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明天》读后感1000字精选

温凤分享

  明天,这个词永远只表示将来,而鲁迅则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含义。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明天》读后感1000字精选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明天》读后感

  明天代表着新生,代表着希望。谈到明天,我们往往是畅想美好的心愿。然而贫苦无助的单四嫂子盼望明天病儿的情况能出现好转,但“明天”带给她的却是绝望,是丧子的更大不幸。

  《明天》写的是一个孩子死去、母亲失去希望的故事。故事的时间简单而集中:三个晚上两个白天。第一个晚上写守寡的单四嫂子守护生病的儿子宝儿,期盼天明宝儿的病会好一些;第二天单四嫂子带宝儿去看病,结果下半天宝儿便病死了,到晚上单四嫂子守着宝儿的尸首痛哭直到天明;第三天下午宝儿出葬,到晚上单四嫂子一个人在“太静”“太大”“太空”的屋子里思念自己的宝儿,想做一个见到儿子的梦……但即使做了这样的梦,又怎样呢?宝儿已死,守寡的单四嫂子,在一般人看来,甚至在她自己看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小说的开头,说鲁镇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了,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酒店做的是服务生意,按其职业性质,理应灯火通明。唯这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日出而作,日落而续。所以,只有她家的灯光是突兀的,其它的门都关上了,唯她例外。

  这当然不能用中国妇女传统的勤劳来诠释,这恰恰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凄惨的景象。这灯光不仅闪耀着一个贫苦人家的艰辛,更闪耀着邻里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对贫弱者的袖手旁观。他们冷漠于扶弱,导致不忍视弱,所以他们都早早地关上了家门,尽管未必真的睡觉。

  《明天》这部作品深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灵魂的暗淡。嫂子丈夫死了,靠纺纱养活自己和三岁的宝儿,她之所以还有忍受煎熬的勇气,唯一的力量就是源于儿子。当宝儿天真地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时,她那悲苦、寂寞、凄凉、破碎的心便感到无限的温暖,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一个压轴法子——寄望于何医生。但宝儿还是免不了毙命的厄运。这也许是司命之所属,非医药所能挽救。最终儿子的离去就彻底地打碎了她的梦想,也将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在封建社会,寡妇的生活是十分可悲的,不管她们怎样挣扎,都逃离不了社会加予她们的枷锁。单四嫂子的悲剧令人窒息,悲剧原因大概如下:第一,神经的麻木。几千年的封建礼教麻木了她的神经。她唯一明白的,就是把宝儿抚养大,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以养老送终。可是在生活贫苦的情况下,一个刚刚三岁的小生命是何等的脆弱。然而当宝儿死了之后,她什么也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太大的房子四面包围着她,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她,叫她喘气不得”。第二,世人的冷漠。“还有些古风”的鲁镇,人们之间没有关爱,愚昧、麻木、无知、冷漠、损人利已成为社会的通病。当单四嫂子因孩子陷入凄苦时,她没有得到任何同情和帮助,而是风刀霜剑紧相逼迫,迷信、庸医欺骗了她纺纱的可怜积蓄,害了她儿子。“动过手开过口的人”吃了她的丧家饭,使她既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又耗尽了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可怜的钱物,她在精神和物质上都陷入绝境。这令人心寒。

  当整理完宝儿的装殓后,王九妈掐指推敲,终而没有想出缺少什么了。但真的没有缺少什么了吗?死者长已矣,而活着的人呢?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鲁迅通过王九妈等一系列贪婪、庸俗、自私、势利者形象,说明世界的冰冷,人与人之间道德的缺陷。同时也说明黑暗的社会不改变,明天绝不会带来希望,要想明天带来希望的现实,唯有“扫荡这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种时代”。

  《明天》读后感

  明天,这个词永远只表示将来,而鲁迅则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含义。

  文中,单四嫂子像在摆脱“今天”,逃往“明天”,既逃避现实而渴望虚无的将来。文里的鲁镇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了,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酒店做的是服务生意,按其职业性质,理应日落而作,日出而熄。唯这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日出而作,日落而续。所以,只有她家的灯光是突兀的,其它的门都关上了,唯她例外。 这当然不能用中国妇女最传统的勤劳来诠释。反尔这恰恰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凄象。这灯光不仅闪耀着一个贫苦人家的艰辛,更闪耀着邻里之间的冷漠与麻木、对贫弱者的袖手旁观。他们冷漠于扶弱,导致不忍视弱,所以他们都早早地关上了家门,尽管未必真的睡觉。千载的中华文明进程,都冲不散那“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古风,真叫人心寒。 一个灯火辉煌的咸亨酒店,一个灯光昏暗的破落之家,相映相照,更显凄楚。

  文中的人们,譬如咸亨酒店的掌柜和食客们,他们更多地愿意把闲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贫弱者的救助却不生一念。相反,他们还在贫弱者最悲痛欲绝的时候厚颜无耻地大加搜刮,在帮办单四嫂子的儿子丧事时,他们银两照收,全不顾一个贫弱者的生死存亡。他们的冷眼旁观和不露体恤,似乎纯属理所当然。主人公单四嫂子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一个“压轴法子”——寄望于何医生。但宝儿还是免不了毕命的厄运。这也许是司命之所属,非医药所能挽救。但也不排除麻木庸医视贫弱者的生命如草芥,用假方滥药,以至夭折。据问及病情时何医生的冷语回答,这是有可能的。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窥见社会的病灶的——连单四嫂子这样一个粗女人也想到,何医生、贾家药店和自己,正是一个利益关系。何医生开的方单的药材,非要在贾家的济世老店才有,这说明何贾两家在经济利益上存在关系。这是不折不扣的为富不仁。

  文章中不例外的也有“看客”。鲁迅通过这些看客鞭挞他们的内心丑。在单四嫂子死了宝儿以后,老拱和蓝皮阿五还帮了她。其实这在本质上不能说是帮助,他们充其量只能是一具侠客形象的旧时充当者。通过这种扭曲异化的怜悯达到使自己地位高尚起来的庸俗目的。而何况他们两个单身汉还想揩单四嫂子的油水呢!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在他的笔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疗救看客。鲁迅先生对这帮看客们的态度是厌恶至极的,但他在写下这些丑陋的看客时更多的是抱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无奈。不过看客这一形象是他在不同创作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鲁迅先生使“看客”这一群体形象显出同等地位,把他们都作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艺术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具有巨大的时空延展性和鲜活的力的美。

  总之,《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通过寡妇单四嫂痛失独子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以冷峻的写作风格显示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愤恨。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的又一篇小说《药》。《药》和《明天》算是同一主题的两篇小说,其情节模式都是父母满怀着希望将子女送上死路。虽然在实际情况里,是疾病夺去两个小孩子的生命,但鲁迅这样确立因果关系,似乎有更深的原因。

  永远的鲁迅,我们永远地仰望,他的一字一句,都深深烙印着对国人的“哀”“怒”,都是发自他内心的呐喊!

    397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