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莉莎分享

  鸡犬不宁的典故:

  唐朝原本是个繁盛的封建王朝,但到了中期,安史之乱后,唐代再也无法恢复已往的繁荣,当时的时局动乱,宦官专市又加上藩镇割据,令百姓十分痛苦。而当官的都只顾自己,拼命搜刮民脂民膏,税收名目又杂又多,人民整日劳苦也无法吃饱肚子。

  家柳宗元见到这种情况既痛心又无奈,曾写了一篇《捕蛇者说》来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生活的圃苦,希望统治者看到能调整政策、改变这一切。

  这篇文章写到:当时在永州有一种蛇,剧毒无比,如果人被它咬上一口,就一定会死,无法救治了。但是捕到这种蛇之后把他晾干做成药,可以治疗许多疑难杂症,为此,皇宫里征集这种毒蛇,每年两次。用这种蛇可以顶替租税。在永州许多人都想做这个差事。

  有一个捕蛇的人,从他祖父到他都是做这件事情的,可是他的祖父被毒蛇咬死,他的父亲也是这祥死的。于是作者要免除他这种差事,让他与其他人一样种田交税,这个捕蛇的人听后十分惊惧,请求不要这祥做。

  他十分伤心地说:“我那些靠种田生活的乡亲更加悲惨,他们拼命的劳作都不够交税的,更不用说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人或是死了,或是流亡他乡,现在这里只剩下我一家人靠着捕蛇才活下来。”

  然后他描绘了官吏来收税的凶残样子,他们的到来使村中人人自危,鸡犬不宁。

  最后他说,虽然他每年会有两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但其他的日子却安安稳稳,所以他还是要继续干下去。

  柳宗元在文章最后感叹:残暴的统治对人们来讲真是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鸡犬不宁”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鸡犬不宁的汉语词典解释: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孽海花》第五回:「朝一个封奏,晚一个密摺,闹得鸡犬不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等人家都睡了,他却拍桌子打板凳的大骂,又把瓷器家伙一件件的往院子里乱摔,搅了个鸡犬不宁。」

  ●峻青《秋色赋·云安》:「他们像一群凶神恶煞似的,随意打人骂人抢东西,污辱妇女,把一个西十里铺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萧干《皈依》:「我凭什么信他?当二毛子,等义和拳来砍头?再把野蛮的鬼子兵招来,弄得九城鸡犬不安!」

  鸡犬不宁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匕鬯不惊、六畜不安、多事之秋、鸡飞狗走、鸡狗不宁、鸡飞狗跳、兵荒马乱、兵慌马乱、海水群飞

  反义词:河清海晏、莺歌燕舞、夜阑人静、鸡犬不惊、狗吠不惊、海晏河清、刀枪入库

  用鸡犬不宁造句:

  1. 敌军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2. 那个无赖整日弄得邻里鸡犬不宁人无安日,人们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3. 这个小偷把山村搞得鸡犬不宁。

  4. 她在家里整天吵得鸡犬不宁,我头都痛了。

  5. 这些摊贩日夜播音,真是弄得大家鸡犬不宁。

  6. 旧社会抓壮丁,闹得村村鸡犬不宁。

  7. 她的出走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8. 那年头地面不安靖,土匪不时前来,闹得村里经常鸡犬不宁。

  9. 这群飆车族经常在夜里飆车,搞得附近住家鸡犬不宁。

猜你感兴趣:

1.鸡鸣狗盗的典故

2.鸡犬不宁是寓言故事吗

3.鸡犬不宁典故

4.鸡犬不宁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390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