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

木兰分享

  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是汪曾祺散文集的其中特点。那大家写了哪些阅读感想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篇1

  大师就是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平平凡凡的一草一木、一食一饭、一戏一曲,叫平常人看来没有啥,在汪曾祺的笔下却挺有趣味儿。其实,生活中不乏真善美,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即便是有了这双眼睛,发现了真善美,也没有本事像汪曾祺这样娓娓道来。这些文字明白如话,但其中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雅致。思来想去,这大抵就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所说的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开篇就说啦:“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所有的文章都需要有境界,没有境界吹嘘得再好的文章也形同废纸。提起境界,好像很抽象,但人家王国维先生阐述得很明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喜怒哀乐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显然,按这个标准来衡量,汪曾祺这三本经典散文就能称得上有境界,而且境界很高。

  有人说,人生的境界分三个层次。第一种是物质层面的境界,满足于食欲、性欲的满足,动物都能做得到,这是最低的层次;第二种是知识层面的境界,满足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攻克科学难关,像陈景润那样孜孜不倦于哥德巴赫猜想,像两弹一星功臣们那样醉心于国防科技进步,如此等等,这属于第二个层次;第三种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境界,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甚至从失败、沮丧、肮脏等负面事物中也能找到美来,把人生的过程看做审美的历程,这是最高的层次。从汪曾祺的散文集里我们不难看出,他生前曾经站在审美人生的巅峰。

  很多人都抱怨整个社会太浮躁了,太功利了。但又有几个人扪心自问过:“能不能冲破浮躁、功利的世俗?”我们身边不乏草木,我们每天都要用饭食果腹,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流也不缺少戏曲。但是,我们有几个人像汪曾祺这样认真品味过那些草木、饭食、戏曲?

  不久前,我参观了某地一个文化博览会。在这个被媒体称为盛会的博览会上,熙熙攘攘都是些兜售文化快餐的商人。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文化搭了个台,唱的还是经济的戏。与其追名逐利地去寻找文化快餐,倒不如静下心来读读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集。这些经典散文里也许求不到名利,但能够让人仰望汪曾祺的审美人生。尽管他那高山仰止的风范一般人都很难达到,但他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我们还是很有必要潜心学习的。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篇2

  在一次作业中,曾遇到一篇阅读,是汪老先生写的,开头大意是:谷子是从狗尾巴草演变来的,葡萄是从爬墙虎植物演变来的,汪老从中得到启示,继续往下推论,得出了有意思的结论。

  看完这篇阅读我大呼过瘾,但立刻又渴 起来,便买来了《汪曾祺散文集》,书皮是淡雅的紫色,正如汪老在书中描绘的生活小事,带着一种清甜,微苦散文生活气息,全书杂而不乱,贯彻着一种童趣而又不显幼稚的清新。令我最喜欢的一则《关于葡萄》那一章,从葡萄的来历写到了葡萄的种植和贮藏,让我感受真切。如果不是细致观察和亲身经历是无法让读者酣畅淋漓的。鲁迅也是我最敬佩和喜欢的作家,论感情汪老的文章没有鲁迅那样的强烈,也没有鲁迅那样犀利的笔锋,但仍可给我满足之感。这应是汪老的过人之处,就像一位淡雅的茶客,用不深不浅的语言给人莫深的感受。

  在发达的今天,许多遗失的童年梦幻,又被汪老的文章勾了回来。读汪老的文章充斥着木铅笔的木香,而不像现在许多作家的金属味。这种感觉能给人许多启示,能给人一种力量已在这种名利和欲望的世界里独守一份随遇而安。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篇3

  关掉电视,关掉手机,关掉WIFI,静静地读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闲适的生活让人心驰神往。

  汪曾祺(1921-1997),老先生是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最近读了他的三本新结集的散文,是由其后人提供稿件重新策划而成的。这套书分三本《人间滋味》《人间草木》《人间有戏》。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读汪老的《人间草木》,看着旧时的风土人情、花鸟鱼虫,各具情致,仿佛脱离了都市的喧嚣,适合在夜深人静之时,慢慢品评。汪老的散文集,配了他自己的画作,看似普通的鲜花、常见的虫鸟,在此书中,还写到了一些名人,像沈从文先生、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老舍先生等。在汪老的笔端,凝聚着淡淡的赤子情感,看着舒服且有滋味。不禁让我想起《京华烟云》中,木兰不畏危险,舍身去救孔立夫的那个情景。木兰跟军阀讲,孔先生就是个书生,写了篇《树木是有感情》的文章,怎么能是乱党分子呢?草木无情人有情,读《人间草木》,遍洒人间真情。

  《人间滋味》是一部经典的美食散文集,内容涵盖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大方面。读此书最好吃饱了看,否则容易越看越饿,刺激人的味蕾。汪老笔下的这些美食,既有土豆、白菜、萝卜这些常见菜,也有连字也不认得的各种珍稀食品,各种滋味杂陈在他的散文中,可见汪老的生活非常有趣。在自然的吃食中,品尝人间的各种滋味。散文中谈到三年自然灾害,他说的不是如何饿,而是如何把黄豆做得好吃,很多事情,角度不同,回忆不同,滋味也就不同了。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汪老是作家,也是编剧。《人间有戏》是汪曾祺在做北京市京剧团编剧时,二十多年来与戏曲打交道的见闻与思考,散文篇幅短小,透着理性、睿智和从容。他对戏剧见解颇多,像关于“样板戏”、谈《四进士》、谈写唱词。有理论的,有感想的,戏剧占据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纵观他的一生,也如戏剧一般,起伏跌宕,不过他都能淡然处之,别具见解。读其散文,体验人生大戏。

  无论是夜深人静待入眠,还是盯着电脑发呆时,翻几篇汪老的散文,都似品尝一块甜点,能舒缓一下神经。读书是一种享受,读散文则是享受中最舒服的一种。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相关文章:

1.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3篇

2.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600字

    166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