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受五篇

刘慧分享

《瓦尔登湖》离世而不弃世,孤独却不悲愤,它充满了诗意的恬静、生命的智慧以及恰到好处的寂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瓦尔登湖的读后感受五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瓦尔登湖读后感受1

在这个人间四月天里,我在瓦尔登湖畔,遇见梭罗。《瓦尔登湖》是本安静书,安静的能让人窒息。在通往湖边的小路上徜徉之时,我总是不自禁的想到陶渊明,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隐士——不羁的性情,洒脱的胸怀,一篇洋洋洒洒的《归去来兮辞》折服了多少古今性情中人。他们的淡泊隐逸,皈依山野,都是那么如出一辙的自然,毫不做作。

他真实。他不要金钱,不要名誉,不要爱,他只要真实,真实到可以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孤独,却又乐于与孤独为伴,享受其中;真实到可以从从容容的记下他的每一笔开销和收成,丝毫不掩饰隐逸生活的拮据。他本身就像那沉静的瓦尔登湖,溶溶的湖水,无意中却坦然地映出了所有天机。

他自由。他的灵魂就像一阵风,在广袤的原野上空翱翔,怎么也抓不住。四时轮回,昼夜交替,在他心里,静悄悄的成长已然了一种职业。故此他那静谧的时光深处,棱角分明。我不止一次的随他那如风的思想沉浸在大自然的包容力里,总想抓住点什么,却只有一点星辰,一段彩虹。

他淡泊。他不饮酒,不吸烟,深邃性子里永远都带着点可爱的叛逆。不参加任何选举,不接受任何职业培训,甚至拒绝向政府纳税。他只是每天在享受着清晨全身细胞的深呼吸,他只喜欢去偷吃松鼠贮藏的干粮,他只是习惯让自己深深的迷失,然后再彻底的剖析自己。他的生活,是个多幕剧,永无结尾。

他简单。他一直觉得过分追求细节是在耗费生活,所以他便成了一个献身于思想和大自然的单身汉,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工作,没有薪金,也从来不提及自己需要肩负什么所谓的责任。他不忍让大自然独自欣欣向荣,他不愿亦步亦趋地奢侈纵乐。从此,结庐在人境,再不念穹苍。

从他告诉我善良是永远不会失败的投资;

他告诉我爱就是试图去将梦想中的世界变为现实;

他告诉我如果不想走回去,就不要总回头看;

他告诉我人犹如一只浮标,任何风浪也无法使他沉没;

他告诉我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自己赋予他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他告诉我要自信的在我所梦想的方向上前进,争取去过我想要的生活,就可以获得平常意想不到的成功;

他告诉我必须要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我的永恒,除了这一生,我不再有别的生命。

瓦尔登湖读后感受2

小时候,本以为阅读,就是翻一翻故事书、了解下大概情节这样的获得浅显的快乐的方式;长大后,这种快餐式的浅显阅读已无法令我产生真正的愉悦。我一直在苦恼,不知怎样的阅读才算真正的阅读。直到梭罗的《瓦尔登湖》给了我答案。

阅读,原本不是找到一本书便开始读。再拿起书来阅读时,它必须要是一本书,而且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比如说梭罗在书中所说的古代经典作品,抑或是伟大诗人留下的不朽的著作。在作者心中,《灰姑娘》只值2分钱,并认为这些书毫无用处。读到这儿时,我不仅有些羞愧。家中满柜子的名著我很少去碰,偶尔翻开也看不了几页就昏昏欲睡,恨不得丢到一边,转而投向故事情节丰富的快餐文学,这不得不说和梭罗提出的要阅读经典的目标是南辕北辙的。

梭罗说,阅读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安静的环境和对阅读一种热忱,只有饱读诗书的商人,才可能成为一个家族的伟大的缔造者。如果没有热忱,一个人在读书时很难沉浸其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读的那些书,以前只有少数人读,现在依旧只有少数学者读。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更有助于我们阅读。作者在书中将他的木屋与大学相比较,告诉了我们阅读时环境的重要性。读到这,我理解了家中父母的良苦用心,每个房间都设置有书柜,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我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书来读。

梭罗提出,我们要多阅读古典名著,因为它有着永恒的启发和让人振作精神的价值,它是利用文字对人类最高尚、最伟大的思想进行记载,是不会出现衰落的神谕,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梭罗在书中曾对古典作品没有现代语言的译本重现发出了疑问。其实,我认为,现代语言的翻译者不是不优秀,而是因为古典作品本身有可能是作者的一个缩影,上面记录着的是作者穷尽一生去探索或感悟。我们或许能够将它翻译出来,但我们永远无法穿越到作者的那个时代,永远无法复制他的人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用现代语言的译本重现古典作品。

但无论如何,这些经典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是需要塑造的,不是我们简单地翻阅一遍便吹嘘着饱读诗书了,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要清楚地知道它经典在何处,只有加以理解,才能学有所得。

合上《瓦尔登湖》,我不仅对阅读有了新一层认识,也希望在往后的阅读中,能够学有所成。

瓦尔登湖读后感受3

几周以来没有动笔,让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成功为什么只是绝对的少数,原因只有一个:对梦想的绝对追求。反之被生活的苟且打败得狼狈不堪。

我自认为是毅力比较强的一个,但在小宝的啼哭声中,在堆积如山的工作面前,我所挚爱的兴趣也只能退让一边。没有完整的时间让我静下心来,更找不到灵感。看书就成了在零碎的时间里最好的填补。

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书上的序言提到: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尽管我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依旧没有读懂这本需要安静的书。就摘抄一些经典名句,不为影响你,只是证明我来过。

1、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表征。

2、我要深入地生活,把生活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生活真的是需我用心去过,体会。

3、不管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你还得面对它,继续生活,而不要逃避,更不要诅咒他。生活未必像你想的那么坏。当你最富时,其实最穷。吹毛求疵之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挑三拣四。哪怕在贫穷,你都要热爱生活。即使在贫民窟或是富人区,阳光在窗户上的反射都同样闪亮,积雪同样在早春融化。我觉得内心宁静的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像在皇宫一样,心境开朗,生活知足。在我看来,城市里的穷人通常都过着最独立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他们伟大到能毫无愧色地接受施舍。很多人是不屑于接受城市里的支援的,可是实际上他们往往采用不诚实的方式来维持生活,他们不但不超脱的,而是不光彩的,像圣贤一样把贫穷看成花园里的花草来培养吧!不要自找麻烦地寻求新花样,无论是新的朋友或衣服。温故而知新,回到旧事物里去。

用书上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束,这本书我还是要读一遍的。立此存照!

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瓦尔登湖读后感受4

这本书,我从20__年看到了20__年,期间几度中断,但又无法放弃。也就是说,这是一本让我看得昏昏欲睡,却又爱不释手的书。昏昏欲睡,是因为自己这学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和梭罗先生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节奏相比,确实快得多,也杂乱得多,每当有空闲翻书,已经是工作之后比较疲累之时,看着他用那么多文字描写并无太多情节的大自然场景,免不了犯困;爱不释手,是因为梭罗先生所追求的那种本真的生活态度,又是自己一直比较认同并且向往的。后半部分,我是听着龚一先生的古琴曲读完的,静下心来读,效率更高,也明显更加享受。

在远离尘世的大自然中,在康科德,在瓦尔登湖畔,在森林里,梭罗先生自己盖了一所房子,他自给自足,过着极简的生活,吃着极简的食物;虽然也会感到孤独,但他享受着劳动和收获的喜悦以及阅读带给他的无穷乐趣;他在黎明之前出门,他在夜晚的森林里靠腿而不是眼睛辨别方向;他倾听来自森林里的每一种声音;他长时间静静地观察湖水颜色变化和水温的起伏;他和禽兽为邻;他花很长的时间自制炉灶生火取暖,研究湖面结成的第一块冰;他从大自然中悟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梭罗先生说,常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这么说来,我是算不上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作为从小在小城市长大的人,作为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某零后”,我冬天烤着暖气、夏天吹着空调,懒得做饭就叫外卖,无聊的时候只会上网,我喝着经过几十道过滤工序的纯净水,享受着从超市买来的蜂蜜,品味着带着精致包装的零食……我从不考虑这些和大自然有什么关系。我害怕毛毛虫,讨厌牛粪的味道,我不知道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我没有见过小麦是如何变成面粉的,我没有砍过柴,没有挖过土豆,没有翻过蚯蚓,没有放过羊,没有喂过猪,我见到蜜蜂就躲得远远的,见到老鼠一定会尖叫,我是看了《爸爸去哪儿》才知道火龙果原来是那样长的……我必然离不开大自然,却也好像并没有和大自然有多亲近;我生在地球上,却好像并没有在地球上独自生存的能力。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中好像有很大一个缺口。我们听了太多课,学了太多书本上的知识,而并没有从真正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一个孩子要是自己开挖出铁矿石来,自己熔炼它们,把他所需要知道的都从书本上找出来,然后他做成了一把他自己的折刀——另一个孩子则一方面在冶金学院里听讲冶炼的'技术课,一方面收到他父亲给他的一把洛杰斯牌子的折刀,——试想过一个月之后,哪一个孩子进步得更快?又是哪一个孩子会给折刀割破了手的呢?”

西北大学李浩老师在讲到他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时提到过“不作不食”这个观点。他说“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80后、90后的学生视‘张口吃饭,伸手穿衣’为天经地义,不会明白不作不食这样浅显的道理,故对不劳而获的批评也没有反思。从通过体力上的劳作以养活生命、强身健体、躬行实践,到通过脑力上的劳作以开发心智、锤炼思维、缜密思想。劳动的好处不言而喻,劳动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这些本该是幼儿园就要知道的常识,现在则要以棒喝的方式向大学生补课。”

面对新闻报道不太接地气儿的现象,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也曾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强调“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

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美食、名誉、利益、地位、金钱……我们的生活似乎太复杂了,梭罗说“甚至连吃饭也一般只不过是吃一顿饭的比喻”。的确,是不是我们现在复杂的生活也已经是生活本来面目的一种比喻了?我们如此卖力,如此拼搏,如此奋斗,似乎人生路上有太多的追求,但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是不是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路上有点走偏了?夜晚“在森林中你只要闭上眼睛,转一次身,你就迷路了”,同样,在人生的路上前行,也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清醒,认清方向,不要迷路。

梭罗先生告诉我们,要回归生活本真,不要形式主义——这大概就是我放不下这本书的最大原因吧。作者:郭雨欣

瓦尔登湖读后感受5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是梭罗对独居在瓦尔登湖时期的日记式的记录,记载了他独居两年时间里的认知与思考,两轮春秋的交替浓缩在了这18篇散文中。在19世纪上半叶,那个享乐与拜金的美国,物质侵占人们的日常生活,贪婪和欲望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人们蜂拥着卷入财富与金钱的洪流,但人们却越来越疏忽对于自我与自然的认知。梭罗独自从城市去往一汪碧水的瓦尔登湖,从物质喧嚣的孤岛逃到精神宁静的港湾,完成了一场追求人的自由精神,与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的超验主义的精神探寻之旅。序言里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在这本“私人化”的书里讲述了梭罗两年面对平静的瓦尔登湖找到的答案。对我们而言同样也有所裨益。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吸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在简单”。简单,简单,再简单可以说是对物质上最纯粹的概括。梭罗向友人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走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的山林中,自己在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生活了2年时间。

在他的“节俭”一篇说到“我们可以简单点,再简单一点,用不着每天思考生命的价值来度过生命。为着黎明和大自然,以及心中的欢快曲调活着。用精彩的思考填满生活的长久,比看重年轻女郎的演出更看重精神的富足。”梭罗面对生活单纯的态度在每一篇中都有体现,如《来客》中“单纯也是一种智慧。在这个哲理满天飞的时代,极尽单纯的思想可能更闪着绚丽的光。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只限于为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启发和深思的感动,即是足够。就像我们不该为了填饱肚子去拜访他人,应是为了填饱精神的空缺。我所盼求得来客,是冰心一片的美丽黑夜。”

不常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反而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自然而又平凡的去发现生命的价值,或许生命本就不应该是喧扰的,简单更能体现生活的真实。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化的趋势好像还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匆匆的人们踏着鱼肚白去,赶着落雁灰归来,归来又急忙拿出手机打开一个又一个软件陷入罔无的空虚之中,明明我们天天赶着与时间赛跑却总是有许多人感到空虚与不快乐,明明我们一天到晚四周被人群包围却总是抱怨自己空虚与孤独。这些或许我们都可以在巜瓦尔登湖》中找到答案,我们不该为了填饱肚子去拜访他人,应是为了填饱精神的空缺。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受五篇相关文章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精选8篇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10篇

阅读《瓦尔登湖》读后感启迪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最新10篇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5篇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体会

《瓦尔登湖》读后感八年级优秀作文10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152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