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读好文>

“7岁女孩把4岁男孩扔深井”后续!动机曝光,1个最关键细节被忽略了

杨杰分享

1

我是蒋叔。

前天,看完“女孩将小男孩扔入井中”视频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先简单概括下视频内容。

视频中的女孩7岁,男孩4岁。

两人是邻居,一起来到井口处玩耍。

第一次,女孩带着男孩一起往井里看。

女孩抱起男孩掂了两下,突然,有车辆经过。

女孩将男孩放下。

男孩准备离开,但在距离井口不远处又折返。

这时,女孩再次抱起男孩,直接往井里扔。

男孩眼疾手快,一边伸手抓住了不宽的井口,一边哭喊妈妈。

见状,女孩直接将男孩放在井口的手掰开。

“噗通”一声,男孩掉入井里。

随即,女孩离开,过了好一会,她又回到井口处徘徊。

这段几分钟的视频,看得我毛骨悚然。

万幸的是,男孩很快被村民救起。

官方把具体情况进行了通报。

从中可以看到,那口井的井口至水面 2.65米,水深2米。

无法想象,一个4岁孩子,掉入两米多深的井,该有多恐惧?

目前,男孩已痊愈,在当地村委会的调解下,两家达成和解。

那么,7岁女孩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当地村干部称:

两个小孩经常一起玩,女孩做此行为是模仿电视剧情节。

这锅,落到电视剧头上了。

7岁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但应该懂得把一个小孩扔到井里的后果是,非死即伤。

对于这一“动机”,网友们也并不认同。

作为写作者,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用恶意去揣测一个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但在这起事件里,现实又一次击溃我的认知。

女孩这不是失手,而是蓄意谋害。

这是这起事件里最关键的点。

倘若不是村民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的恶,或许真的比想象中更可怕。

2

还记得去年“湖南郴州3岁男童坠楼”事件吗?

一开始,通告称:

3岁小宇和同小区8岁男孩陈某曦一同玩耍。

小宇在攀爬17楼窗户时不慎坠楼。

身受重伤,但万幸捡回一条命。

然而,事件很快迎来反转。

小宇苏醒后,称自己不是失足坠楼,而是陈某曦推下去的。

小宇妈妈这才去调取监控,写下一篇长文还原当天的恐怖经过。

监控显示,当天,陈某曦带着小宇玩耍。

突然,他将小宇推倒在地,并拳打脚踢。

小宇一次次哭喊求救,惊动了物业工作人员。

一看到有人来,陈某曦马上变得乖巧。

这还没完。

等大人一走,他把小宇抱进电梯。

在电梯里,他们遇见了一位女业主。

小宇哭着喊,要找奶奶。

陈某曦说:“奶奶有事出去了,他是我弟弟,我带他回家。”

电梯到了23楼。

陈某曦把小宇抱了出去,按了下行的电梯。

小宇也想进电梯,但被他推出去了。

随即,他又上23楼把小宇到17楼。

几分钟后,他下楼了,可小宇不见了。

在小宇坠楼苏醒后,警察找到陈某曦。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更让人目瞪口呆。

陈某曦说,小宇是从2楼坠下的。

但经过勘测,2楼窗台高120cm,小宇90cm,这有点难爬上去。

结果,警察第二次来看现场时,窗台多了个凳子。

陈某曦说,小宇是踩着凳子爬上去。

这一连串“漏洞”,足以体现出陈某曦有着异于同龄人的心理素质和心智。

当时这个事件曝光,除了震撼和愤怒,人们更加困惑:

到底是什么让8岁孩子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其实,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小宇妈妈在长文中写道,她问陈某曦父母,孩子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不严加看管?

对方说:“孩子8岁了,没必要一直跟着。”

小宇妈妈去陈某曦所在的学校了解他的情况,结果查出其早就有前科——

盗窃、撒谎,打架。

果然,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恶魔。

从小恶到大恶,只有一步之遥。

从熊孩子到杀人犯,只有一线之隔。

这一步一线,正是不作为的父母。

养而不教,父母之祸;教而无方,父母之过。

作恶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大人的纵容,才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边界。

3

央视纪录片《镜子》里有这样一句独白: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藏着父母为人处世的模样。

山东青岛。

一辆公交车在斑马线礼让行人时,一位家长弯腰教孩子鞠躬致谢。

天津地铁。

有乘客肆意剥起大蒜,蒜皮撒了一地。

一位女孩蹲下,把蒜皮一一收到手中,带出车厢。

她说:“爸妈就是这么教我的呀。”

孩子的世界,本是一张白纸。

该如何去画出第一笔,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

你不教他道理,不教他为人处世,那就会变成熊孩子。

要是还舍不得管教,将来社会会帮你教育。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回到“女孩将男孩扔井里”事件。

有专业人士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看,女孩的举动是儿童的一种攻击性行为,缺失家庭关爱和经常接触暴力影视剧,都会对儿童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建议,家长应多给予关注,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恶行背后的根源更要引起重视。

如果父母失去惩戒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会更加无知无畏。

不要害怕孩子会犯错,犯错是给孩子学习建立行为规则的最好时机。

家庭能塑造人,也能伤害人。

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

点亮【赞+在看】,分享此文,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的责任。

THE END


    184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