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HT分享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

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常自我反思,提醒自己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才能学会创新,才能获得自我提高,从而去争取做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崇高教育理想、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人,继而去自我反思,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的意识。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而接近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思考,促进他们主动思考,思考得越多就越热爱。对于现在的小学生,体育课是他们放松心情的课堂,相比较来说较多学生喜欢体育课,只有极少数学生因为一些外部因素和自身懒惰问题抗拒体育运动。因此,我们教室应该通过一些小技巧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把学生当成朋友,让学生更加喜爱我们的课堂。

细细品读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个站在教师的各个角度获取经验的学者给我们的谆谆教诲,一百多条建议层层递进,让我阅读之后犹如醍醐灌,对于教育学生的理解更上一层台阶。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她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当学习困难的学生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它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对于体育学科,那些肢体不够协调或者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就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教育,及加倍的关心和耐心,以呵护它们幼小的心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教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教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学习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质的步伐。

3、做好工作计划,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统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备课,授课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4、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减少问题反复出现,从而提高效率。适时的总结,发现规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向成熟。

5、培养自律:要将碎片花的时间用于阅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主次矛盾,按照脑力劳动的难度进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养成严格的自律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学生及他人负责。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关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是静止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源自何处:从阅读中来,从知识的运用中来,从对你有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来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即教是为了不教!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

通过上课、辅导、观察,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变换多种方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学习英语一定要有好的习惯。学习英语和学语文一样,都是学语言的,要求语文大声朗读,因此英语更要朗读,甚至比语文读得还要多;课后及时复习相当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不及时复习就无法跟上下节课的新授知识;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则,自己能试着读出并根据发音写出单词的拼写。功夫用在平日,这点对自己和对学生都非常重要。

“兴趣是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把课本教活、教好。有了爱好,学生才能想学、乐学。我认为提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呢?

一、形式新奇,培养学生爱好

1、运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培养爱好

丰富多彩,形象逼真的画面,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提起学生们对英语的爱好,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英语,练习了英语。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爱好

开展多种有爱好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爱好的有效途径如开展简单的英语会话,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How old are you?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英语表演一些简单的小节目或老师给学生讲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等知识。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爱好.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增强实践机会,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二、组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为主。重在交际,在听、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前,老师首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吃透重点。在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努力将每个步骤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语言学习情景。可采用时说、时笑、时唱、时跳、时画的方式。表现出各种神态表情。引导学生投人角色,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使英语课堂成为”寓教于乐的学习乐园。

三、培养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在课堂上,教师从自己的举手投足向学生传递关爱、信任、期望等信息。以情激趣,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

这一年来,我在教学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多问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他们都热心的帮助我,如果有需要我帮助的老师,我便义不容辞和同事们的相处让我感到大家庭的温暖,这更让我信心百倍。

当一名小学教师,担任课程多,作业多,上课时间长,好些时候,根本没时间批改作业,只好在课间、晚上批改。自己刚接触小学教学,课程不熟悉,没有时间备课,只有占有晚上的时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班上的各种杂事都得老师处理,还有同学之间的事情,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都得完成,感觉做一名小学教师是有点累。但是每当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双眸,我的心里就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我深知一个教师的责任,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如今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我总是主张,教育一个学生,先要教会他如何做人,然后再谈到学习知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品性,没有对他人的爱心,没有对社会的责任心,那么这不是一个健全的人。要想培养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首先,教师自身要思想境界高尚。

教师是清贫的,但是清贫没有戳伤我们奉献的热情,每天披星戴月,深夜的烛光执笔,如春蚕吐尽情丝,如耕牛耕耘于龚田,这是汗水的浇灌,这是心血付出的剪影。为了我的学生,我甘愿付出。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它的性质不是金钱交易的劳动,是爱的趋势。金钱在这种高尚的行为面前轻烟般失去它的厚重。

教师也是富有的,那是心灵的充实和甜美,看见一颗颗幼苗在自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感动人,吸引人呢?

每次遇他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接触,都让我心中充满着感动。我在对生命的感动中完成着我每一天的工作。

现在我的感受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真好,孩子们净化着我的心灵,我塑造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4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

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

这个学期我抽出时间重新阅读了一本书叫做《教师的百分之一百建议》。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必须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思想理念,丰富自己的思维,使我们的思想持续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

当前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人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局限于学生,教育也不再是教师的专属特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使其形式多样灵活,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因此,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和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并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内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只有更新理念,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适应学习时代的需求。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遇到一位老者。年轻人好奇地问:“这个村庄怎么样?”老者反问道:“你的家乡又如何呢?”年轻人沮丧地回答:“我家乡太糟糕了,我非常讨厌它。”老者微笑着说:“那你还是赶快离开吧,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糕。”之后,又有另一个年轻人来到同一个村庄,同样问道:“这个村庄怎么样?”老者依旧反问道:“你的家乡又是怎样美好的呢?”年轻人兴奋地回答说:“我的家乡非常美好,我非常怀念家乡的人和花花草草。”老者满意地说:“这里也同样美好。”一旁的人们感到很奇怪,纷纷向老者询问为什么他前后说法不一致。老者淡然一笑,解释道:“你寻找什么,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以欣赏的心态去看待一件事时,我们会发现许多优点;而当我们以批评的态度去看待一件事时,我们只会看到无数缺点。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分数的教育,教师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立场,而不是真正关心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因此,教师的抱怨也就不可避免了。然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中心。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闪光点,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在教师的眼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认为是有天赋的。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构建师生关系,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合理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和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赞扬。特别是对于“差生”来说,一两次独特的欣赏无疑是沙漠中的绿洲,长时间的鼓励和期待将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这样,学生将在一个充满鼓励和期望的环境中成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深刻地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问题能力取决于他们自己,而教师是否能够贯穿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核心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

目前,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无法把握重点,导致整个学期下来不知道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这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方法,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改进。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袁教授给出了他的回答。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包含了两层意义。首先,对于教师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现成的知识。因为知识本身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其次,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人格需要通过人格魅力的感召来培养。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又回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应该教授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

好书是常读常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值得一读再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深受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作者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前苏联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也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写教案、制作课件、上课、写教学反思,批改作业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在各个方面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书中第22条还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我们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来吸引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 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我们的课堂令人向往,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和谐积极,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第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第三:把学生当成朋友。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活动,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真诚,让学生喜欢我们,进而喜欢我们的课堂。第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要从课堂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要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7

今年我踏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已有三十一年了,在这三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没有积累到什么教学教育经验,感到一种内久。所以根据领导的在这个暑期里找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看他在30多年里积累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我翻开了这本书,这本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的是《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原以为教育类的书都是理论性强,枯燥无味的,但仔细读来,书中每句话都让人感觉是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处处都能体现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

从《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中,我可以读出人生的哲理,教育的智慧;可以读出管理理念、教学方向;可以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递进的阐述了在课堂教学这一学生知识获得的主要来源中三部分参与者: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必须围绕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1

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低效率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中让我认收获不少:

教师要有个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不能忽视事物多样性,将教育当成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读书机器,当成考试机器;忽视学生作为灵魂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性,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班级授课中,教师必须依靠并营造大集体的荣誉感,使之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以促进学业成绩提高。因此,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

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低效率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中让我认收获不少:

教师要有个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不能忽视事物多样性,将教育当成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读书机器,当成考试机器;忽视学生作为灵魂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性,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大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必须依靠并运营集体,使之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以促进学业成绩提高。因此,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

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引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引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引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引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引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引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后进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以后还要多看次类的书籍来指导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8

英语是一门学语言的学科。通常情况下,刚开始,学生对这一学科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要求记忆的词汇量逐渐增大。大多学生在单词的记忆上都感觉很难,而且,有的学生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英语教材设置特点,如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中的部分章节,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触动。

“兴趣是的老师。”因此,在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常遵循以下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第一时间教会学生一些日常用语。

初学英语时,学生都感到有一种神秘感,想尽快说一些英语。我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口语,尽快教会学生,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Hello.Good morning.Good night.Thank you.Bye.Happy Birthday.等一些在电视或日常生活中能听到学到的英语。

2、以有趣的方式教学

在课堂英语教学,要使教学生动活泼,气氛热烈,就要形式多样。例如:教动物单词,可以通过动物的叫声引出各个单词,以孙悟空、唐老鸭、米老鼠等动画巩固单词,再形象地利用动物的动作,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学习monkey,duck,mouse等单词,滑稽的动作表演引来学生一阵阵笑声。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片把学生带到动物园,复习巩固单词。

3、多创造表演的机会

在新教材里,Let′s talk,Let′s do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就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英语,或分组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使学生产生了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就能使自己不屈不挠地继续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4、尽量帮助学生减压、多多创造成功机会

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能否获得成就感。所以,利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才能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形成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对学生的表现采取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松包容的态度,就不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受到的压力越小,学习的兴趣就越高。比如,在提问学生时,当她/他不能回答问题时,建议她/他“拨打”求助“热线”,请自己的好友帮助回答,也可以允许学生要求提示或去掉错误答案。只要回答正确,都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夸张的语言表扬,让他们充满自信心,感觉英语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一定能学好它,从而树立起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

5、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使学生感觉英语学习不难。

英语的一大特点——词汇量大,要求记忆的内容多。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读几遍,然后让学生读来背。有的学生经过不断的机械记忆,能够记住几个单词;可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读。照这样下去,学生会感觉学英语很难,这导致了大多学生不喜欢英语。对此,我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即把全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里进行手拉手帮扶活动。首先,会读的同学帮助不会读的同学,让不会读的同学也变得会读。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交流,所以,记单词也有一定效果,而且还可用学过的单词说话。这样,不但使学生很快掌握枯燥的词汇,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有利于学生社会协作能力的培养。可是一星期三节英语课,学生上完课后根本没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多数时间都是用在写语文和数学作业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是根本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的。这也是我们英语老师目前感到最头痛的事。

6、鼓励关照落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我一方面指导和帮助较差学生,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学困生尽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利用课间午休和托管时间帮助后进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协调好班主任和家长的工作,以利于自己工作的进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9

偶然从书店的角落中看到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扉页上写着: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利用这2个星期的假期细细的阅读一番,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通过假期中对这本书的阅读与学习,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书籍之一,虽成旧,却给了我深刻的回忆.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实例来加深真实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书中的理论为我指点迷津,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和措施,读了以后增加了信心.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联系教学中,一再地强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再联系生活中的自己,何尝不是兴趣产生动力.

通过对《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学习,确实获益良多.我准备把在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新学期的教学中去,在工作和学习中争取不断的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

早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就听老师提级过前苏联当代非常著名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著作。但自从工作以来,总是感觉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拜读,寒假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一种获至宝、遇知音之感顿上心头。

书中内容大致如此: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部书是他专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撰写的。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所有一线教师应该人手一册。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深有同感,因为它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以下就自己读完后印象最深的一条建议阐述一下感受。

我是一名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大学时也系统的学过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但工作以来却有个疑惑一直缠绕着我:为什么在低年级会出现一些落后的,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到高年级的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甚至是不可救药的学生?这个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但在现在却一点也没减少。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普通中学出现了一些新的,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了确保学校生员数量,扩大办学规模,我们不得不一再下划入学分数线。生员数增加了,可是学生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很多学校的线下生来到了我们学校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在有的班级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就相差了近几百分。

以前我总是归结为学生,认为他们不用功、脑子笨,而没有从自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做出这样的解答: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应该就是我们平时所谈到的“个性教育”,即了解学生,尊重事实,灵活教育。

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来操作呢?首先,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我们的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不管是差等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对差等生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找到那遗失的学习力量,从而激发自己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老师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一旦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计良药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学校里,学生最想看见的可能就是老师那灿烂的笑脸,而不是那阴沉沉的黑脸,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和幸福,他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但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于是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

所以我们教师应多一些肯定,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他们的信心就会慢慢恢复,学习肯定会好起来的。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这样: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

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注重事实。

五、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六、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总之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其次,要让学生鼓足信心尊重自己。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对老师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

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对老师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尊重学生,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情感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

我还记得文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费加”,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

我们在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

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殿堂!它会给人力量,改变人生。让我们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从那黄金屋中找到那颜如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

今天这个主题我想更适合教师朋友们仔细研究,因为这里提到了更多对学生的了解。我想这些都要基于教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了:上课的时候,看看学生们的眼神和表情便能知道他们是不是都懂,在哪里不懂。

但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一个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办法,即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一方法经常发生在讲课过程中。说起来,这个方法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从作者的角度看,他觉得能很好地实践确实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

有很多时候,教师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验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推导出或者总结出新的知识,但就像作者说的,这样做有时只能造成表面的积极性,而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思维积极性,因为有些学生在思考,而有些学生在旁听。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有些学生已经在第一时间从自己的知识库里找到了宝贝,而有的学生还在寻找打开宝库的钥匙。在这种情况下,后者面对教师的提问就会手足无措,而这样的手足无措就成了教师捕捉的重点对象,同时学生的思想却只集中在“我不想被提问”这件事上,而非跟随指引一步步探索。

从教师的角度,我对课堂上发生的这些没有更多体会,但我想我还是可以从孩子如何在生活中获取知识这个角度进行仔细的思考。就像有时候我和女儿在读一本书时,她经常会跑去拿来另一本书,并告诉我我们刚刚讲到的内容也出现在这本书上一样。知识的积累不就是这样不断重复、积累而最终产生了关联吗?

我想我对她所掌握的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对她来说就像故事一样,而什么样的内容却需要费些脑筋。对于那些从她脸上看起来困惑的东西,我会再多讲一些,于是就让她小脑袋里的东西彼此间有了关联,因为困惑的东西并不是完全陌生的,而是需要有些线索。就像在课堂上的孩子们一样,当他们困惑时并不一定是不懂,而是不知道那个知识的交汇点在哪里,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交汇点,并引发思考的兴趣。

这里,还希望更多的教师朋友给我一些你们的经验和体会,教育的艺术也需要更多的父母们了解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2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经验的缺乏,使我在开展教育工作中经常碰壁。前不久,我阅读了学校发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觉得受益匪浅,调解开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对于我这个个新教师来说,犹如是我在前进道路中的指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最担心出乱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以及怎么样应付后进生的问题。由于班级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课堂上如何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大问题。同时,如何应对后进生,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我所教学科是生物,在学生眼中是门“次科”,所以在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重视的情况下,后进生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两个困惑一直都缠绕着,使我在教学中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当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年来深深困惑着我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方向。

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我在第一个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和第六个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两个建议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而且要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最初的小成功中满足他的虚荣心自豪感,从而培养他的兴趣。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几倍;但绝大部分“后进生”都是由于好动,无心向学,课堂非常不认真所造成。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学生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对于学生我们应采更多的是要发现他们的的优点,哪怕是肯定平常学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鼓舞。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被肯定,更何况是未成年的中学生。例如,在一次的公开课的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平时课堂好动的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当场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了他,课后,我又单独以进步奖奖励了他。从此,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次,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后进生 ,因为学生生活在班级群体当中,环境的感染力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后进生在环境中获得进步呢。首先要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小组,要以好带差;让学生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自然他们就愿意交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大家庭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整个班级的学期氛围也会越来越高涨,后进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帮助。

在第十六个建议——学科教学中地学生积极活动地内容和第六十四个建议——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地脑力劳动中,使我明白如何更好地控制好每一个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当课堂教学只以教师为主体,许多学生似乎在下面认真听讲,不停的做笔记,似乎课堂效果不错。但当教师让学生复述刚讲述的内容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他们只能先听,先抄。在讲课之初,我们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当它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时候,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更应该吸取别人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能够在经验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率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不可能一种方法用到老。我们在善于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更应该阅读和借鉴其它老师好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堂课效率高。教无定法,让我们在总结和借鉴中不断提升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3

学生学习需要乐观精神和对自身的信心,这种乐观精神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探索。他们深刻理解规则的实质后,教师再举例反复理解和思考,学生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事实上来解释刚才讲过的规则,在这样做的时候越是不注意追求识记的目的,以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那么这条规则的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就越牢固。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轻松,但是这种乐观精神需要父母参与以及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保持这种乐观精神呢?在进校前,让孩子做些入学前的准备能使孩子跟家长在精神上接近起来。进校后父亲和母亲守护孩子知识的摇篮,直接参与对孩子的教学,跟孩子一起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的成功和忧愁。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脑力活动中的自我纪律?让“必须做”成为“我要做”?首先教师集体中需要有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氛围,课堂教学要在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来进行,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再对学生提出重要建议:阅读、学会听课、勤劳、安排自我的时间、学会自制、任务先难后易、不间断脑力活动等帮助他们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对于教育条件不好的地区,阅读更加重要,设立一个小图书馆,让读书成为孩子乃至村庄精神文明的发源地。而作为物理教师,学生之所以不会解答计算题,正是由于学生不会把题目流利地、有理解地读出来,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让我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了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自制能力,也需要父母参与帮助他保持对学习的乐观和自信。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4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即,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而是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教育对象的现状,采用“拿来主义”,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渗透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做到移植别人的思想精华而非形体。

那么如何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呢?

一、选好学习的对象

在一个教师集体里,值得你学习的教师的经验可能是很多的,但是你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一个挨一个地普遍地学习。为了避免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就要选择好学习的对象。譬如,你要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你就可以先看看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某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练习本(作业本)里字迹端正清秀、错误很少,那么,这就是在告诉你: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因为学生的练习本(作业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可以去听这个班的教师的课,去观察,思考这个班的教师是如何教、学生是如何学的。

二、寻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

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往往是多种积极因素造成的。然而,你开始去听课时,可能只是把着眼点放在教师是如何教的这个方法问题上。可是,到时候你却会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之所以学得好是由于许多因素所决定的。这时,你要去仔细地思索;这良好的教学效果到底取决于哪些良好的教学条件。然后把这些条件一一跟自己已具备的条件(包括自己的学生已具备的条件)加以对比,看看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创造这些条件,这样就能找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不要照搬别人的个别方法,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也没有某一种个别的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任何一种方法的实施都是有条件的。优秀的教师都很重视学习别人的经验,但是他们从来也不照搬别人的个别的方法。他们总是对别人的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自己的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没有对别人和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钻研精神,既不可能深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别人的经验。即使是最好的经验,也只有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变成了符合自己和自己班级个性特点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

由此看来,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是一个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去进行不懈的努力。有的教师企图在一夜之间就将别人的好经验学到手,这就象是今天才把种子播到土壤里,希望它明天一早就会长出幼芽一样,是不现实的。

总之,要想学习别的教师的长处及优点,就是一个字:勤。勤于动眼,勤于动心,勤于动脑。那么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

    228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