,我们知道的是他们之后的成名或败落,我们就应知道的是他们经历了何种才至此。

  好的作品应如此,他会带给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思考,而不是仅仅给你讲个故事阅后即忘,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变迁、故乡的远去、城乡的隔阂,有很多语言能够去述说,却无一不显得无力而苍白,而好的作品如本书敢于将方方面面展示给你看,至于你究竟读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因人而异,但终归是有益的,哪怕你只是知道了有这样一个人情复杂的乡村、这样一批丰富生动的人~~

  作者的语言风格也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河南籍作家阎连科,他们的笔下,有同样贫瘠的土地、有同样善恶并举的村民、有同样五颜六色的村庄里的时光和声响,他们不吝于展示故乡的种.种不堪,而我们同样能读到“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正因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生命册》读后感

  行走在这茫茫尘世,看匆匆忙忙行走的他们或为职责,为欲望,为名利而奔走劳累。然而当天黑以后,夜幕降临。当心灵四处流浪奔波之后,他们是否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曾以为自己活在这茫茫尘世是累的。被疾病侵袭,被痛苦折磨,被欲望负累。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生命册》中一群群唱着生命哀歌的人,他们用一生阐释了活着的真谛,用血泪谱写了一部动人的生命册。因此,我才懂得生命之深,才知道活着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故事中的“我”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从社会最底层,透过大学这座独木桥成为了城里人。然而等“我”找到工作成了“吃国家饭”的人时,乡亲们纷纷找“我”来帮忙。各种繁琐之事使“我”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我不断的逃离,最终辞去了工作。和大学同学骆驼一同北漂,最终扎根于城市,成为了成功人士。然而最终也摆脱不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故乡是一个烙印,深深烙在“我”的身上。

  故事中“我”生命中的贵人“骆驼”,他执着,能干,精明。是时代的弄潮儿。他虽然身体上残疾,但却以自己的潜质,从最初以最残忍的方式——以命相逼夺得稿费,到最后为名利欲望奔走,机关算尽,在无尽欲望压迫下患上了抑郁症,最终以跳楼结束了生命。他的一生,拥有钱权名利,让无数女生追捧,然而他的无尽贪欲和欲望,一步步让他走上绝命之路。

  看完骆驼的结局,我不尽悲叹这世间无数为名利奔走的人,为名利劳累一生,最终却为名利而亡。故事中的“我”和骆驼算得上是社会上的上层人物。然而,最让人心酸的是那些挣扎在社会最底层,被命运玩弄,让命运随意摆弄的可怜人。他们活在社会最底层,为活着而拼命着,为生存而挣扎着。读完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故事中最让人心痛的要数那个活的最卑微的女生——虫嫂。她卑微而又艰难屈辱的挨过了一生。他不顾自己的贞洁与名誉,透过偷窃换取喂养丈夫和孩子的食物。用乞讨换取肉包子,满足了丈夫死前的小小愿望。然而当她得知正因自己的作风,自己的偷窃行为,使得三个孩子感到厌恶时,这时她开始去寻找尊严,发奋去改过自新。透过捡垃圾和卖血,供养了3个孩子成为了大学生。当乡里人都以为她要享福了,然而却遭到了孩子们的嫌弃。最终抱着那把破扇子回到村里病死老去。三个孩子却在虫嫂死后,为了破扇子里那几万元的存折而撕破脸。

  虫草的杯具不禁让人感叹世态之炎凉,生活之艰辛。然而那些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呢,她们和虫嫂一样,一样挣扎着,挣扎着……

  活于这茫茫尘世,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叹世事之无常。世事变迁,我们无法预料,一个人的命运又该如何?有时候,人似乎成了命运手中的玩偶。那个年轻时历经战场,叱咤风云,那个为感情而迁移他乡的老姑夫——蔡国宴。在乡里,是一个为乡里人操劳一辈子的村支书,然而年轻时却和妻子打了一辈子,年老时眼睛看不见了。却遭到老婆和女儿蔡韦香的无限欺辱,直到最后临死前想听听国家的声音(想有台收音机),这个小小的愿望都未能实现。

  或许当我们还在感叹,老姑父蔡国宴一生悲惨的命运,感叹世事之无常时。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人梁五方。他聪慧能干,是乡里有名的能工巧匠。然而却因自己骄傲自持的个性,遭到了人们的厌恶,因此被乡人殴打,并没收家产。从此他休掉爱妻,走上上访之路。20多年的上访之路,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使他最终走不动了回到了福利院。

  故事中因作风问题而被下放农村的农村老师杜秋月。经历了重重批判后,与刘玉翠成立了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当他经历平反,回城之后却逼迫刘玉翠离婚。最终在与妻子的顶撞磨损中成为乞讨者。让人不禁感叹世事之悲凉。奋斗了大半生最终却成了一个乞讨者。故事中还有那个让我们感到无限怜悯的人物春才,还记得无梁村的那句俗语——春才下河破。他本是村里能干的小伙子,他善良帅气,然而却正因青春时期的心理困扰。选取了自宫的方式让自己的大好青春香消玉殒。

  我不忍心再读下去了,也不忍心再写下去了,正因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是血与泪堆积成杯具。再写下去,我会在一个个悲伤的故事里压抑,痛哭不止。合上书的那一瞬间,我已泪流满面。为那些被命运辜负,被命运玩弄的人而哭,为一个个生命的杯具而落泪,为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而悲叹。我合上双手,为《生命册》里那些活着的人祈福,为《生命册》里那些逝去的灵魂默哀,愿仁慈的地母永安他们的灵魂。


相关文章:

1.基督__讲章

    3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