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爱默生散文读后感

毓灿分享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默生散文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爱默生散文读后感篇1

  Chapter 1 建造你自己的世界

  Chapter 3 天性优于意志

  我称之为天国,并且从内心深处孜孜以求的,就是让我的天性感到称心如意的状态或境遇。而我终身想要做的事,就是与我的才智相吻合的工作。

  河岸、水边野草、老房子、蠢笨的人——无论他们现在怎样被忽视——都有一种昔日的优雅。就连寿终正寝的尸体,也为房子增添了庄严的装饰。

  心灵既不知道残缺,也不知道疼痛。

  所有的损失,所有的痛苦,都是个别的;整个世界实质上完好无损,无论烦恼或灾难,都不会削弱我们的信念。

  如果一个人愿意过自然的生活,不自寻其烦,他的精神生活是可以保持纯洁和健康的。

  正规的学习课程,常年的理论和专业教育所提供的事实,还不如我在拉丁学校的课桌下偷看闲书时所获得的多。我们不算做教育的东西,比我们叫做教育的东西更为宝贵。

  教育往往徒劳地想要妨碍和阻止这种天然磁性,因为磁性无疑会吸引属于它的东西。

  我们的生活可能比我们所种子奥德要更容易也更简单;这个世界可能是一个比它的现状更为快乐的地方。没必要斗争、动乱和绝望;也没必要摩拳擦掌,咬牙切齿。我们误造了了自身的罪恶,我们妨碍了天性的乐观。

  如果我们的眼界宽阔一些,会看到万物都是相似的。法律、文学、信条、生活时尚,好像都是对真理的歪曲。我们的社会被笨重的机器所拖累,它就像罗马人所修建的翻山越谷的渡槽那样永无尽头,因为发现水能涨到水源的高度,它才被取代。它也像是一道任何一个身手敏捷的鞑靼人也能越过的中国长城,他还像是一支并不如和平一样美好的常备军。它是一个有级别、有头衔的、被隆重任命过的权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适应性。才能就是召唤。有一个方面,所有的空间都是朝他打开的。他所拥有的才能,默默地吸引他去做无尽的发挥。他就像河里的一艘船,要排除各方面的阻力朝一个方向前进,就在那个方向,所有的障碍都已排除,于是他宁静地驶过疏浚的航道,进入了无垠的大海。

  Chapter 4 论自然

  热爱大自然的是这样一种人:他的内心与外在的感觉依然和谐一致,他即使步入成年依旧童心未泯。他与天地之间的相互交流,已成为他每日精神食粮的一部分。

  大自然从不以平庸的面孔出现。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无法穷尽它的秘密,也不会因为发现了它所有的完美就失去了对它的好奇心。对于睿智的心灵来说,大自然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玩具。鲜花、动物、山峦,反映的是他盛年的智慧,亦如在他天真的童年,它们给他带来了欢欣。

  大多数的人没有留意过太阳,至少他们只是瞥一眼而已。太阳只照亮成年人的双眼,可是它的光芒却映入孩子的眼睛进而照亮他的心灵。

  大自然是一个背景,在这里,既适合上演喜剧,也适合上演悲剧。

  我乐于徘徊在恐怖的边缘。在森林中也是一样:一个人将年华抛掷,就像蛇蜕皮一样,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他始终是个孩子。在森林里,你能永远保持青春。

  在静谧的风景中,尤其是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人们可看到某种像他的天性一样美丽的东西。

  在上帝的园地里,一种庄严与神圣的理解统治着一切。佳节喜庆,四季不断。宾客们一千年也不会厌倦。在森林里,我们又恢复了理智与信仰。在那里,我觉得人世间不会有什么降临到我的头上——没有耻辱,没有灾难——那些灾难是大自然无法修补的。

  站在林中空地上,我的头沐浴在怡人的空气里,仰望着无尽的苍穹——所有卑琐的自尊自大的年头都消失了。这时,我变成了一只透明的眼球呵。我化为虚无,却又明察一切。宇宙之流在我的体内循环,我成了上帝的一部分或是一粒粒子。

  爱默生散文读后感篇2

  过一段时间我就要拥抱大海,这是我和大海的约定。由于路程遥远,乘火车和汽车也需将近两天的时间。即便乘飞机,倒来倒去也要一天时间,还很紧张。朋友对我乘火车而不乘飞机也不太理解,还以为我害怕坠机或是担心多花钱。究竟是乘火车好,还是乘飞机好,我内心也是犯纠结的。

  但是自学习了哲学大师爱默生的思想后,大师给了我智慧,由纠结变成了释怀。

  “今天”就像一个伪装的国王,他在粗心的人眼中看上去十分卑贱,在墨守成规的舆论面前其貌不扬。但是所有美好、伟大与幸福的事件却都是由这平淡的“今天”组成的。让我们不要再为其所骗。让我们摘下路过的国王的假面具。让我们不要再荒度美好时光而忘记其中的神圣机遇。”

  “智慧(医院点评)就是在旅途的每一步中探索旅程的终点,就是在生命中享受最大限度的快乐时光。”

  我的释怀是,乘火车要比乘飞机好。原因是,乘火车可以饱览车外沿途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旅途的感觉,岂不悠哉、乐哉!有人又说:

  “乘火车多浪费时间呀!”

  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但现在我不以为然了。

  旅途也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人生的一部份,怎么能说是浪费?

  我喜欢看车窗外的自然风景,我还发现看车上大部分人都对车窗外的风景不屑一顾,他们有的打牌、有的喝酒,有的看小杂志,有的大侃特侃,虽然这都是个人行为,但我认为这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大自然无论在什么时候与人为的东西相比,大自然才是最神圣的!

  所以说,我在火车上的旅途体验与我拥抱大海并不矛盾,它们是一整体,只不过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人生体验罢了,如果把拥抱大海作为人生目标的话,那么浏览车窗外的风景就是人生的旅途。

  人生就像旅行,如果为了达到人生的某个目的,而忽视和怠慢了旅途中的大好时光和风景,忽略了实实在在现实的每时每刻,为了那遥远的目的(有的根本不能实现)而忙忙碌碌或对每一个“今天”都漫不经心,这就是浪费生命。其实人生不就是由每一个“今天”和每一个“当下”组成的吗?珍惜“今天”和“当下”就是珍惜人生,怠慢了“今天”,忽视了“当下”,假设你的所谓人生目标没能实现,再想回头找你未曾珍惜过的“今天”和“当下“的岁月?对不起!岁月不倒流!

  所谓人生目标都是人为想象的,舍弃了当下的现实而去舍近逐远,追求飘渺是很愚蠢,至少不智慧!

  周国平老师说:“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一步都要认真地走,都应该是在实现你的精神目标。我喜欢爱默生的这句话:‘置身于平凡岁月的认真的经历中。’岁月多么平凡,每一个日子都要认真地过。你在平凡岁月中有多少认真的经历,你的人生也就有多少不平凡的意义。说得好,我的最深体会是:

  “抓住和珍惜“今天”和“当下”,就没有虚度整个人生。”

    187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