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电脑>选购与维护>台式机>

台式机没有散热器能行吗

林辉分享

  当我们的台式机没有散热器时,能行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台式机没有散热器说法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台式机没有散热器说法一:

  cpu散热器必须配,否则cpu过热会自动关机。机箱风扇可以选择性购买,发热低的配置可以不要机箱风扇,发热量大的高端配置应该配套机箱风扇,而且机箱风扇应该构成一个合理的风道,让机箱内淤积热量尽量排出箱外。

  台式机没有散热器说法二:

  有用。但是用处不是很明显。

  1,不同的散热器对笔记本的散热效果各不相同,不同的设计针对的散热区域也略有不同。一般来说散热器能让笔记本底盘降温3℃以上,成绩最好的降温达到7℃,但对笔记本的键盘等地方降温也就是1-3℃左右;对于其他位置,散热器对笔记本的降温效果非常小。

  2,散热器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气流的流动降低笔记本运转产生的高温。如果想好好保护电脑,延长笔记本的使用寿命,买个散热器是非常必要的。

  台式机没有散热器说法三:

  盒装CPU都带散热器的,还是你问的是不用散热器行不行?答案是,桌面状态下或许还可以勉强应付,但玩3D游戏的话,是肯定不行的,温度太高,有可能直接把CPU/显卡之类的硬件烧掉。

  相关阅读:

  台式机发展历史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看了“台式机没有散热器能行吗 ”文章的还看了:

1.台式机散热器购买什么好

2.台式机风扇能不能用水洗

3.台式机风扇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台式机cpu散热器

5.台式机换主机不换显示器行不行

    77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