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半生缘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半生缘读后感篇1
一口气看完《半生缘》,很同情曼桢和世均,原本很好的一对,却阴错阳差的分开。曼桢的命运更是悲惨,不仅没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却被自己的亲姐姐算计,被姐夫强X最后还不得不嫁给这个禽兽不如的家伙,最后的结局仍然是一个惨!
缘分原本就是巧合,曼桢与世均,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偶然的相遇使他俩走到一起,最后又因为不经意的一些巧合,在该见的时候没见到,最后两人误会越来越深,到身不由己的时候,两人两年的感情就匆匆了断。一直到十四年后,才发现很多的误解。他以为她嫁了豫瑾,她以为他对她心灰意冷。
看这书,很为曼桢感到惋惜,可叹曼璐的无情,愤慨顾太太的愚昧,痛恨祝鸿才的流氓。曼桢多好的一个女孩,就这样被他们给毁了。
书里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被张爱玲写的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感觉这一切在生活是最自然不过了。看《半生缘》,感觉人在大的背景下好渺小,无论是空间存在还是时间距离,人在命运面前显得那么无助,被命运推着往前走,你开始有很美好的憧憬,并向着这憧憬去努力、奋斗。继而命运无情的把人捉弄,在命运的捉弄中,无论你怎样抗争,最后还是得屈服。可是屈服之后,又不甘忍受现实,于是继续抗争,最后仍旧归于平淡。在这起起伏伏之中,人几十年的光景也就没有了。
爱情是美好的,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得到真正的爱情,最终的结局大多还是应了世俗的约定,早早婚嫁生子。正如张爱玲在书中所写:“也许爱不是热情,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小说半生缘读后感篇2
假期读完了张爱玲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周日又在书店选了一本张的长篇小说“半生缘”。读起来发现这个曾被拍成过电视剧的作品,自己上学时也曾读过。
记得在学生时代,在图书室借来看到一半时,感到作品写得悲惨,便没有读下去。
现在读起来,仍然觉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可悲可气。
“半生缘”中展现了旧上海的一类人的生活。故事以世钧与曼桢的情缘为线索,记录了他们相识、相许、分离和相遇的过程。故事快结束时,他们相遇话别。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幸福的,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只有放手。“他们回不去了。”读完很为他们的情缘感到悲哀。
作品中没有我喜欢的女性,一个人也不喜欢。
作品中我认为最可气的人是曼桢的母亲。不论一个母亲有没有文化,她都但当着家庭统帅的责任。特别是曼桢的父亲不在了,母亲便是家中唯一的统帅。
而这个“统帅”允许她的长女曼璐去当歌女,来供养全家及弟弟妹妹们读书。读书重要吗?比起做人,读书是可以放弃的。如果曼璐是一个丑女,也许只能像曼璐的佣人阿宝那样当一个小保姆,那么曼璐的人生或许会好一些。起码这样的工作可以在阳光下说起。英国的王妃戴安娜17岁时也给他人做过保姆。夺得全国模特大赛桂冠的阿根廷女孩妲妮拉曾经是一个捡垃圾的女孩。若生活还是无法继续,那么把孩子送他人抚养,送一个无子女的好人家去生活总比让一个子女去做见不得人的事情要强。
我想多数成家的男子都不会希望在自己消逝后,儿女去过那样的生活。这样的母亲我不赞同。曼璐天天在做什么,她知道,曼桢被囚禁在曼璐家她也知道。她可以忍受曼桢被囚禁那么久而不见。她听大女儿的,也怕大女儿。我认为她在花曼璐那样获得的钱开始,她便在儿女面前矮了一大截,也就开始怕儿女了。我心里在想,这样的母亲,不如把孩子送人吧!
母亲了解自己未成年的儿女天天在做什么,这是必须的,管不住自己孩子的母亲,将不被儿女所尊重。
作品中曼桢的悲哀也有她自身因素在里面。厄运来了,躲不掉了,那么就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命运赌一场,可以笑着让姐姐看自己绝食而死,或许曼璐会妥协放了曼桢。而不应该是最后曼桢妥协嫁给她姐夫。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曾经和好友玩笑时说过:“如果我们是小鼠,前面来了一只老猫要吃掉小鼠,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变成一只有毒的老鼠,笑着向那老猫走去,吃下,必死。”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因为我的世界里没有恶势力,也就不用把自己变成一只小毒鼠。
“半生缘”反映的是旧上海一类人的生活。现在的社会比那时要好很多。
现在的社会中,也少不了母亲这一角色。让我们女性人人都做一个好母亲吧。在丈夫和儿女摇起生活的船桨之时,我们捧起号角用力吹起,为他们加油!
小说半生缘读后感篇3
读了张爱玲的《半生缘》,虽然会对沈世钧与顾曼桢这对相爱却不能结合的“半生缘”感到惋惜,但他们两人的结局却让人感到丝丝欣慰。重逢后的他们,互相倾诉往事,解开了多年以来心中的那个结,十八年的一切也将归于平淡。
突然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确,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明明是没有结果,为何又要相遇?相遇越是美好,离别也更加凄惶、无奈。而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因为,人生终究是一场错过,在错过中,我们成长;在错过中,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有时候,错过与拥有就是在一念之间。在读《半生缘》的时候,我曾一度为他们两人感到惋惜,为什么不早点结婚?为什么沈世钧攥着顾曼桢的.戒指,就知道生气,将它丢弃一边,而忽略了戒指上的血迹……就这样,他们错过了,只留下那一段可望不可即的记忆,刻骨铭心,却也依旧可以再岁月的洗礼下释怀的记忆。
面对错过,难免遗憾与伤感,但依旧可以释然,也必须释然,就像《半生缘》的结局。在我看来,错过与邂逅都是美丽的。错过是一种忧伤的美,邂逅是一种快乐的美。邂逅孕育着错过,而错过又是另一场邂逅的开始……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落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停邂逅,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有的与你结下深深的友情,成为相伴一生的好友;有的则会是你恨之入骨的“仇敌”,他曾一度使你陷入困境;有的是你相爱却不能结合的爱人;有的则是你终身的伴侣,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那是与人的邂逅,有时,与物,我们也会结下深厚的感情。偶然翻阅的一本书,改变了你的命运;一转身,微风下的柳枝,给你带去了好心情……
小说半生缘读后感篇4
每次看张爱玲的书前,我都要给自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担心书中抑郁的阴霾会让自己喘不过气来。这次读《半生缘》亦是如此。
读完全书,我觉得作者的书名起得着实好。世均和曼桢、叔惠和翠芝都是只有半生的缘分,他们没有结局的爱情实在令人惋惜。读的过程中,我屡次替里面的主人公干着急,总是觉得就差这么一点点就可以幸福了,但是这两对有情人就像是两对平行线,心系彼此,却永远无法相交。
仔细想想,书中的每个人物其实都在旧社会背景的影响下蒙上了一层无法脱离的悲剧色彩。在阅读前几章时我就已经抑郁得喘不过气了。在这里就讲讲故事中的男一和女一吧。
世均,一个南京商人家的二公子,因为有钱的父亲逼迫自己继承家业,逃离了原来的城市只身一人到上海拼搏。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个体,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像叔惠一样出众大胆,但是却无法摆脱自己寡言沉闷的性格,把对曼桢深沉热烈的爱埋在心里,无法勇敢当着长辈的面把自己和曼桢订婚的事情说出来。也许,当初他早点把曼桢娶了,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曼桢是一个我又爱又恨的角色。我非常佩服她烈女般的性格,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是多么不容易啊!但是她同时又是那么地软弱。我要是她,当时被祝鸿才侮辱后要么就自杀,要么先委屈自己假装迎合姐姐,最后再伺机逃跑。当她最终逃出来得知世均订婚后,内心肯定是非常绝望的,但是我觉得她绝望的同时也应该满足自己最后一个心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同时想办法让世人知道姐姐和祝鸿才的禽兽行为。但是她做不到,因为她考虑的太多,想的太多反而容易胆怯了。
我觉得,整个故事的美好结局是被一帮旧社会思想封建的愚昧女人搅和的。要是世均的母亲支持他和曼桢的感情,要是她当时没有把曼桢寄给世均的信烧了,要是曼桢的姐姐不会愚昧地想用妹妹把丈夫套牢,要是曼桢的母亲当时把故事的真相告诉世均,要是曼桢的母亲没有一味退让,要是……也许这对有情人就可以在一起了。
小说半生缘读后感篇5
我是在书摊上邂逅了《半生缘》——张爱玲著名的一部小说,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买下后,就迫不及待如痴如醉地看了起来。 书的开头就是写世钧,曼桢与许家少爷叔惠见微妙的友谊关系。后来曼桢那为养家而堕落红尘的姐姐曼璐与奸商结婚后,因为曼璐不能生育,夫妻关系不合,而鸿才又眷恋妻妹曼桢,于是阴险自私的姐姐曼璐就假装害了重病,让妹妹来看护,而让鸿才将其占有,以将丈夫拴住。
后来曼璐真的得重病不愈而死,曼桢为了儿子,不得已屈嫁鸿才。可怜世钧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苦苦等待,最后在家人的压力下与自己不喜欢的翠芝结婚,但也破坏了叔惠与翠芝间那份之间隐藏了很久的感情。当等到十四年后的相遇,那份凄楚,悲凉,尤如秋日的落叶。但年的一切,也都一去不复返。
读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共有三个另人悲痛的遗憾。一:父亡,而破坏了豫瑾与曼璐见纯真的爱。二:因为身世差异,而使叔惠与翠芝有缘无份。三:因姐夫与姐姐的陷害,与母亲的怕事,终使世钧与曼桢两个相爱的人分隔两地,有情人不能眷属。我好恨,恨顾老太太的息事宁人,胆小怕事,恨鸿才的阴险与姐姐曼璐的自私。我也恨封建社会不把女人当人的风气,恨封建社会终人一生的吃人的礼数。
与封建社会相比,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我是个女孩子,我庆幸自己没出生在那个吃人礼数的社会。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好每一天,好好学习,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小说半生缘读后感相关文章:
★ 《半生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