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昌龄的名人轶事(2)
仕途屡失意,他仍表明“冰心”
想建功边陲的王昌龄无从发挥作用,只好待了一年时间,就匆匆赶回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了。由投笔从戎,再重操翰墨。接着,他开始务实。
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王昌龄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芝麻小官。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祀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后,即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
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不拘小节,反使他和个性不同的诗人兼容为友
王昌龄前后结识了李白、岑参、高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人,与他们郊游、和诗、对酒,逍遥于山色湖光。不管是傲岸的李白,还是向佛的王维,几乎都能与王昌龄一拍即合,互留送别酬赠之作。这些著名诗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微妙,但王昌龄却和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铁杆,能够和众多个性不同的诗人兼容为友,可见王昌龄是一个豁达豪放的人。《旧唐书》、《新唐书》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他这四个字的评价“不护细行”,就是指他的不拘小节。也就是凭着“不护细行”这四个字,他再一次遭贬,由八品的江宁县丞被贬为九品的龙标县尉。
被贬湖南龙标,李白为他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个人的失意,成就了另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