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读《培根随笔》有感1000

宁静分享

  《随笔集》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收散文五十八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培根学识渊博,智慧幽邃,所谈问题均有独到之处,很能发人深省。

  《论真理》

  耶酥受审时声称他来世之目的是为了真理,彼拉多戏问他何为真理?有问无答,真理究竟为何物,不得而知!

  但世上却有许多见异思迁着,抛弃世代固守的信仰转而追求自由意志。世代固守之信仰固非全系真理,但今人所追求的所谓“自由意志”者却大多为虚无的假象和错觉。

  假象既不能像诗人好诗一样让人从中获得乐趣,也不像商人好利一样叫人从中捞得好处,但世人与生俱来的却对假象喜好,大概是因为错觉假象的混合物能给世人添乐。但是如果把虚幻的印象、悦人的憧憬、错误的估价、随意的空想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从人的大脑中剔除,恐怕许多人只会剩下贫乏干瘪的头脑和充斥其间的忧郁不安和自厌自烦了。

  与这种叫人堕落的观念和情感相比,追求真理才是人类天性的至善。世上只有真理不依赖外物,它只受自身评判。

  真理是什么?说不清楚!抛开高超的哲学和神学,俗世中的本性诚实、行为光明磊落的人,远比弄虚作假、阳奉阴差、背信弃义,委地蛇行之辈叫人更生崇敬和向往之情。

  《论死亡》

  “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怕进黑暗;儿童对黑暗之天然惧怕因妄言传闻而增长,成人对死亡之畏怯恐惧亦复如此”。

  面对死亡,“凝神沉思,视其为天国之通途,实乃圣洁虔诚之举”。倘若“心生畏怯,视其为向自然交纳贡物,则属懦弱愚陋之态”。

  有先哲说“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句话是意义深刻的!

  人的许多感情能克服并能压倒对死亡的恐惧:复仇之心可以征服死亡,爱恋之心会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渴求死亡,悲痛之心会扑向死亡,恐惧之心亦会预期死亡,甚至连脆弱的哀怜之心也能使人主动放弃生命。

  很多人视死如归,虽然具体情形不一而足,但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都很潇洒。为什么呢?可能是有很多人把生命的终结视为一种自然的恩惠。所以他们才那么坦然。

  犹如人在浴血鏖战时会忘记身体受创的痛楚,人在卓绝的追求中也可能忘却对死亡的恐惧。

  一苇游思:梁实秋有一篇散文名叫《了生死》,说信佛的人出家修行为的是要了却一大因缘,即为“了生死”。作者怀疑生死是不能自行了断的说“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的一橛”。又引用波斯诗人峨谟伽耶姆的四行诗论证这一点:

  “Into this universe , and why not knowing ,

  Nor whence , like water willy——nilly flowing;

  And out of it ,as wind along the waste,

  I know not whither ,willy——nilly blowing。”

  “我来如流水,去如风。”生死这种事,由不得自己做主。我们来到这世界,并未经我们同意,我们离开这世界,也将不经我们的同意。即使不了断到时候亦自然了断。

  信奉宗教的人相信灵魂不死,希望躯体死后灵魂能升天堂,升极乐。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实在是世俗中人由生至死的最理想最优美的实践了。

  白居易有一首诗说: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大概是描摹人生实义的最精美的诗句了。生死是两头,中间就是这个了。

    2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