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精选《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邱妹2分享

  《小团圆》是张爱玲所有小说里最拙劣的一本小说,也是最真实的一本小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小团圆》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精选《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图书排行榜上《小团圆》高踞榜首好几周了,我也打破不读畅销书的习惯,读一读这千万张迷翘首以盼的小说吧。

  读完了《小团圆》,感觉就两个字:寂寥。

  这本书,怎么也择不开张爱玲自传的传闻了。字里行间,粉末登场的都是张一生中的爱恨情仇的各色人物。读完了,第一感慨,张才女,真是白描一流高手,写得丝丝入扣,精致曼妙。第二感慨,女子无才便是德,像张爱玲这么才华横溢的女子,太不容易获得幸福了吧。

  她太敏感了,有大家闺秀高屋建瓴的眼界;她太尖酸刻薄,也无怪她身边的男人女人都一个个要疏离。

  网上超级热烈讨论的是小说里的情色描写,给我印象最深刻也的确是关于KJ的一段,太有想象力了,也的确符合一个敏感女子的性体会。套用一句歌词:女孩,通通站到一遍,这歌里的故事就算都知道,若想真明白还要好几年。还有她对流产那种惊世骇俗的描写,太冷漠,太凄凉。唉,让人真的感慨万分,她哪里有过岁月静好的幸福团圆啊?但是也不得不学她那刻薄样子,人生就是如此,活该,受。

  篇二:精选《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小团圆》看完了第二遍。

  现在看书,总是习惯于先初略翻过,再来细读。

  大学的时间很多,看书的时间却远远少于以前。也许正因为如此,文学书籍看得越来越少了。

  这本小团圆,初翻时,容易看得云里雾里,主要是时空变换太快,一会儿南京,一会儿香港,一会儿上海,一会儿小时候,一会儿读书时,一会儿又是抗日时。再细看时,明白了套路,便清楚了好多。可以细细品味爱玲笔下,种.种细微的心理感触。

  其实挺喜欢,爱玲式的笔调,时时如露珠般闪现的句子。 很喜欢爱玲,她是那么一个真实的人!

  刚开始看了介绍,说里面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一交往过程,便想看看。实际看来,注意力全不在此。直到全书过了一半,他才出现。其实,全书更象是张爱玲一部自传,只是编年全被打散。把这些珠子按顺序串起来,便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子的成长,最后成为一个被针扎在胸口,仍复平静的人。

  爱玲的原话是:欣喜起来若狂,悲伤起来却不觉得,木木的。

  其实想想!

  我便也是如此。当一些事情发生,心中抑郁,但仍平复。

  又能怎么样呢?如同多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被信笺上的水浸湿过,只留下一团晕黄。那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故事,也终将成为一个晕黄的月亮,淡淡的,在记忆里温暖着彼此。

  所以,总须有个好的结束方式,以免回忆时,自己受不了。

  篇三:精选《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昨天终于把《小团圆》给看完了,很晦涩,不好读懂,特别是张爱玲写的他和她,如果稍不用心去读,就不下去了。

  这个书真不是畅销书,读者应该很少,因为太难读了。比世界名著都难读许多倍。

  读完整本书,发现张爱玲的文笔还是不错的。起码现在的作者很少能够有这种水平。把无聊的内容写成一部比较经典的小说。

  九莉是本书的主角,她的身边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她母球蕊秋,一个是之雍。

  九莉的母亲的优点是九莉身上没有的,即使她母亲很有耐心的教她。她还是不上路。

  九莉的初恋之雍是个花花公子。我想不通的是,九莉分手后,还要寄钱给她花,他不是深深伤了九莉的心吗,九莉怎么这么没有用,又是去挽回这段感情,又是寄钱给他用。九莉不是谈恋爱的高手,她怎么会写出如此多的爱情小说呢,看来她的幻想能力很强。还是她把之雍的爱情都写出来了呢?我觉得应该是后者,之雍写信告诉他如果和女人交往,发生关系。这种事情,九莉都可以忍受。她到底爱他什么呢,人不是都说爱情是自私的,但是九莉在于她的爱情,是个博爱的。她都可以忍受与别的女人一起分享男人。她的爱情是个变态,扭曲的,其实,她很轻松的与之雍分手了,她还是很爱之雍,她在寂寞的时候,无法忘记他的一切。她还是相当痛苦的。她为什么这么痛苦呢,是因为她没有真正的爱情,她没有品尝过真正的两个人的热爱。

  张爱玲的小说,我想我会只看这一本了,她的书对我来说,没有多大的学习的东西。

  篇四:精选《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看《小团圆》看得有些恍惚,其实前半部分的很多内容之前在张爱玲的其它作品中一再读到过,而心中隐隐期待的正是由她自述那段著名的斑驳陆离的情感过往。

  张与胡兰成的事多多少少知道些,不管是一身寂寞情迷云雨还是为才倾心唯此知音,总逃不开自愿委身汉奸的污名。张的文字令人恍惚,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始终蜷缩一隅,随时恍惚的人。在那个小角落里,家国恩仇不过是淡到可以忽略的背景,义务与责任感更无从谈起,这或许在于她自幼父母亲情缺失,连"爸""妈"都从来没有叫过的孩子,与任何人之间俱是隔膜——无人于我有责任,我又有责任于何人?更兼脆弱与敏感,便把恍惚当做自我保护的方式,让周围所有都不真切,不清晰,裹成一具模糊的壳,似乎不仅能滑开伤害,还能维持内部温度,至少可以令自己觉得不太冷。被迫形成的封闭及戒备如心结茧,只有渴望被填满的虚空在又迷惘又明确地等待。

  乍见某君,伊竟颇解衷怀,一句话,一个眼神,好比忽然被初春野地里的毛毛草搔进鼻孔,又痒又想笑。其实不过是随手拈起来,怎么之前却没谁这样做过?然后就陷进去了。不是不能早一点抽身,不是没见到伊拿着满把毛毛草在手里。或有因舍不得而忍耐的成分,更可能是习惯了勿施责任于人而若即若离地放任。一面清醒刻薄地批判,一面却任由自己混沌其中,保持恍惚。即便到"汉奸之妻,人人可戏"的那一日,她恍惚里瞬间坐上老虎凳,如此悲凉的一幕竟也能信笔轻轻带过,可见当时心茧之厚,层层包裹,他人无法触及也就罢了,自己更是碰也不碰。

  而胡竟是这样的一个滥人啊!小说正文前罗列出张与友人的有关通信,里面称其为"无赖人",提到当年之所以"雪藏"《小团圆》都是因为担心为其抓住利用,好在台湾政界苟延残喘,害怕为其连累而被拖下水。曾经爱侣而今如此避之唯恐不及,可以想见胡为人。

  无论真相是什么,后来人总是愿意当成传奇来回味。以前看电影《滚滚红尘》感动得稀里哗啦,现在想想,那里面的沈韶华性情激烈忘我,绝非张爱玲,而纯是三毛写照。男主角行止尚算收敛,乡下三人尴尬见面那幕也因戏里他窘迫嗫嚅的形象似乎并不如何令人厌恶。三毛大概只想拿大时代里众生对命运的无奈来做稀释剂,以泼洒她轰轰烈烈的"爱情即生命"的主题颜色吧。忽发奇想,《色戒》里易先生杀了王佳芝,倒象是看见张爱玲自己被胡兰成杀了,至少是她的某部分就此死了。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小团圆》以此段开头,又以此段结尾,而她终于可以不再等待。

  篇五:精选《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阅完《小团圆》已经好几天,一种貌似想写读后感的情绪像冤魂一样,总缠绕在指头上。因为近日工作量锐增,连续几个方案折腾得脑细胞严令十个指头久久地抗拒着键盘。近期记忆力急剧下降,书中人物姓名似乎快要忘却,今日终于征得大脑同意,可以用键盘了却这种叫读后感情绪的阴气,送其投胎还阳。

  读毕书却写下这么一个貌似不曾读明白的标题,实在愧疚。可是我不得不阐述这样一个事实:看到小说结尾,我终究还是没看明白,文中的主人翁盛九莉究竟和谁团圆了?

  为了说明我并不是囫囵吞枣地读完此书,自认为有必要慎重地说一下自己对《小团圆》的期待与虔诚,以及闹出的两则小笑话。坊间刚传出要出版张的遗作《小团圆》不久,为了一睹为快,我到网上搜了一篇名为《小团圆》的小说连载,看了开篇好几回没看明白写的是什么东西,一看评论方知是某些人枪版出来的。此其一。其二,到广州后不久,因无书看之故,便生买书之计(换书看久了,忘了要买书了)。一来住处附近没书店,图个方便;二来图个便宜;三来,各种盗版书看多了,便到离附近最近的一家即将转让的盗版书店去转转,一眼看到了《小团圆》。拿在手里问老板多少钱,答:"13.5一斤".第一次听到这么报新书价的,瞬间反映失灵,正好有个买主把书放在老板身前的电子称上,才搞明白老板那话的意思——这里的书卖价13.5一斤。盗版《小团圆》按重量计价8.5.按斤买的盗版《小团圆》质量实在低劣,不但错别字忒多,连标点符号都错!实在无法继续读之,扔一侧,在当当网上订购了一本正版精装《小团圆》,才得读完。

  可是读完以后,竟然很有些失望。一来是文中混乱的回忆和复杂的人物,不同时间的不同事件纠结在一篇简短的文字里,没有转折也没有过度,常常看得不明就里;二来在描写人物方面,以九莉为核心写了几十个人,很少写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看完以后感觉这些人物都像半个人。

  大学时代有一阵曾痴狂地迷恋张爱玲和她的小说,《白玫瑰红玫瑰》、《倾城之恋》这是两本能记住名字的张氏小说。书中的情节和句子已经忘得所剩无几,至少记得那些张爱玲的书挺容易看懂,似乎语句和结构非常顺畅,不像《小团圆》这么纠结。

  看了《小团圆》的序,才知道张写《小团圆》也曾那般纠结,多少有些明白了。书中的九莉其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张爱玲自己。全身心爱上一个四处留情不负责任的汉奸、保持着一种似有却抓不住的感情,那个时代同居应该是挺前卫的,像九莉那么勇敢和独立的女人应该不多吧,尽管书中的楚娣和蕊秋都是特别独立的新女性。也正因为她们,九莉才会过得那么没有安全感。我想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张应该常常泪流满面吧,那些悲戚的过去太容易触动女人脆弱的心弦。她没有心理描写也好,那种悲伤写得多了反而是做作。

  或许《小团圆》是张爱玲所有小说里最拙劣的一本小说,也是最真实的一本小说。

  她爱过的男人、爱过她的男人在她30岁的时候,没有一个属于她的,所以梦里那种战争和大考一样的惊慌恐惧和混乱,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她30岁的时候仍然像18岁在香港读书时一样,即使被炸弹炸死,也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会伤心。被世界遗弃的痛苦,大于心死的哀默!

  可怜的张爱玲!如果九莉就是真实的她,这个多情而又才华的女作家,一辈子真的太过凄苦!就像《滚滚红尘》的曲子,不论什么时候听,总充满着无尽的忧伤。自杀吧,也许只有这样生命才会轻松一些。

  女人、男人;爱、性;这是亘古的主角和话题,他们的故事历经悠久岁月,却往往在同一个轨道上相遇,或喜或悲!看完《小团圆》,触动着我身体里那种与张爱玲同样的悲情。

  摘抄书中出现过很多次的一句话:任何回忆都是忧伤的。她忧伤了几十年以后自杀了,再次证明回忆是毒药,记心不好并非坏事。
 


《小团圆》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小团圆》读后感范文

2.小团圆读后感范文500字

3.小团圆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4.张爱玲小说小团圆读后感(2)

5.张爱玲作品

    34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