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四秀才会餐的典故讲了什么

书荣分享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古代有四秀才聚会的典故你听说过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秀才会餐的典故讲了什么

  孙秀才、姜秀才、黄秀才和秦秀才。一起到饭店喝酒啦呱。

  四位秀才走进饭店,要了八个菜、两瓶酒。酒菜上齐,孙秀才首先开了腔,他说:“三位老弟,咱今天要立个规矩,各人用自己的姓氏开头,联带一句俗话,对上一味菜名,谁就吃这盘子菜。说不出的,不能吃,还要付酒菜钱。您看怎么样?”原来四位秀才都是爱占便宜的人,早就打主意把最好的菜吃上一肚子。孙秀才的倡议,姜、黄、秦都点头同意。

  姓姜的赶忙抢在前头说:“我姓姜,姜太公钓鱼。”说完,便把那盘大鲤鱼拉到自己的面前。黄秀才生怕落了后,第二个接上了话:“我姓黄,黄鼠狼拉鸡。”说完,把一大碗清炖鸡端到自己面前来。秦秀才一看,鸡、鱼都被端走了,忙不迭说:“我姓秦,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剩下的六盘菜拉过去,全部占有。孙秀才一看,傻了眼,心想:这桌子菜不让我吃,还要拿钱,可不能干这蠢事。便对姓秦的说:“你说的不对题,咱也来个题不对!”接着就大声说:“我姓孙,孙悟空大闹天空。”说罢,他先吃鸡,再吃鱼,连忉带舀,八样菜全吃了个够。

  历史上最后的秀才

  张任天原名张家福,字图南,自号万竹居士。1887年11月24日出生于仙居县城关万竹居旧址补过轩,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父亲张培棣,是一个开明人士,曾于上海读书经商,1904年(光绪三十年)取消科举,张培棣就在仙居办了一所「安洲小学」,当时在全国亦属先驱。之所以取名安洲小学,是因宋末元初仙居杰出的教育家、诗人翁森曾创办著名的「安洲书院」。张培棣后来又在仙居办了两所学校:育英小学堂和育英女子学堂。他还致力于实业救国,引外资开了个铅锡矿厂,但好景不长,战乱接踵而至。

  有着如此好的家教氛围,加上天资聪颖,1901年14岁的张任天便中了秀才。这位身高仅1.45米左右的得志少年或许受仙居「地气」的影响,曾在台州府八仙岩上洞天攻读诗书,习武练剑,许是这短短大半截的「修炼」造就了他今后一生的胆气吧!第二年便只身一人到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读书。父亲张培棣因通算术被乡人诩为「精勾股」,张任天大概秉承了父亲的基因,于1904年东渡扶桑,进入了早稻田大学攻读数学。后又转入日本明治大学读政治经济学。回国后,他引入「非欧几何学」的思想,译著有《几何原理研究》等,1957年他还发表过论文《赫列斯的克》。1912年编纂的《中国名人大辞典》和李俨编撰的《中国算学史》都将他列为清代数学家。他还步先父后尘,自办北京人天数学专科学校和杭州吴山数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1929年至1936年,张任天应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陈布雷邀请,出任浙江省教育厅督学。1931年,出任全国惟一的民众教育实验县新登县县长。

  张任天晚年一直寓于杭州,居无定所,历次搬迁。仙居也只是在1954年和1980年回去过两次。1954年回去是因为前妻去世。1980年回去那次,据侄子张子正回想,90多岁的张任天,一人乘火车到义乌,又乘汽车到了仙居,只在仙居盘桓了两三日,去看了看父亲的坟,便又只身返杭。据张子正说,晚年的张任天,子女8人都不在身边,老伴跟着成都的儿子一起生活。从「“”」开始老人就一人独自生活,张子正每次去看他,老人都十分开心。他生活得很自由,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写回忆录,然后一天中其余的时间大都是沿着西湖或在周围的山林间漫步,饿了就随便在路上买点儿吃。但是每年的清明、冬至两天,老人必定沿着西湖一直走到上天竺、下天竺,走龙井、穿九溪,再到六合塔,沿途凭吊一下过去的同志、老友的墓地,其中必去徐村陈布雷的墓前,看看这个始终自称一介书生、却挣扎在宦海中并始终未能摆脱的老朋友……1995年,一个柳絮飘飞的下午,这位身高仅1.45米左右、留着雪染般长髯的老者,这个历经了清末、民国、新中国的清末秀才张任天,终于走完了他109年的人生。

    399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